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7日15:1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自2010年12月28日立项以来,已开展研究2年半时间有余。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顺利。在2011年年初,项目举行启动仪式和首次学术研讨会后,对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分工,确立了首席专家总                                             体协调并直接承担重要内容研究、各子课题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并建立首席专家与子课题负责人联系机制的研究模式。在2011年,课题组重点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取了大量有益收据,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同时,开始有序安排收集知识产权资料和信息工作。2012年开始,一方面继续大规模收集、整理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进行关于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现状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开始重点进行一系列专题研究,在《情报资料工作》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同时,举行了数次学术研讨会,以统一认识,推进研究工作。该年还逐步启动了对测试版数据库的研究与设计。2003年以来,课题组除了继续收集、整理和研究现有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以及国内外现有相关数据库建设现状,撰写和发表专题论文,开始整理和编纂著作,研究重点则转入测试版资料库研究和设计、运行。目前已初步设计出测试版数据库,并正在针对其中的各种问题,从用户体验、检索便利和专业角度进行优化。

项目自立项以来,一直较重视课题组内部的组织协调机制建设和运转。采取的主要是措施有:一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项目小型学术活动,各子课题组之间相互沟通有关情况,同时由首席专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例如针对研究中不同项目组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的交叉重复问题加以解决,同时统一大家的认识;二是安排秘书,对课题组成员内部进行日常联系,并及时向首席专家报告,掌握各子课题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三是首席专家主动与各子课题负责人和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加强日常联系,就研究工作内容、已取得的成绩等问题进行沟通;四是通过建章立制的形式,实施规范化管理,这主要体现为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之类,如项目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职责与分工制度、课题研究秘书日常联系制度等;五是建立通讯录、公共邮箱和QQ群,便于课题组成员联系,共享信息与思想。

具体而言,迄今为止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绩如下:

一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取得了一批一首资料,并进行了资料统计。有关情况将在后面介绍和说明。

二是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基本分析工作。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收集一直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质工作。为此,本课题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有关情况见后部分的说明。

三是对国内外现行知识产权数据库以及涉及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收集的考察、了解和分析。课题组以一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为基础,对这类文献和信息进行了清理和分析,目前已形成《国内外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现状研究》的初步报告,约20万字。对国内外现行知识产权数据库及相关数据库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本项目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方案提供参考与借鉴。

四是在进行资料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同时,结合知识产权法和图书情报学等知识和原理,进行了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写作。目前已在《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现代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论坛》、《武陵学刊》、《黑龙江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教育信息化》等上公开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共23篇,出版编纂著作1部。另有3部编纂著作及1部独撰著作已完成初稿,计划年底正式出版。此外,以项目首席专家为主笔,还就项目建设总体思路撰写了6万多字的专题报告《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总体思路》,目前该报告还在修改、完善之中。

五是项目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和小型研讨会,为研究承上启下,集思广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情况亦在后部分介绍和说明。

六是强化与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对有关知识产权数据库公司、软件公司、数据库网站(如万方公司、知网)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访问,听取了专业意见。同时,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指导,课题组充分与技术数据库专家进行沟通和协作,就未来的资料库建设方案设计进行多次研讨,为项目技术方案设计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七是测试版资料库设计、开发与试运行。为加强对项目的深入研究,根据项目研究计划安排和研究的实际需要,课题组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今,进行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样本数据库设计(测试版)。目前,样本数据库初步设计已经成型,并正在就试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聘请的技术专家和顾问团队进行协调,力图使测试版数据库逐渐成熟。同时,逐渐加大测试版数据库的样本量,强化数据库内部资料的协调,增强用户体验满意度。在测试版数据库设计、资料添加、编辑和技术整合过程中,课题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并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本测试版数据库(DEMO)即样本数据库,是为了未来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提供一个具有实用价值、检索方便、内容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的样板数据库。其研究应用价值值得高度肯定。在本课题申请终审答辩综合意见中,专家组提出的建议之一也是关于样本数据库建设。为此,本课题组除了对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建设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样本数据库的设计、开发、试运行。课题组按照研究内容,分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库、司法案例库(其中又开辟名案专区)、知识产权机构库(含知识产权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商业机构、教学科研机构等)、论著库(含论文和著作,其中论文又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科研项目库(含各个层次、级别的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人物库、知识产权大事记,以及知识产权百科等分库,每个分数据库建设采取课题小组负责制。测试版数据库设计解决的共性问题有:(1)不同资料的分类和层级,这需要结合知识产权专门知识、图书情报知识和用户体验,并考虑计算机实现的功能;(2)界面展示设计和效果,这需要考虑设计的简洁、实用、查找便捷和人性化,强化用户体验;(3)资料编辑、加工标准化问题。为此,各课题小组经常互相切磋,互相启发,逐渐对测试版数据库资料选择、编辑、技术整合、检索要领达成共识。目前,在测试版数据库进行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各课题小组已经分别对上述不同分数据库添加了样本资料,并进行深度加工。特别是考虑到深度加工是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中最富有活力和增值价值的部分,课题小组凭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长,对法律法规、司法案例、论著、科研项目等分库按照设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专业性加工。例如,通常的法规库只是简单的法律法规信息,或者充其量涉及简单的附加信息。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库则针对每一条涉及法条主题、法条释义、历史沿革、法理解析、他山之石、案例,这样可以对法条背后的信息进行充分放大。同时,借助于数据库内部的互链机制,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和网络化特征,便于系统掌握知识产权知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八是在在项目研究中注重人才培养和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如2011年9月接受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就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中的国内外数据库建设现状与经验借鉴展开研究;2012年9月接受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就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2013年则将接受一名具有图书情报和知识产权双专业背景且从事数据库建设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首席专家指导下加入研究团队。

本项目各子课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现状研究、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与政策文献及信息资料规范研究、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确权与执法文献及信息资料规范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司法判决与政策文献及信息资料规范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方案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研究等。其研究也主要体现在上述各方面内容的完成上。各子课题研究与课题总体推进具有同步性和协调性,均按照总体部署,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了预期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后,为与《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基础建设重大工程的内容相吻合,拟新增子课题“传统知识、民间文艺、遗传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建设研究”。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调研活动情况

调研是本项目立项以来一年内完成的重要工作。其内容包括问卷设计、实施调研、分析软件设计、统计分析、调研报告撰写几部分。调研工作由首席专家冯晓青、主要成员杨利华等负责。具体从事的活动情况如下:

一是问卷设计。承担相关部分的课题成员会同秘书组,自2011年3月20日开始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工作。根据调研对象和研究内容,经项目首席专家确认,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调研问卷4套的设计工作。四套问卷为:专业版(针对知识产权法官、律师、确权管理、教学科研等专业人士)、实务版(工作中可能触及知识产权问题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成员)、学生版(未来知识产权事务和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公众版(网民)。

二是调研实施。从2011年4月20日开始,四套问卷的调研已经展开。通过个别联系、实地走访、定向发放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已发放实体问卷2万份,网络版1份。

三是调研分析软件的设计。在进行项目调研的同时,委托相关人士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的设计,得出了统计数据和分布图。

四是调研分析与研究。自2011年8月1日开始,进行调研资料的统计工作。以万份调研资料为基础,进行调研分析研究。

五是调研报告撰写。调研成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调研报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研对象(大学生、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社会公众、科研人员、企业等)的知识产权知识认知状况、知识产权信息需求状况、知识产权信息网络需求。相应地,形成了“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实证研究——对1673份专业版调查问卷的分析”、“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需求实证研究——对303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等调研分析论文,并已经发表。

本次调研活动成果除了适合于部分刊物发表外,更主要的是,调研数据资料为项目下一步技术方案的设计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形成良好的用户体念,奠定了很好的实证基础。在2012年5月底至今进行的项目资料库建设方案用户界面的设计研讨会中,这些调研资料就取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此外,实地调研和考察也是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方式方法。为了解相关资料库(数据库)建设的情况,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课题组与国内大型法律信息服务公司(如法律快车)建立了合作关系,对法律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特别是对用户体念和把握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课题组还对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交流,与国家专利局专利文献部专家进行切磋。随着研究的进展,课题组还将继续与国内代表性法律资料库建设单位保持联系,并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与交流。

(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本项目涉及大量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内容,课题组成员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立法文献与信息、知识产权审判案例与司法文献、知识产权机构(包括审判机构、行政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商业服务机构等)文献与信息、知识产权论著及教育培训文献与信息、知识产权重大事件文献与信息、知识产权人物信息、知识产权确权文献及信息等,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料收集,为后期研究和资料库样本选取与方案设计奠定了比较扎实的资料基础。例如,目前已收集到几乎所有的国家知识产权立法性质的规范性文件数千个,其中商标法部分已出版编著著作(《商标法修改与立法实践 附百年商标法律规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著作权法和专利法部分也已整理成初稿,计划年内出版。又如,知识产权司法案例收集约8万个,另收集到所有知识产权经典名案约1千个全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收集到1万个,国内高校知识产权教学研究机构信息,以及各个层次的全国知识产权方面科研项目近5千个、知识产权相关图书信息5千个等。这些基础性质的资料收集工作还在进行。

课题组在大量收集和整理相关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的基础之上,正建立相关基础资料库、专题数据库和案例库。在相关基础资料库建设方面,主要是研究和设计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总体构架,目前已经基本成型,但仍需要大力优化。在专题数据库方面,针对知识产权立法文献及信息、知识产权机构文献及信息、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信息、知识产权重大历史事件文献及信息、知识产权论著信息建立初步的专题数据库,其中知识产权立法文献及信息专题数据库收录4千多个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知识产权机构文献及信息库收录约1万个机构的相关信息,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库收录约5千个各级机关和单位批准或发布的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知识产权论著信息数据库收录约5千本知识产权图书基本信息,2万篇知识产权论文基本著录信息。同时,还重点收集和整理了知识产权审判案例,建立了知识产权普通案例库和名案库,分别收集约8万个知识产权判决书和1千个名案判决书。对于知识产权确权与执法文献及信息,一则由于其数量巨大(如专利文献数百万篇),二则基于政府信息尚不够透明,暂没有进行大规模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收集和整理,而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

(三)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为推进课题研究,集思广益,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本项目自立项以来已进行2次较大型专题学术研讨会,1次中型学术研讨会,以及5次小型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南,大大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展。现将几次主要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和内容简要介绍。

1.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2011年3月,本项目举行了首次大型学术研讨会。课题组专家学者以及邀请的图书情报、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知识产权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共约四十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本次学术研讨会部分,会议分三个单元进行,分别涉及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的价值与目标、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要求和规则、国家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建设方案等内容。与会专家学者就国家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资料库建设的定位展开了充分讨论,主要意见集中在数据库的建设以公益性为主还是更应侧重商业性,最终以公益性数据库为主,兼顾商业成长性的定位取得了大部分专家的认同。对本课题的最终目标地位,各位与会专家也各抒己见,特别是相关技术领域和部门研究人员提供的实务意见,为本课题开辟了新的视角。如何兼顾和当前已展开研究与建设的各个已有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关系,也成为讨论的重点。与会者认为,研究成果应力争继往开来,既突破创新又利用已有资源节约成本。会议中图书情报领域专家则介绍了当前知名数据库的优缺点、经营模式及其发展策略,认为当前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和经验。最后,项目首席专家希望通过知识产权法学、图书情报学和技术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使最终研究成果更贴近现实需求,减少法律障碍,运行更加完善,为知识产权信息资料库建设和实践提供创新模式。通过各领域专家的热烈发言,本次研讨会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观点和视角,首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3日,本项目举行了第二次较大型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举办于北邮科技大厦。本次活动也被纳入中国政法大学校庆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和硕士生也参加了本会。与会者从各自专业角度对国家知识产文献及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资料库构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构建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3.第三次学术研讨会

2012年5月25日,本项目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了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课题组主要成员,协助参与课题研究的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知识产权法专业进站博士后李喜蕊、付夏婕和特邀技术咨询专家暴海龙博士(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设计领域),共约30人。

4. 2012年6月初三次小型学术研讨会

项目在2012年5月25日召开学术研讨会后,又紧接着在6月4日、6月6日和10-12日先后主要就资料库界面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其中,在10-12日期间,还专门邀请到了广州恒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和产品总监作为外聘咨询专家全程参与后两次活动。

5.2013年5月25日、6月25日两次小型学术研讨会

为解决测试版数据库设计、样本数据添加、编辑及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组在2013年5月25日召开的小型学术会议上,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数据库进一步固化、完善,相关的事务安排、技术指导;二是数据库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三是各课题小组负责人对各分项目进程的汇报、交流。在会议中,有专家提出法律问题需要首先解决,此次会议主要解决技术问题,小组修改意见要点——技术解决——小组技术反馈、测试——新问题意见要点——第二轮技术解决。各课题小组在汇报和总结各自承担部分问题时,提出了各小组之间加强研究协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普通案例流程图问题、知识产权人物搜索框问题、知识产权大事记时间搜索不周全问题等。课题首席专家冯晓青教授在本次会议总结中则指出:(1)下一步推进,需要各课题组和技术相配合与沟通,项目目标管理进程控制,需要各项目小组组长承担更多责任;(2)每一部分需要文字报告,各部分反馈意见详尽;(3)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4)对测试版数据库各项目形成模板,用以体现数据库设计思想,指导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各项目数据量需要能够实现数据库基本搜索效果,能够表达数据库设计理念及需要展现的用户基本体验,即需要一定的数据量。

一月后,即6月25日,课题组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内容是:中期总结项目运营情况,安排下期工作内容。在会议中,各课题小组负责人分别演示了本部分测试版数据库展示和运行情况,并指出仍需修改的任务,各位老师根据各组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期望,由各组汇报人解答。同时,会议中提出了对研究人员下一步完善测试版数据库的要求:(1)各组将运行发现的问题总结并报课题组聘请的技术专家黄文洲、计算机专家王运嘉等;(2)信息共享,保持各研究小组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和理解的一致性。(3)在暑假争取对发现的新问题予以解决,并且刷新数据库,以便各组进行测试,测试期间如有问题,各组直接与聘请的技术专家联系,目标是暑假结束后能完成本阶段软件与数据库的固化,以便进行正式演示。(4)各组人员在暑假结束后进行第一次正式演示。第一次演示将从客户体验的角度进行,总结本项目比其他资料库的优势与仍需改进的地方。各组需准备《演示步骤说明文件》,演示时,依据演示的主要设计思想与功能模块,对应该文件的说明,逐项逐步演示。演示的终极记录版(可播放式)可作为演示“模板”。各组除了保证各组数据数量和质量外,还要建立一定量的“模板”,要求“模板”精益求精,要能全方位的展示该部分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并且不能出现明显错误。

这两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研究小组的认识,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对于推进本项目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测试数据库升级、运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情况

为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组比较注重与校内外机构和专业人员开展学术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一是聘请其他高校精通专利等知识产权、数据库、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以课题组顾问或邀请参加人员的形式参与到相关研究、学术会议和论证中。例如,邀请数据库专家暴海龙博士参与课题研究;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冉从敬、吴志强副教授以及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肖冬梅教授等既精通知识产权又精通数据库或信息管理方面的专家经常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二是与涉及法律数据库研究与服务的网站、公司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交流关系,如前述与广州法律快车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其技术总监和市场总监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就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的模版设计与运行进行现场交流和互动,又如与中国知网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交流。这类学术合作与交流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而继续往前推进,其中包括对国外知名法律和相关数据库建设的合作交流。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1年3月20日,本项目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副部长何越峰研究员、校长助理兼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科研处副处长林灿铃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原国家商标局副局长及中华商标协会秘书长曹中强先生、项目首席专家冯晓青教授、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来小鹏教授、李玉香教授、陈丽苹教授,陈健、刘瑛、杨利华、周长玲、郑璇玉副教授等校内专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欧阳晨红研究馆员、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云娣研究官员、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中心主任蒋东兴先生等涉及图书情报、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研究专家以及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何伦健先生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吴新华先生等)等部门的代表和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代表约四十余人与会。黄进校长、何越峰研究员、王卫国院长、林灿铃教授、赵旭东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课题的重大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课题的开展提出了真知灼见。开题报告会由来小鹏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冯晓青教授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

本次开题论证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课题尽快展开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框架。《中国知识产权报》、《法制周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法制网、法大知识产权网、中国政法大学网站、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网站等对活动综述也进行了转载。

同时,为扩大对本项目研究和成果的宣传,首席专家冯晓青特别在其个人学术网站(冯晓青知识产权网,系国内知识产权领域第一个由知识产权法教授举办的公益性学术网站,目前访问量近百万)显要位置开辟了本项目专版,发布本项目成果和相关会议、活动信息。

在《工作简报》报送方面,课题组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每年及时报送了《工作简报》,内容涉及重要学术会议概况、重要学术活动和研究进展,如针对2011年工作,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了2期工作简报;针对2012年已取得的工作,课题组已完成另外2期工作简报,提交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年7月最新的简报则是关于测试版数据库研究和设计的进展通报和介绍。通过及时报送《工作简报》,加强了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也扩大了本项目研究的影响。

在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方面,已应邀向《人民论坛》投稿,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版”投寄情况介绍材料,分别发表了课题阶段性成果(《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构建》),刊发了课题介绍情况(2012年9月)。今后还会继续选择合适的内容向有关刊物栏目投寄稿件。

代表性成果简介

代表性成果之一:《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实证研究——对1673份专业版调查问卷的分析》(作者冯晓青、刘迪,发表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7期)。

该调研报告认为,从事知识产权相关职业的专业人士是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重要用户群,相比于其他知识产权用户,其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需求量大、需求面广、需求层次较高,其对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意见和建议将对资料库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了解专业人士对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需求、获取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现状、对资料库的要求和建议等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方案是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该调研报告通过对来自于全国各地知识产权教学研究部门、审判机关、专业服务机构、中介公司等的1673份专业版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获得了第一手关于用户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需求、主观认识、对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的评价与建议等有用信息,为下一步关于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该调研报告采用书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北京、贵州、哈尔滨、湖南、山东、上海、广州、台湾等省市和地区的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的专业人士发放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该调研报告通过对1673份专业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建设一个资料全面、信息整理规范、信息供应渠道统一、信息权威、更新及时的数据库,建设运行形式应该是由政商合作建设和运行,服务渠道是单独建立信息服务网站,收费方式是按照信息类型与服务层次,对基础信息免费、增值信息收费。

代表性成果之二:《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研究》(作者冯晓青,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该文探讨了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剖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如我国公共性质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总体上存在分散而缺乏整体性、缺乏统一制度和规范体系,运作效率不高的弊端。以专利信息数据库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数量较多,但深度加工不够、数据库资料欠缺完整和规范,检索技术和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有效地支撑对技术创新和专利战略实施的需要。该文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该文认为: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大力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应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在企业层面,则应建立与其技术创新特色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特别是就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的网络化建设而言,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等。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交流平台。以专利为例,需要立足于国家专利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国家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与交流平台。同时,加强专利信息公共平台的体系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整合全国各地方专利信息平台,提供综合性的专利信息服务。在地方层面,则需要建立立足于地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信息服务与交流平台与网络,本着信息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加以落实。

该文提出的观点和思路对于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特别是基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服务于我国技术创新,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对于建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网站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代表性成果之三:《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构建》(作者冯晓青、杨利华,发表于《人民论坛》2012年1月)。该文指出,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建设既是国家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知识权文献及信息功能的综合性和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体系的复合性。在这一体系中,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集成最全面、基础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需求,是各行业、地区、部门、单位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系统的基础。

文章认为,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这一基础文化工程的建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平台构建。为此,需要了解国内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用户的范围与具体需求,把握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特点,确定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用户目标及其功能定位。在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体系中,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平台是基础。它收集最全面、原始、基础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采用简明、通用的信息加工规则,提供最普通、最好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服务普通群众基本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需求,并为更专业的信息收集、更深入的信息加工整理、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依据。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虽然致力于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环境的改善,满足公众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需求,但并不限于纯公益的免费服务。如果它能够在确保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无障碍利用的同时,通过科学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解决特定公众的信息分析、处理与整合要求,挖掘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商业价值,该信息平台的社会价值将更大。

第二是平台构建的外部借鉴。需要了解与研究国内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研究与借鉴域外有影响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经验,包括其内容、形式与利用方式,分析其受到普遍认可的原因。外域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与商业开发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熟经验,也值得在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时仔细分析,合理借鉴。实践中,我国部分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价使用国外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检索本国专利信息的状况,值得国内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者反思。

第三是解决建设难点、明确基本方案。研究与解决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难点,包括“信息获取”、“技术支持”与“持续运营”三个方面。“信息获取”难题主要源于知识产权事务的多头管理现状和知识产权事务的多样性。“技术支持”难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构建基于用户的信息加工处理规则,以便将诸多不同来源、不同形式与内容特点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汇集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便于管理,更便于普通用户的利用。这需要集中图书情报专家和知识产权专家的智慧,根据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特点,参考国际上通行和成熟的知识产权著录标引规范,制定一个简明实用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整理标准;二是吸收先进而实用的信息平台建设技术,确保该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使用简便、反映快捷、针对性强,而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拓展空间。“持续运营”则涉及到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方式选择。如果着眼于优化社会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环境,将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建成一个纯公益性的免费平台,将最便于民众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利用。

同时,需要明确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方案。这主要涉及“整合”与“应用”两个方面。“整合”包括信息收集与整理两个环节。在收集环节,进行不同来源尤其是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聚拢、规整。首先是对大量处于自然分散状态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扎实搜集与整理,如知识产权机构、人物信息,知识产权研究论著与课题信息,知识产权历史事件等,这在国内是首次系统的整理,需要相当多的投入;其次是与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将目前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上。惟其如此,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上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要求才能实现。在整理环节,整合主要指将来自不同渠道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来源不同、性质有别、形式多样的海量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成为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用户按照自己的检索习惯,自由、方便而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应用”包括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用户应用需求的考量,以及对当今数据库建设中的成熟经验与技术的借鉴和应用。满足用户应用需求,是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存在的基础,因此平台设计时,需要切实考虑不同信息用户的应用需求,从最大程度满足最普遍用户的最基本利用需求出发,设计和建设该信息平台。需要注意对当今先进而成熟的信息服务经验与技术的应用,确保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在技术上的“国家”水平,既高质量地满足现实的信息处理与服务需求,又具有适当的未来发展空间。

该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为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勾勒了一个整体思路和框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指南和指导,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

该文的概要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该文本身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网站转载。该文已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代表性成果之四:《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组织理论》(作者冯晓青、付继存,发表于《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第5期)。该文认为:知识产权历史信息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状况。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组织构成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组织理论需要研究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组织的现状、组织原则、组织方法和组织形态等基础性问题,以便为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提供依据。文章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直接源于法制现代化的内生需要与殖民地时期外国法制的输入,并受到不同经济体制的决定性变革,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精神实质与特色的组成部分。对知识产权历史信息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组织是重现我国知识产权生长环境,展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刚性,全面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保障。但是,基于信息透明度不够等原因,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资源的组织体系尚不成熟,远不能实现知识产权研究的信息需求。历史信息与现行制度的割裂使得知识产权呈现出一种不连贯的发展态势,影响制度底蕴的研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在忘却历史基础上的重建就是源于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缺失与低层次散布状态,加强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组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章对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组织现状、组织原则、组织方法和组织形态等问题均进行了专题研讨。文中总结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情况。这方面信息尽管很多年代较久,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但在对当代我国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和考察中,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知识产权历史信息本身属于知识产权信息范畴,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时,这类信息的价值不可忽视。知识产权历史信息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作的概貌,如何确立合适的方法和路径选择知识产权历史信息,整合至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中,并在选择好文献后如何便捷地在建成的资料库中被查找和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该文为本课题组织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并入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如何对待和处理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代表性成果之五:《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内容选择及建构思路》(作者冯晓青、赵秀姣,发表于《武陵学刊》2012年第5期)。该文从信息源选择、资料库平台建设、数据的收录加工过程等方面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建设提出建议。成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专题数据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针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行为文件资料库,成果认为应采用以下模式:第一,按照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分类标准,收纳全部现行有效文件和部分已经失效的文件,便于系统学习、研究和参考;第二,对其中重要条款、重要概念、重要制度和原则,分别进行深度专业标引,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附加的专业信息;第三,保持适时更新状况,对新增的这方面文件,及时进行增补和深度专业标引。

针对知识产权司法案例库,成果认为拟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将着重于以下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司法案例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要尽量涵盖所有公开的知识产权司法案例。二是知识产权司法案例的专业加工与深度标引。拟提炼每个司法案例的内容提要、关键词与主题词,对每个案例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进行专门解释和延展性注释,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同类案例的快速检索和分类。除此之外,建立每个案件的案例地图也将是一个创新性工作。三是及时新增最新案例,并对最新案例的进行专业加工。通过这些手段旨在实现以下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需要找到的案例;用户能够对选取的案例进行深度挖掘,更好地理解案例的精神和背后的法理;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同类案件的查找和学习,便于系统学习和研究。

针对知识产权论著资料专题库建设,成果认为其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这些文献及信息是从事知识产权研究,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内相关数据库和网站收录的这些知识产权论著资料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整合,同时存在资料信息不齐的现象,拟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在内容上需要包含这些板块,并注意信息及时更新。

针对知识产权科研项目专题数据库,成果认为从目前我国涉及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的数据库和相关网站的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信息严重缺乏,除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网站能够比较全面地找到相关课题信息外,其他信息很难找到,更不用说课题成果的公开。其二,大量课题成果以内部信息的形式存在,没有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知识共享的特点,以致使国家和地方花费了很多资金资助的课题成果,在实质上没有取得最佳社会效果。为此,拟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将建立专题的知识产权科研项目板块,在对现行知识产权科研项目进行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尽量全面展示现有知识产权课题成果的信息和内容。其中,课题成果简介和精要将是这类文献及信息实质内容。

针对知识产权机构专题数据库,成果认为从目前我国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提供的信息看,尚缺乏完整、系统的知识产权机构文献及信息。为此,拟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将整合现行我国各类知识产权机构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提供相关文献和信息。

针对知识产权人物库,成果认为为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人才的作用,拟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应整合现有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人物库。同时,为更好地宣传和发挥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在推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产权人物库中专门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和高级专家库。

针对知识产权事件库,成果认为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大事的记载主要存在于《知识产权年鉴》和事件发生期间的媒体报道中,总体上缺乏系统收集这类文献及信息的资料库。为此,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可将以19世纪以来知识产权领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记以年代或主题列序,涉及知识产权立法、司法、行政管理、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与会议、涉外知识产权合作、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等内容。

针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的界面设计,成果认为应建立知识产权法专业信息分类体系,遵循中图法的分类体系,结合知识产权法的学科特点,可确定知识产权本体,辅以汉语拼音字顺索引表,使文献信息简明集中。同时,应注重检索字段选择多样化和专业检索、高级检索的优化。成果还主张实行动态热门信息与定题分析服务:实现动态信息浏览,在检索平台的主页设定非检索入口提供如下内容:主题词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信息集中;最新、最热门信息;以点击量决定的优秀文献。

该成果提出了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数据收录和加工科学的规范问题。成果还认为,尽管是国内的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建设,也不能忽略国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对中国用户的参考意义。

课题部分成果发表后,在学界和社会获得了良好评价。课题展开的调研和系列学术会议等活动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中国商标法研究与立法实践——附百年商标法律规范 冯晓青、杨利华(主编) 编著著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0万字  
2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实证研究——对1673份专业版调查问卷的分析 冯晓青、刘迪 调研报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7期 1.2万字  
 
3 中美英行政管理型知识产权网络信息服务对比研究 李喜蕊 论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1期 1万字  
4 我国保护发明创造立法和政策文献分析——从《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冯晓青、刘成军 论文 《南都学坛》2013年第1期 1.3万字  
5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仇壮丽 论文 《现代情报》2013年第2期 0.6万字  
6 我国知识产权商业性服务机构现状研究 姚泓冰、冯晓青 论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0.8万字  
7 我国商标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1993-2011年颁行的商标法律规范为视角 冯晓青,王艳秋 论文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2万字  
8 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冯晓青 论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1.2万字  
9 中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及市场规制的完善研究 冯晓青,邵冲 论文 《中国市场》2012年第20期 1.4万字 引用2
10 从中国商标立法状况透析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焦点 邓毅沣 论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0.6万字  
11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兼论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中的部分法律法规体系构建 杨利华、郝喜 论文 《武陵学刊》2012年第5期 1.2万字  
12 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科研课题立项状况研究——基于1994—2011年科研项目的数据分析 冯晓青、陈先君 调研分析报告 《时代法学》2012年第6期 0.9万字  
13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平台构建 冯晓青、 论文 《人民论坛》 0.43万字字 CSSCI引用1次
杨利华 2012年第2期
14 我国知识产权历史信息的组织理论研究 冯晓青、 论文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5期 1.2万字  
付继存
15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内容选择及建构思路探析 冯晓青、 研究报告 《武陵学刊》2012年第5期  0.9万字 引用1次
赵秀娇
16 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网络现状研究 冯晓青、 论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1万字字 引用1次
李喜蕊
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专利领域课题状况研究——以1999-2011立项课题为考察对象 朱瑞云 论文 《邵阳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0.9万字 引用1次
18 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需求实证研究——对303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冯晓青、高媛 调研报告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第21期 0.7万字  
19 我国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原则与利用体系研究 唐思慧、 论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第11期 0.8万字  
魏静雯
 
20 论我国专利信息服务平 刘友华、 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0.6万字  
台的构建 刘琳 2011年第5期 
21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的模式分析 张冬、 论文 《对外经贸》 0.6万字  
刘敏 2012年第8期
22 我国知识产权的审判机构与人才状况 冯晓青、 论文 《南都学坛》2012年第4期 0.9万字  
黄海玲
23 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现状探讨—基于1994—2010年知识产权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分析 冯晓青、 论文 《时代法学》2012年第4期 1万字  
彭茗慧
24 我国注册驰名商标状况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基于1983~2011年注册于中国驰名商标的文献与信息分析 冯晓青、 论文 《武陵学刊》2012年第2期 2.2万字 CSSCI引用2
邓晶晶
25 中国著作权法研究与立法实践——附百年著作权法律规范 冯晓青、杨利华(主编) 编著著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0万字  
26 中国专利法研究与立法实践——附百年专利法律规范 冯晓青、杨利华(主编) 编著著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5万字  
27 知识产权百科词条:附知识产权基本词汇国家标准修改建议稿 冯晓青、杨利华(主编) 编著著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0万字  
28 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 李喜蕊著 专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30万字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