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0日16:09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是在特定背景下为适当国家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专题研究。今天之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置身于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之中。首先,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和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国家由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时期转向全面提升国家的实力并注意人民生活质量的国家发展时期;其次,中国的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中国的发展对外部环境的依存度日渐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治理好国家的陆地边疆、巩固国家的海疆、维护和发展好国家的利益边疆,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并与世界地缘政治环境相适应的、具有前瞻性的边疆理论和边疆治理理论,进而构建全面的国家边疆战略和边疆治理战略。

适应国家发展形势和需要的边疆理论,应该是陆地边疆与海洋边疆相结合、平面边疆与立体边疆相结合、领土边疆与利益边疆相结合、现实边疆与战略边疆相结合的完整边疆理论和边疆治理理论。这样的理论,既要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又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创新理论。而要构建这样的理论,必须全面考察中国历史上的边疆理论和边疆治理方略,但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或对传统理论进行修补,必须进行新的理论构建;既要研究现实边疆和边疆治理的具体问题,又不能局限于对具体问题的理论阐释,必须进行有深度的理论提升,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把中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置于整个国家全面和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中,置于区域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

本课题的核心,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构建。本项目自启动以来,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课题申报时的基本设计开展工作的。到目前为止,项目主要是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文献收集和整理。为了给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创新和构建提供思想资源和分析对象,项目研究团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在下一部分中阐述。

第二,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梳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的边疆构建、边疆理论、边疆战略和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其中,尤其是对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的边疆扩张和边疆崩塌对帝国的影响,美国的边疆扩张与美国的国家发展和世界霸权的影响,英国通过殖民方式向外扩张边疆及殖民地边疆的丧失对英国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拓展和边疆构建、历史上的边疆治理方略、近代以来的边疆治理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第三,攻克理论的难点。作为一项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必须会涉及若干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中不乏理论的难点。如国家疆域的形成和演变,国家政治地理空间的特性,边疆的自然属性与构建特性、国家疆域与边疆形态的关系、边疆的确认与调整、边疆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边疆在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意义,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家边疆的关系,边疆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主权、边界和领土等观念对中国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疆域和边疆的影响,中国历史上边疆的盈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民族国家构建对中国疆域及边疆的影响,等等。为了不使这些理论问题成为项目进展的拦路虎,我们集中很大的力量和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一些问题仍在探讨中。

第四,研究思路的校正。本项目研究涉及的问题广泛、内容十分庞大,而且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2011-2016年),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基于国防关系和地缘政治环境变化而进行的战略调整也逐渐显现,因此,我们的研究思路和相应的研究计划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校正。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的着力点、重点方向等,在不改变基本思路和研究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个别调整。其中,主要是突出了中国领土边缘地带的开发与建设问题,地缘政治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海洋边疆问题,利益边疆和战略边疆问题等的研究。

从目前的整个情况来看,研究是按计划正常进行,并且进展正常,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有的成果已经公开发表),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进而带动了学科建设并促成了更大的研究计划的形成。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研究计划同步进行的。其中,多数子课题的进展顺利,虽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都有较大的进展,个别子课题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有个别的子课题,由于子课题负责人手头的工作繁忙,用于子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限制,所以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略有滞后。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文献和数据的整理

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分析的材料和思路资源,项目研究中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罗马帝国的边疆拓展、美国的西进运动、美国边疆学派的研究成果、美国的边疆拓展与崛起的研究、英国的殖民地边疆的拓展与崩塌、苏联的边疆构建与治理、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发展和演变、中国历史上的治边方略、中国海疆史、中国边疆的政权与政治制度研究、中国近代的边疆及其治理、中国近代边境地区的政权与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边疆开发与建设、中国边疆民族关系史、中国当前的边疆研究等的资料收集得比较全面。同时,项目在研究中,也对边疆地区的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进行了调研。其中,对云南、广西的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调查已经进行了多次,目前还有一些调查正在进行。

2.召开学术会议

《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项目共召开过三次学术会议:

(1)项目开题论证会。2012年4月8日上午,《中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理论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云南大学科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云南大学等部分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所、云南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公共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在项目论证阶段,专家们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中国的国家发展与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项目开题论证会结合后,项目利用广泛邀请专家的机会,在云南大学科学馆召开了学术研究研讨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李大龙教授、孙宏年副教授,云南省主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师大、云南民族大学的专家,以及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等共30多位专家,围绕着“传统边疆理论面临的挑战、国家发展与边疆理论的创新及中国特色利益边疆理论的探索”三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3)“中国边疆理论的挑战和创新”研讨会。2012年11月20日,课题组在云南大学科学馆召开了“中国边疆理论的挑战和创新”学术研讨会,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行政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等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4)筹办中的学术会议。课题组原计划依托于课题组成员,在全国范围邀请一部分,召开一个边疆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时间订在2013年6月。后经学校建议,准备提高会议规格,将会议开成一个全国性的高端论坛,并初步将会议时间订在2013年11月。目前,会议正在筹备过程中。

3.开展学术交流

项目研究展开后,本项目的研究团队,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周平教授,多次就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与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单位,进行过学术交流。其中以与四川大学的交流最为深入。

四川大学联合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调创新》研究。本项目负责人周平教授,曾应邀到四川大学就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与该协调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及学术骨干进行过学术交流,并作了“边疆决定国家未来”的学术讲座。在此基础上,本项目负责人周平教授应邀担任该协调创新中心的副主任,云南大学将负责组建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创新研究平台。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论文《国家视阈里的中国边疆观念》

作者为周平教授,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作了3200字的大篇幅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该成果主要是将中国的边疆观念置于国家视野中考察,具体阐述中国边疆观念的形成、演变、内容和特点,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边疆观念在历史上的形成和演变;二、民族国家构建与边疆观念的调整;三、发展环境改变与边疆观念的重构;四、中国边疆观念的“变”与“不变”。

该成果提出:边疆界定为国家疆域之边缘性部分,是在客观现实基础经过主观认定而确立的,是构建的产物;边疆的构建、调整和治理都受到既定边疆观念的深刻影响;边疆观念是国家总体治理中地位空间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自秦汉之际确立边疆之后,便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观念;边疆观念不仅对边疆的确定、调整和治理发挥着重要影响,而且自身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形成了一个边疆观念演变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内部状况和外部形势,需要对传统的边疆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相应的调整,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观念,进而形成恰当的边疆战略,从总体上规划国家发展的地理空间格局,促进边疆治理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该成果将边疆研究置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分析和论述,将中国边疆的形成和演变,边疆观念的内容及调整与国家的演变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将边疆治理及其方略的调整与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考察,不仅抓住了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而且拓展了边疆及边疆治理研究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观念的阐释,不仅富有创造性,而且更加贴近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对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观念演变的梳理,更加全面和深刻,既能为中国历史上边疆演变和边疆治理方略的研究提供参考,也能为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参考。

2.论文《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作者为周平教授,发表于《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该成果将边疆置于国家分析的框架中,具体分析和阐述边疆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国家治理中的边疆构建;二、边疆是一种变动的存在;三、国家发展对边疆的依赖;四、边疆的争夺与国际秩序。

该成果提出: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有效的治理的需要,往往把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界定为边疆,并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对其治理;边疆是在客观条件基础上主观构建的产物,所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变动着的存在;国家在发展中普遍存在“核心—边缘”模式,因此,边疆虽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地带,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既有边疆的有效拓展和成功治理促进国家发展的实例,也有边疆由于治理不善而崩塌影响国家的发展甚至将国家拖垮的例子,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边疆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边疆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努力拓展边疆,并因此而导致了无数的边疆战争;国家的边疆争夺必须会影响到国家秩序。

根据课题组的文献梳理,国内此前还没有如此全面论述国家边疆的形成和演变、边疆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文章。该成果对边疆与国家发展意义的全面阐述,有助于拓展边疆研究的视野,全面认识边疆及边疆治理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加深对边疆及边疆治理的认识,为适应中国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本成果及前一成果,都是本项目的负责人周平教授完成的。本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尤其一系列在国家的框架下分析和论述边疆理论、边疆问题和边疆治理的成果,由于其立意高、观点新、分析透彻、论述有力而引起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注意,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从而也凸显了本项目在我国边疆研究中的影响力和本研究团队在全国边疆研究中的地位。

3.论文《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与历朝治边》

作者为方铁教授,发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2期。

该成果围绕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这一历史线索,分析了其对历朝治边疆的影响。具体包括五个部分:一、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演变及其特点;二、西南汉族移民与历朝治边的关系;三、历代西南边疆汉族移民的迁入与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经营;四、坝子、山地二元结构自然环境对西南边疆汉族特点变化的意义;五、历朝对西南边疆迁入汉人的治策。

该成果指出,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尽管历代西南边疆的汉族移民身份及来源不尽相同,但迁徙活动具有持续连贯与逐渐增强的特点。历代移民向西南边疆的迁移,不仅加强了西南边疆开发的力量,密切了内地与西南边疆的联系,促进了边疆的巩固与发展,在历朝治边过程中,深受朝廷重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成果还进一步指出,在元代以前,外来移民与原有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别较明显。随着外来移民逐渐融合于原有民族,形成了白蛮等新的本地民族。因此在这一时期,历朝大都以外来移民为可依靠的力量,对其较为信任并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元代以后,外来移民的大量进入与西南边疆汉族的正式形成,为西南边疆迅速发展和边疆局势稳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诸朝在西南边疆的治策,主要是积极扩大编民(以西南边疆汉族为主)的数量及分布的范围,并以之为边疆管理的可靠基点。

族际关系是影响边疆治理的重要因素。该成果从西南边疆民族史的历史维度来探讨历朝对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这对从民族史、族际关系与族际政治的角度来研究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乃至整个边疆地区的治理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4.论文《陆兴祺与民国时期西藏治理研究》

作者为孙宏年研究员,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

该成果依据《政府公报》和新近公布的民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围绕民国时期陆兴祺在1912—1926年间的职衔、所属机构及部属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陆兴祺在清末民初治藏中的表现与出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二、陆兴祺在1913—1926年间的职衔;三、“护理驻藏办事长官”机构、经费及主要部属。

该成果指出:陆兴祺是1912—1926年间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在此期间,陆兴祺长期担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一职,并一度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其在任职期间,提出了许多治藏建议,对当时西藏的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通过“北伐”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设置了蒙藏委员会管理蒙古、西藏地区事务,此后几年间,陆兴祺还积极促成西藏地方与新的中央政府的关系,并参与缓和藏尼冲突、调解康藏纠纷,移交有关档案等事务。总的来说,作为近代治藏史上的重要人物,陆兴祺对1912年到20世纪30年代实现历届中央政府的西藏治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国内对陆兴祺职衔、所属机构及部属问题的研究仍十分薄弱。该成果对民国时期陆兴祺的治藏表现及职衔等变化的梳理和研究,对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5. 论文《国家治理须有政治地理空间思维》

作者为周平教授,发表于《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8期。

该成果全面阐述了在国家中建立政治地理空间思维的问题,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国家本是一个政治地理空间单位;二、地理空间思维的滞后及负面影响;三、国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间思维构建;四、地理空间思维构建中的重大议题。

该成果提出:国家既是一种政治形式,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一个政治地理空间单位;在国家治理中确立地理空间思维,既是国家本质的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在秦汉之际就确定了国家的边疆,并因此而在国家治理中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地理空间思维;中国传统的地理空间思维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总是显得被动、不到位甚至滞后,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而且,这样的问题在当前的国家治理中仍然存在;今天国家发展的形势和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为国家治理中完善的地理空间思维的构建准备好了条件;迅速崛起的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在国家治理中构建地理空间思维显得必要且紧迫。成果最后提出并论证了国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间思维的构建中必须研究并解决好的若干紧迫议题。

根据课题组掌握的资料,国内尚未全面阐述在国家治理中构建政治地理空间思维的观点和成果。提出并论证国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间思维问题,本成果还是第一次。本成果的发表,将会在促成国家治理中地理空间思维的研究方向发挥积极作用,并促成党和政府的决策部门对地理空间思维问题的重视。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通过讲座宣传研究成果

课题组利用主要成员是高校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任务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学术讲座等形式,宣传和推介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周平教授,就先后在四川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川省社科院、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过边疆问题的学术讲座,宣传和推介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

2.发布研究成果

除了研究论文在国内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后,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边疆治理决定国家的未来》,还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华西边疆研究要报》2013年第1期(总第1期)发表,提交有关部门作为研究和决策的参考。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国家视阈里的中国边疆观念

周平

论文

《政治学研究》201204

1.8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2

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与历朝治边

方铁

论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12

1.3万

 

 

3

陆兴祺与民国时期西藏治理研究

孙宏年

论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03

1.3万

 

 

4

中国的崛起与边疆架构创新

周平

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03

1.4万

 

 

5

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周平

论文

《思想战线》201303

1.5万

《新华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问题研究报告——以云南省为重点

方铁

论文

拟发表

0.9万

 

 

7

国家治理须有政治地理空间思维

周平

论文

《探索与争鸣》201308

1.2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