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6日18:09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拟通过基础性理论探索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研究,获取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基础数据,从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现状与评价、环境-经济-社会巨系统耦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体制与一体化政策体系设计三个层面深入了解并分析独特地理单元的发展变化,为三峡工程的可持续发挥效益以及三峡库区后续移民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最终推进解决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等提供智力支撑。

(一)课题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自2011年12月份立项以来,经过一年半的实施和研究,总体执行情况较为顺利,基本按照项目预期的时间计划和任务计划有序推进,课题总体推进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1、宏观数据资料的系统收集与整理

目前,总课题组已经完成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中涉及湖北的四个区县、重庆主城及15个区县自1992年以来的的所有宏观数据收集,包括《重庆统计年鉴(1990-2012)》、《四川统计年鉴(1990-1998)》、《湖北统计年鉴(1992-201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995-201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重庆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重庆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重庆市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997-2012)》,三峡库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行政区矢量数据等基础数据,以及库区19个区县历年来的统计公报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资料的收集工作基础上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为各子课题开展各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保障。

2、实地调研与微观数据获取

课题组完成了《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综合调查问卷》,由于调查的数量较为巨大,且计划每年进行跟踪调研和专项调研,调查经费严重不足,本项目的调查问卷部分费用已经协调落实,即通过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共建项目经费支持,进行联合调查。在2013年7-8月期间,一共有106位受过专业调研培训的有关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深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对库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已发问卷数为3000余份,另有2000份左右的生态文明意识问卷调查,课题组将在2013年9-12月期间,对这3000余份问卷进行系统整理、消化、统计、分析。

3、跟踪调研基地及特色数据库建设

项目组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奉节、万州、开县、云阳等多个典型库区移民和非移民的长期跟踪调研基地。调研基地除了选择移民和非移民社区外,项目组正积极开展在库区建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典型企业中建立长期跟踪调研基地。特色数据库作为本项目的重要成果形式之一,课题组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宏观经济数据库”、“三峡库区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三峡库区行政区矢量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产业发展数据库”等。这些特色数据库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也同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4、阶段性成果

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如上述汇报外,在一年半的研究过程中也产出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果,部分成果也将陆续出炉。这些成果大致可以归纳为:

(1)1个博士点:本项目及其团队成员作为核心支撑助推重庆工商大学申报成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博士点人才培养项目,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并于2013年实现博士生的招生;

(2)1份重要提案:本项目部分成果及成员作为《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决策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送重庆市环保局、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九三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调阅,并得到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中共重庆市市委常委范照兵等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并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

(3)出版2部专著:一年多来,课题组部分成员文传浩、程莉、马文斌等在本项目支持下于2013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流域生态产业理论与实践——以乌江为例》,文传浩、马文斌等于2013年7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尤其是前者作为本项目研究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之一,对于后续的项目深入有较好的指导。

(4)出版1本全国通用教材:结合本项目的支持,项目负责人文传浩教授与云南大学王焕校教授、常学秀教授合作完成了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的交叉学科的全国本科生教材《环境与发展》第二版的修订工作,并将于本年底由高教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

(5)基本建成系列(特色)数据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宏观经济数据库”、“三峡库区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三峡库区行政区矢量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产业发展数据库”等。

(6)基本建成系列调研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奉节、万州、开县、云阳等多个典型库区移民和非移民的长期跟踪调研基地。

(7)《新华文摘》全文转摘: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项目组在《中国环境报》发表的署名文章《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需不断深化》于2013年2月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影响。

(8)10多篇学术论文:一年多来,各课题组通过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先后在《经济问题探索》、《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达到预期阶段性目标。

(9)人才培养:培养1名人文社科(交叉学科)的二级教授;培养1名重庆市产业经济学“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团队成员中培养晋升教授(研究员)1名;副教授4名;培养博士1名,硕士8名,新招收博士2名,硕士14名。

(二)子课题进展情况

子课题1: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演变及未来趋势研究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演变的阶段、特征和动力机制,根据库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等发展变化及趋势,全面分析把握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现状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综合承载力分析及趋势预测评判,并结合“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进行人口时空分布的优化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针对研究内容,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1、完成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完成重庆库区“四普”、“五普”、“六普”和湖北库区“六普”等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工作,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

3、完成了三峡库区人口发展变化的问卷设计及预调研工作,2013年7-9月间在三峡库区的万州、长寿、涪陵、云阳、奉节、开县、忠县、巫山、武隆等区县进行问卷调查;

4、已根据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库,完成了《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的研究报告》初稿的研究工作;

5、完成论文《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的特征、诱因及趋势》,尚在修改过程中。

子课题2: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土地利用格局与土地承载力研究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及规律分析、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土地利用强度测定及土地承载力研究、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调控与优化策略研究等方面。

针对研究内容,已经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研究工作:

1、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收集或购买三峡库区涉及到的26个区县(含重庆主城的库区)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行政区矢量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三峡库区2000-2012年社会经济数据。

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包括对各期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多波段融合、几何精纠正、图形镶嵌等预处理,使其满足人工解译的需要;对DEM数据、行政区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匹配,坐标转换等处理;对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矢量化、标准化等处理。

2、遥感影像解译

在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各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具体分为重庆段与湖北段,其中重庆段22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已完成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湖北段4个区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已完成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

3、数据分析研究

(1)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利用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库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以及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在具体的特征分析中,主要对土地利用的多样性、集中度、组合类型、区位指数以及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以反映库区土地利用的现状。

(2)三峡库区重点区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分析研究

选取万州、云阳、奉节和巫山四个区县作为三峡库区研究的重点区县,并对其土地利用格局的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的分布特点、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3)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采用三峡库区重庆段2010年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4)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土地利用格局研究

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研究,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特征分异研究,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坡度以及地形位不同地形因子中的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三峡库区重庆主城段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研究,对各类土地利用垂直重心、坡度重心、平面空间重心及其迁移速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全面阐述了土地利用重心的迁移过程。

(5) 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承载力时空特征研究

采用三峡库区2007年与2010年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全覆盖的20Km×20Km网格划分空间样地,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与分析。

子课题3: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生态环境变迁与环境容量研究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基于3S技术分析对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进行基本过程及规律的总体分析,再根据制约影响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的关键生态环境制约因子(废水、废渣、SO2、面源污染等)深入分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趋势,结合库区城镇化动态趋势及库区主要产业现状、产业发展趋势评价分析库区生态环境风险、环境承载力及其驱动机制,进而构建相关生态风险数据模型。

针对研究内容,本子课题组与子课题二联合并协同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收集、购买三峡库区涉及的湖北重庆区县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主要包括: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行政区矢量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三峡库区2000-2012年社会经济数据。在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获取各期的生态环境演化数据,并结合基础数据完成如下四方面工作。

1、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基本过程及规律的总体分析,并对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分类。

2、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居(移)民生态文明意识调研研究。本项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完全铺开,问卷对象约2000份,并根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形成的历史过程,结合库区人口年龄分段进行问卷调查。

3、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水污染成因及对策研究;本项工作主要结合“公共产品理论”,结合库区点源和非点源水污染成因,分析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相关成果作为重庆市环保局、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员会和九三中央的重要提案建议提交,并得到有关领导肯定和批示。

4、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非点源污染及对策初步分析。

5、与子课题6联合完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初步分析报告。

子课题4: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产业时空演变以及生态产业链模型构建与实践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从宏观视角整体分析三峡库区经济(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二是从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中观视角分析库区产业发展变化;三是通过入户问卷的微观经济角度分析移民与非移民家庭经济演变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针对研究内容,已经完成如下工作:

(1) 收集整理了三峡库区1992-2011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初步建立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

(2) 从经济总量、收入水平、财政收入、投资、就业等维度对库区总体经济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形成文稿约3万字。

(3) 完成了三峡库区居民(含移民和非移民)经济发展调查问卷,涵盖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

(4) 已经调研完成万州、奉节、忠县、石柱、丰都五个特色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目前正进行数据资料整理和分析。

(5) 已经完成对三峡库区增殖渔业发展状况调研,形成了三峡库区增殖渔业发展分析报告,约1.5万字。

(6)已经完成奉节移民生态工业园区调研分析报告与对策建议,约4万字。

(7)与子课题6、7联合完成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调研报告和流域生态产业理论研究的专著一部(约30万字)。

子课题5: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社会发展变化研究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梳理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对库区社会和谐度进行评价,然后分析三峡库区社会变迁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机制,探讨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三峡库区的启示和借鉴,进而探讨三峡库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提升社会和谐度的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

针对研究内容,已经完成如下工作:

(1) 完成了子课题部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于2012年12月初完成了对三峡库区的首次调研,完成了相关调研笔记。

(2) 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概况综合调查问卷》的社会调查问卷部分,并已与其他子课题一起在2013年7月开始进行问卷调研。

(3) 完成了3万余字的《三峡库区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子报告,对三峡库区社会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测评。

(4) 完成了一篇题为《三峡库区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研究——以重庆万州为例》的学术论文,现正在修改中,将于2013年8月份投稿到相关期刊。

子课题6: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研究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对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复合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复合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动态演替,进而分析复合生态系统对社会生态服务功能、不同产业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其历史变迁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健康度的影响与评价,最后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复杂多变的要素之间的交互、耦合机制。

本子课题的重点研究工作将集中在前面子课题1-5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大规模展开研究,就目前为止,本子课题主要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索上。就目前为止,本子课题依然产出了一定质量的前期阶段性成果。

1、完成了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意识、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或者也可称为五位一体)的维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分析,为下一步提出在三峡库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与子课题5合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有关生态文明研究的专著1部。

2、本子课题牵头,并与子课题4联合完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耦合影响的初步研究》报告,5.5万字。该报告在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方面的理论方法探索为本子课题目前正在开展的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耦合分析研究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该项研究进展顺利。

3、本子课题牵头,并与子课题2联合完成《三峡库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以奉节县为例》调研报告,约5.5万字。该报告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库区典型区县和全覆盖的土地利用格局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分析具有良好的探索价值。

4、基于ESDA与GIS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的耦合关联分析研究报告,约1.5万字。该成果主要利用ESDA与GIS技术,对重庆市区域内三峡库区1998-2011年县域人均GDP数据与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这一成果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以及3S技术等自然科学最新方法技术如何交叉融入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环境、区域人口等分析,为本项目在研究方法上做一定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也为本子课题下一步在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研究方面提供了在方法上的有益探索。

子课题7: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体制及对策

该子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利用流域生态、流域经济、生态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的交叉、融合,对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结合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探索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体制架构与实现路径,最后进行三峡库区复合生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开发与实践。

由于子课题的内容设置和阶段性进展而言,本子课题不属于项目中前期的重点研究内容,目前本子课题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与子课题4、7联合完成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调研报告和流域生态产业理论研究的专著一部(约30万字)。

2、课题组成员铁燕博士等牵头完成《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一份,约8万字。

3、作为主研人员完成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建议。建议文本最后提交重庆市、九三中央和国务院,相关成果作为重庆市环保局、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员会和九三中央的重要提案建议得到包括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肯定和批示。

4、完成了三峡库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建设战略性环保新兴产业的政府和政协提案和政策建议2份,并得到重庆市政府及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万州区政府的重视。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调查研究情况

调查研究方面,本项目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尤其注重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注重在三峡库区典型区县、典型区域、典型社区和典型园区设立有代表性的长期跟踪调研基地,为项目后期乃至结项后作为我国类似水电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研究的典型调研基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二是比较注重通过调查过程中获取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建立若干个专项或专业特色数据库;三是比较注重通过大量典型的、系统的、综合性和专项性结合的居民(移民与非移民)入户调查工作,这项工作预计将一直延续到本项目结束,通过海量的、连续性的入户调查,从微观视角跟踪分析库区居民安稳致富的全过程。目前,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如下三方面成果:

1、宏观数据资料的系统收集与整理。1992年三峡工程确立上马以来,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在行政和自然地理单元的历史演变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行政单元上从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演变为目前独特的三峡库区地理单元,这其中由于行政单元的调整和重新划分,也为本项目研究在宏观数据资料的收集增加了难度,诸多宏观数据散落在原有的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的一些区县资料中,而直辖市的扁平行政管理模式又与之前的省、地(市)、县的管理模式差异,导致部分宏观数据的收集又增加了难度。因此,项目启动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项目组各子课题动员了大量的研究生和团队成员,投入到各子课题的宏观数据收集、归类和整理工作中。目前,总课题组已经完成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中涉及湖北的四个区县、重庆的15个区县自1992年以来的的所有宏观数据收集,包括《重庆统计年鉴(1990-2012)》、《四川统计年鉴(1990-1998)》、《湖北统计年鉴(1992-201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995-201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997-2012)》,三峡库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行政区矢量数据等基础数据,以及库区19个区县历年来的统计公报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资料的收集工作基础上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为各子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保障。

2、实地调研与微观数据获取。项目立项至今,总课题与各子课题组成员先后组织10余批次深入库区的区县政府、移民管理部门、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农业园区、企业等实地调研,实地调研的目的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课题组主要成员进一步熟悉、了解和认识三峡库区地理单元的独特性,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二是有利于各子课题筛选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调研对象、调研基地;三是通过实地入户调研的方式,获取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移民和非移民的微观数据,并通过本项目将我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2012年的实地调研、问卷设计、问卷的预调查基础上,课题组于2013年完成《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综合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五个领域,主要针对库区移民和非移民两大类的对比调查,包括库区人口的入户调查,库区资源状况调查,库区环境变化尤其是库区居民生态文明问卷调查,库区移民与非移民的经济变迁调查,库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调查等方面,共计50个大问题,每一个问题又涵盖若干子问题。由于调查的数量较为巨大,且计划每年进行跟踪调研和专项调研,调查经费严重不足,本项目的调查问卷部分费用已经协调落实,即通过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共建项目经费支持,进行联合调查。在2013年7-8月期间,一共有106位受过专业调研培训的有关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深入三峡库区典型区县,对库区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已发问卷数为3000余份,另外还设计了有关库区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将在2013年9-12月期间,对这3000余份问卷进行系统整理、消化、统计、分析。

3、跟踪调研基地及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和对三峡库区移民社区的入户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奉节、万州、开县、云阳等多个典型库区移民和非移民的长期跟踪调研基地。这些跟踪调研基地既为项目开展系统和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也为我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博士点建设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解决我国其他水电库区安稳致富问题提供借鉴参考。调研基地除了选择移民和非移民社区外,项目组正积极开展在库区建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典型企业中建立长期跟踪调研基地。特色数据库作为本项目研究成果形式之一,课题组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宏观经济数据库”、“三峡库区LANDSAT TM遥感影像”(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三峡库区行政区矢量数据库”、“三峡库区区县产业发展数据库”等。这些特色数据库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也同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二)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方式结合项目研究内容来提升团队成员的学科、学术能力。由于经费所限,项目组在开展学术交流过程中比较注重“以我为主”的方式、以厉行节约的要求来展开学术交流。由于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中涉及部分敏感或保密数据资料,因此总课题组严格控制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与一些NGO组织的合作都较为谨慎。

一年半来,项目组在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比较注重学术交流工作。学术交流方面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形式。一是高度重视项目组内部的学术交流。项目组形成了制度性管理模式,基本上按照每个月组织1次项目内部的学术交流,交流内容主要包括子课题的进展汇报、子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定期做相关专题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课题组成员做与学术有关的方法、进展等报告,比如子课题中的彭国川博士多次为课题组成员和校内外有兴趣的青年博士教师做有关决策建议撰写的注意事项等等。二是比较注重课题组与三峡库区有关主管部门政府公务员和专家型领导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组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多次拜访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各级领导和专家,也多次与重庆市移民局的局领导、各处室领导之间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交流移民安稳致富诸多问题,也多次深入库区区县移民管理部门进行学术性与实践性的交流,同时也定期和不定期邀请这些部门的专家型领导为课题组做相关报告,或与课题组一道为我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点的博士生等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三是积极组织项目组成员参加与本项目紧密相关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四是由项目组发起组织召开水电库区安稳致富的高端论坛。

参加的部分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的情况如下:

2011年11月26日,文传浩教授参加首届中国水利旅游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坛由九三中央、广西德保县人民政府、中国生态旅游专委会主办,会议在广西德保举行,本届论坛以“发展水利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战略、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水利与生态旅游、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湿地水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五个方面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学术交流。会议提交论文1篇。

2011年12月9日,文传浩教授、彭国川博士、吴华安博士、杨文举教授等8人,参加由重庆市社科联、重庆三峡学院主办,三峡学院学院科协、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2011构建和谐三峡论坛”在重庆三峡学院举办,做大会主题发言报告,并提交论文2篇。

2011年12月10日,文传浩教授、周启刚副教授、骆东奇教授等8人参加重庆市生态学学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承办,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绿色三峡、生态重庆学术研讨会暨2011重庆生态学会学术年会”,会议主题:绿色三峡 生态重庆,项目组提交论文3篇。

2012年5月24-25日,文传浩教授、张桂君博士、杨文举教授等参加教育部社科司、西南财经大学主办,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金融发展论坛暨2012年度教育部(经济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本次会议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办,邀请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在内的24个教育部(经济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学者,共计100多位嘉宾出席。课题组提交会议论文1篇。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文传浩教授、吴华安博士等,参加由教育部主办、西北大学、贵州大学承办的 中国西部发展论坛 暨《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新闻发布会,提交会议论文2篇。

2012年8月11-12日,吴华安博士、杨继瑞教授、黄潇博士、陈新力教授等参加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委政研室主办的“后发赶超与转型发展”全国区域经济学年会学术研讨会,会议提交论文1篇。

2012年11月19日,文传浩教授参加重庆市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来自重庆市委党校、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文传浩教授作为重点专家做关于“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推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战略示范区”的主题发言。

2012年12月1日,文传浩教授参加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的第四分会“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分会场将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同志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同志主持,就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及理论、实践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提交论文一篇。

2012年12月7日,文传浩教授等参加重庆三峡学院主办的“和谐三峡”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重庆社科院等单位围绕三峡移民研究、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研究和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三个方面作了学术交流。

2012年12月14日,文传浩教授、吴华安博士等3人参加由国家发改委资环司、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科技部社发司、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司特别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

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作为特邀颁奖嘉宾参加重庆市 “稳中求进?创新金融” 2012第四届“金钥匙奖”电视盛典暨重庆金融高峰论坛。

2012年12月23日,文传浩教授特邀参加由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庆工商大学主办的重庆市人口学会2012年年会,并做大会主旨发言,提交论文一篇。

2013年5月13日~15日,文传浩教授、廖元和研究员、李颖慧博士参加全国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长江委主任刘雅鸣等领导分别代表有关方面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原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郭树言,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原主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委员蒲海清,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罗清泉,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院士,等出席开幕式。项目组文传浩教授首次当选为该学会理事,廖元和研究员再次当选为该学会理事。

2013年8月1日,文传浩教授、铁燕博士、吴华安博士等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酒店举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分会场(1)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与科技创新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

项目组拟于2013年度主办的学术会议:

项目组依托重大招标项目,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积极筹备发起召开首届中国?重庆“水电库区安稳致富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该论坛旨在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电库区的安稳致富的高端学术平台,为大型水电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会议通知见http://ctbu-app.ctbu.edu.cn/ctbuoa/info/infoShowAction.do?method=getInformation&id=53d34ec13d3f61a1013dcec7aa2d1511)。

会议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流域生态与流域经济的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促进流域管理者、经营者与学术界之间的直接对话和交流,结合三峡库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携手承办的首届中国?重庆“水电库区安稳致富与可持续高端论坛”,初步定于2013年12月在重庆举行.

会议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构想,使流域经济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国务院出台的《三峡工程后续规划》中强调以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以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确保三峡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全面持续发挥。

在水电库区坚持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提升库区环境承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减灾防灾保障能力,使库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流域经济、流域生态和地方政府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发起,将从2013年起,围绕我国乃至世界大型水电库区安稳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或国际性大型水电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端论坛。会议每年还将邀请国家水利部、环保部、科技部、教育部、长江委、三峡办等有关部委领导参会。

2013年度论坛将以“水电库区安稳致富:流域生态、流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着力搭建流域管理者、经营者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桥梁,为流域经济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

会议主题包含如下主题:

议题一:流域生态、流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重要理论研究

议题二:流域管理与生态建设机制体制研究

议题三:水电库区流域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议题四:水电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该会议通知已于2013年3月发出,目前正在征集论文当中,会议规模拟控制在50人左右,约10万元的会议经费主要由重庆工商大学学科建设经费和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博士点项目支持,项目组适当补贴。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以本项目及部分成果为重要支撑,帮助重庆工商大学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博士点授权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是2011年到2012年期间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决定部署开展的,即安排少数确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但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学位授权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5年)和限定的学科范围内招收培养博士生,并按项目主要支撑学科授予学位。这是我国学位授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从按单位授权改为按项目授权,从可以不断增列学科点的全面授权改为只按指定项目、指定学科授权,从长期授权改为有限时间内授权。

重庆工商大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这一国家特殊需求,以本项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及其团队力量为核心支撑,在国务院三峡办和重庆市政府的直接指导下,本项目组首席专家和70%以上的团队成员全力以赴科学论证和积极申报,最后于2012年12月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功审批(学位2012【40】号)。本次共接受了59个部门和机构论证推荐的人才培养项目,申请项目总数188个,涉及高校141所,最后获得审批的共30所高校,为川渝地区唯一一个项目,也是重庆地区上报的7个项目、四个高校中唯一一个成功获批项目。

特殊需求博士点项目的获批看似不像代表性或学术性的直接成果,但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成果形式上看也是具有较好意义的创新和实践。一是,以本项目为重要支撑,推动作为地方高校的重庆工商大学获得了博士点的重大突破。这是几代工商人的“梦想”,通过一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一个地方高校的“转型升位”和跨越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三峡库区安稳致富的服务能力。该人才培养项目已于2013年5月实现首批博士生的招生。二是,本项目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这本身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的专著、论文等一般性学术成果产出的意义和边界,对于今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三是,本项目通过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有效的推进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实践的贡献。我们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尽可能与上述方面深度融合和结合,推进项目与高校的发展,项目与人才培养,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流域生态产业理论与实践———以乌江为例》,文传浩、程莉、马文斌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

本书以国内第一部从流域的视角,以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系统运用生态产业相关理论和方法,利用流域经济学和流域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优势,以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乌江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对乌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发展历程、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后在对比分析乌江流域三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发展模式选择、政策保障与措施选择的基础上,对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与重点探讨相结合,可供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考。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栋生先生认为:“该书兼顾前沿性和应用性,对国际国内的前沿理论进行了全新的梳理和反思,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理论上有深度,对解决现实流域经济问题有借鉴作用。该书所体现的新的分析框架与学科交叉研究亮点是其最大的特色,下述几点尤其值得肯定。一是,突出流域生态产业研究的系统性,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使用,科学吸收了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二是,该书把生态理论、资源开发与以乌江流域为例证的流域经济发展融入为一个研究整体,这在学术界还很鲜见。三是,以构建生态产业的流域治理研究把握了时代前沿。”

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文传浩、马文斌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

内容简介:西部民族地区既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地区自然资源富集,蕴藏着丰富的煤、铝、磷、锰等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是多年来的开发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现状,西部民族地区依然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既能使地区经济快速地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书借鉴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产业相关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分析。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自然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准确把握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背景、独特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阐释了西部民族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并且对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与建议。

本书是本项目研究中的部分阶段性成果之一。部分内容曾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项目首席专家还就本书的主要思想为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心组全体干部学习中做专题讲座。理论研究成果被《中国环境报》作为重要专家进行专访。

4、作为本项目的部分成果之一,项目首席专家文传浩教授等学者代表九三重庆市委主笔完成《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环保局、政协重庆市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员会、九三中央的肯定,成果摘要报送国务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水污染防治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经济社会变革迅速,生态环境的新压力不断出现,防治的形势变化快,潜在的威胁增多、增大;另一方面,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障碍的深层次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仅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迫切,而且对整个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也十分迫切。

在九三市委的领导和组织下,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工作方案,先后考察了三峡库区奉节、万州、长寿等区县水污染防治情况,走访了环保、发展改革、农业、科技等市级部门,召开多次座谈会、论证会,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了“1+4”(即一项总报告加四项专题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转化为市政协四届一次全委会议集体提案、大会发言及有关社情民意信息,其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协大会发言得到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照兵部长批示。同时,本课题还纳入了九三学社中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在九三学社中央的指导下,协同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级组织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研究,有关成果转化为九三学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直通车”建议中,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

温家宝同志对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的建议》的批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关系整个长江上游流域的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和管理。九三的建议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并提出意见。

时任重庆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同志对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发言的批示:“重庆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应予重视并切实治理。请环保局、市农委研究。”

5、《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需不断深化》,文传浩、铁燕,中国环境报,2012-11-14。《新华文摘》,2013年2月第3期全文转摘。

主要内容:本文作为探索三峡库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区的理论研究成果,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自十七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领域误区,试图厘清生态文明与历史上的诸多文明之间内涵外延的差异,厘清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的地位和作用,厘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诸多不协调因素。

研究成果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和生态哲学理论的新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我党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至今,一些地方生态文明从理论研究到建设实践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是如何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内涵?其次,论文指出,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两个误区: 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内涵仅仅停留在生态层面上。另一种误区是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作为对立矛盾的文明来理解。第三,论文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还存在四个方向上的误区,并需要调整和深化:一是把生态建设等同于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把生态创建等同于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四是过于注重生态产业文明建设而忽略生态管理文明。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优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中国各级政府管理的高效性、政策执行的坚决性等管理体制的特色优势。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同于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建设内容,也不同于党以往提出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等特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超出民族、国家、阶级的一种人类高度文明形态。

该成果发表以来,被国内同行学者多次引用,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6、《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周启刚等,约3.5万字

主要内容:应用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三峡库区全区26个区县遥感数据的几何精纠正、影像拼接、镶嵌、人工解译以及数据分析工作等。报告主要针对2010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库区土地利用总体现状、数量结构以及空间格局特征,并选取土地利用多样化、组合类型、区位指数、利用程度、斑块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以及聚集度指数等指标对库区土地利用进行分析。

通过对库区201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从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可以表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情况较为合理,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耕地和林地的用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是分不开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经济效益较较低,闲置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2)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三峡库区涉及一个特大城市,人口分布密集,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600人。耕地面积22554.3 km2,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加之三峡库区属于生态脆弱区,许多沿江地区的耕地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锐。(3)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优良耕地逐渐减少。尽管现在人地矛盾突出,但是由于库区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实行无偿无期限的用地制度,土地利用效率比较低,征地而不用地或者是不批准就使用等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7、《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调研报告,文传浩、周婕,约5.5万字。

三峡库区水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与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紧密相关,但同时也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质量等紧密相关。项目组在关注三峡库区的同时,抽出部分研究力量和时间对长江上游四省区市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990-2011期间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进行了耦合分析,这对于“跳出三峡治三峡”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有较好的创新。

主要内容:近年来,长江上游地区在河流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加剧,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随着今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与环境形势。因此,充分揭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深入探讨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对未来环境保护提供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首先,调研报告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现有研究进行回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外部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探讨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并研究对外开放对环境质量的正负效应影响。其次,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经济增长现状和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结合这些理论知识和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可以分解为三种效应,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第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而言,在1990-2011样本期间内,工业废水与人均GDP呈现微弱的正U型曲线,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人均GDP呈现微弱的倒U型曲线,且都是处于左半部分。第三,面板数据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呈现出正U型曲线关系。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废气,废固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呈现出正U型曲线关系。对外开放对环境质量存在一定负向的影响效应。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特点,得出长江上游地区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过程中,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2)加强水环境监测,健全流域水污染改善机制。(3)降低能耗,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的排放。(4)改善贸易结构。(5)构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机制。

8、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3S特色空间信息数据库集成

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收集三峡库区的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国家及相关行业技术规程、规范,制定三峡库区各类数据库标准,对三峡库区数据库进行建设,其中各类数据库坐标体系与高程体系统一,便于多种数据的综合查询与叠加分析。数据库成果主要包括:(1)遥感影像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数据、坐标配准,采用ARCGIS软件,生成遥感影像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的三峡库区LandSAT TM遥感影像图,数据库坐标采用西安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2)三峡库区DEM数据库。对获取的三峡库区1:10万DEM数据进行入库,数据库坐标与高程体系和遥感数据库统一,三峡库区DEM数据库的建设,将其与遥感影像叠加分析,可直观得到三峡库区的地形特征,有利于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3)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对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交互检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验证,使得矢量数据准确度达到95%以上。根据国家及相关行业技术规程,参考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主要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和湖北段)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9、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

通过购买和查阅重庆市和湖北省历年的人口普查年鉴、人口抽样调查年鉴、三峡库区各区县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结合课题组自行开展的问卷调查等工作,获得三峡库区人口信息的时间序列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时间序列数据空间化,使其与三峡库区行政区适量数据相匹配,使得与遥感库、DEM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统一,参考相关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该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

(1)查询与模拟演示三峡库区总量人口的变迁历程。该模块主要解决了三峡库区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婚姻、本地与外地、居住等信息在不同时点的状态,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了对三峡库区各阶段人口数据的适时查询、动态分析与模拟演示等。

(2)查询和模拟演示三峡库区总量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该模块主要解决了三峡库区人口在库首-库腹-库尾的分布状态、在城乡之间的分布状态、在各区县的分布状态,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了对三峡库区人口空间分布的适时查询、状态分析与模拟演示等。

(3)跟踪查询与量化分析三峡库区个体人口的时空变化。该模块通过跟踪三峡库区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点的(普查信息或抽样调查信息)状态来反映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为跟踪查询和深度量化分析三峡库区中的一些特殊(个体)群体提供原始数据源。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时空演变特色数据库

吴华安、杨云彦等

数据库

——

——

——

2.          

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3S特色空间信息数据库

周启刚等

数据库

——

——

——

3.          

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长期跟踪调研基地(点)

文传浩、王崇举、廖元和等

研究基地

——

已建6个,在建10余个

——

4.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重庆工商大学

博士点

2012.12

——

2013年已实现博士招生2名

5.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理论界“走转改”的助推器

文传浩等

记者采访

光明日报,2012年08月29日

1500字

国内多家网站转摘

6.          

流域生态产业理论与实践——以乌江为例

文传浩、程莉、马文斌等

专著

科学出版社,2013.07

30万字

部分内容被引用7人次

7.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

文传浩、马文斌、左金隆等

专著

科学出版社,2013.07

32万字

部分内容被引用10人次,被国内部分网站转摘

8.          

.环境与发展(第二版),

王焕校、常学秀、文传浩主编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预计)

30万字

第一版被国内多家高校采用

9.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部分参与

提案报告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2013年全体会议

2000字

市政协采用

10.      

关于支持推进建设(三峡库区)万州打造国家级“战略性环保新兴产业”城市的建议

文传浩

提案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2013年全体会议

2000字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用

11.      

关于加快推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

文传浩

提案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2013年全体会议

2000字

重庆市环保局拟采用

12.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

主要执笔人之一

调研报告

九三中央,2012.12

2万字

温家宝批示

13.      

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第一主笔人

调研报告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2013.4

5.7万字

中共重庆市委采用,市委常委批示

14.     1

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人口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杨云彦,吴华安等

文本报告

课题组2013.6

25000字

——

15.     2

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周启刚等

文本报告

课题组2013.6

30000字

——

16.     3

三峡库区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马文斌,曹军辉

文本报告

课题组2013.6

30000字

——

17.      

三峡库区奉节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报告

文传浩,杨朝娟

研究报告

课题组2013.5

5.5万字

——

18.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研究报告

文传浩,周婕

研究报告

课题组2013.5

5.5万字

——

19.      

重庆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文传浩,瞿鹏飞

研究报告

课题组2013.6

4.5万字

——

20.      

三峡库区奉节移民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研究

文传浩,李声平

研究报告

课题组2013.6

5.0万字

部分观点奉节县经信委采纳

21.     4

三峡库区增殖渔业发展状况

彭国川等

文本报告

课题组2013.6

15000字

重庆市发展研究中心,2013.2

22.     5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历史变迁

彭国川等

文本报告

课题组2013.6

20000字

——

23.     6

三峡库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库

周启刚

矢量数据

课题组2013.6

——

——

24.     7

三峡库区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研究——以重庆万州为例

马文斌,谭静

期刊论文

在投

6000字

——

25.     8

三峡库区人口时空演变的特征、诱因及趋势

吴华安

期刊论文

在投

7000字

——

26.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张晓媛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0

8000字

——

27.      

基于综合模糊评价的三峡库区屏障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张晓媛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2

7200字

——

28.      

基于RS与GIS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王福海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

2013.10

5000字

——

29.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研究(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陈丹、陈倩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0

6688字

——

30.      

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陈丹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2

8000字

——

31.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特征分异研究(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陈丹,何昌华,

刘琳琳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0

8000字

——

32.      

重庆山地城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已录用待发)

周启刚,陈倩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10

6000字

——

33.      

基于地统计学的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承载力时空特征研究(已投稿)

周启刚,张晓媛

期刊论文

中国土地科学

7400字

——

34.      

基于Landsat TM的重庆都市区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研究(已投稿)

周启刚,王福海

期刊论文

国土资源遥感

8600字

——

35.     18

基于ESDA-GIS的独特地理单元经济空间分异研究——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

杨霏,文传浩

期刊论文

在投

6500字

——

36.     19

移民分类研究

张毅,文传浩,孙兴华

期刊论文

在投

8000字

——

37.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需不断深化

文传浩,铁燕

论文

中国环境报2012.11.14

4000字

新华文摘,2013年2月全文转摘;获得全国首届生态文明理论优胜奖

38.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来自重庆1993-2010年的证据

周婕,文传浩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13.4

10000字

——

39.      

也谈社科研究的“走转改”

文传浩;夏宇

期刊论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

3500字

——

40.      

产业结构转变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

程莉;刘志文

期刊论文

管理现代化

2013.7

6000字

——

41.      

重庆市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马文斌;李建强;谭静

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5

6000字

——

42.      

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的再认识

李颖慧,文传浩,吴华安

会议论文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5

11000字

——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