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0日14:55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总体执行及子课题情况相当顺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2012年3月开题以来,在开题会聘请的专家建议下,我们课题组修改了研究计划, 对各子课题的研究议题做了进一步的聚焦式调整。主要的修改在:将原本(第一、第二大部分)较为侧重的相关中西方理论观点的铺陈和历史维度的模式变迁分析,纳入到具体的(第三部分)对中国现实的信任现象、信任模式的描述及其机制解释中。

(2)各子课题负责人都在自己的子课题内初步完成了收集资料(数据)、文献阅读等理论好实证数据的准备,也各发表一些阶段性成果。目前为止,已发表的阶段性成果为17篇论文,其中3篇一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SSCI论文),2篇权威刊物论文(社会学研究),其他11篇为国内核心刊物(CSSCI),1篇为一般刊物(详见三 阶段性成果);另有已完成的待发表论文5篇。

(3)在收集既有文献资料及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一部题为《我们信谁——关于信任模式的社会科学探索》一书的主编工作,让学生参与了英译中的翻译工作,该书收录16篇中外学者国际前沿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目前已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拟今年内发表。

(4)2012年与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的重大项目合作(翟学伟教授也是本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完成了有关信任研究的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及其数据分析工作(具体见2);也在本院的“长三角调查中心”的支持下操作完成了有关信任研究的问卷设计及调查。

2. 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三部分:(1)与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本子课题负责人之一)的重大项目合作完成了有关信任研究的全国问卷调查及其数据分析工作。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本次调查抽取了南京、天津、重庆、深圳、兰州、宁夏为主要的调查点,共回收有效问卷5500份,其中城市问卷3300份,农村问卷2200份。完成收集时间为2012年3月,同年7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整理。目前已由此完成两篇论文的撰写。(2)在本院“长三角调查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我们于2013年初在长三角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时,加入了与本课题相关的若干研究题器。目前这项调查正处于实施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中,期待不久将拿到完好的数据资料。(3)现有已经公布的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综合调查中心”主持的CGSS数据以及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已经存在某些现存的有关信任研究的数据。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数据条件。目前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得益于CGSS数据库。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首席专家周怡利用两次去美国访问的机会,以及与国内学者的多次学术交流机会,收集了近20本相关信任研究的最新英文文集及前沿资料。并组织硕博士生阅读、翻译这些文献。目前已完成文集的主编工作。今年底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字数30万左右。

学术会议方面,除开题之外,我们与子课题成员经常沟通,并藉今年(2013.2.28)校庆,组织了一场关于信任研究的专题报告会。本院课题组成员周怡、胡安宁、胡湛和黄荣贵分别做了有关信任模式研究的学术报告。另外,2012年我们还与美国UCLA学者一起做了信任研究的学术交流(Seminar),并有国际合作研究。

3. 代表性成果简介

代表性成果主要分为四块:(1)周怡、胡安宁分别或合作,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SSCI杂志发表了若干有关中国人一般信任模式的研究论文。相对既有研究认为中国人侧重(熟人社会的)特殊信任模式而言,这些基于定量分析研究的撰文,在分析中国人一般信任模式的影响因素时挑战了西方学者的若干观点。比如,“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一文指出,“儒家文化中强化差序格局的面向和一般信任的负关系不是由儒家文化中过分强调对“自己人”的信任造成的。这意味着人们对“自己人”的信任与对“一般他人”的信任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发现与福山的相关观点形成了对话。(2)桂勇、黄荣贵等人的合作研究侧重以网络或社会资本视角,用经验数据去分析或解释充斥在互联网互动中、组织管理中、邻里互动中的人际信任问题。(3)陈映芳及其学生帅满的研究,在城市社会学研究领域里关注了现当下城市聚集群体中的信任现象。如食品安全的信任建构。该研究以城市“菜团”为例,在信任演化模式的分析中,既看到了中国人“知根知底”型的信任模式,也看到了复杂的“类别化”的信任模式。(4)为突出本课题研究的集体力量,我们组了一组有关信任研究的专题性文章,同时发表于上海的《社会科学》杂志(2013年第6期),这组文章包括:“信任模式与市场经济秩序”(周怡),“也论儒家文化与信任的关系”(翟学伟),“转型期社会信任感的阶层与区域特征”(井世洁、杨宜音)和“社会互动、地域流动与人际信任”(黄荣贵、孙小逸)。四篇文章中前两篇偏理论分析,后两篇为实证分析,但总体都围绕中国现实也不失理论先导。它们分别从市场经济秩序、儒家文化传统、宏观阶层结构及区域分析、微观的人际互动方面,直击本课题关注的信任模式议题。相信,这一组文章以及其中的研究发现能够在日后在学界引起反响。

另有关于制度信任、宗教信仰与信任、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模式、企业信任模式的研究若干,包括黄建、邓燕华(子课题负责翟学伟的学生),胡安宁的教育与信任,赵泉民(已发表)、胡荣(即将发表)的政府信任研究,刘欣及其学生田芊(将发表)所做的制度信任,以及胡安宁、阮荣平和窦方所关注的信仰与信任(已发表),都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中丰富了本项目的题旨,为课题的最终结项奠定了良好的前景。

4. 成果宣传推荐情况

由于(1)本研究属于基础研究类型,在实证先导的情况下应偏重学术理论的提升,(2)对本研究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成员来说,该研究主题是新接手的(前期没有相关研究),因此阶段性成果仅为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新近作品,时间上和研究性质上似还没具备发布、报送等条件,有必要有可能时,我们会择时做这些。但是,我们相信现有的已经发表的成果会很快被相关杂志、报纸及文摘转载、引用或受到关注的。而且我们已经做到的“一组专题性文章“【见《社会科学》2013(6)】、”一组专题性论坛“(校庆报告会论坛)其实都达到了类似的宣传作用。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再议儒家文化对一般信任的负效应

胡安宁

周怡

论文

《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2期

近2万

 

2

安全食品的信任建构机制

帅满

论文

《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4期

近2万

 

3.

信任模式与市场经济秩序

周怡

论文

《社会科学》2013(6):58-69

12000

 

4

也谈儒家文化与信任的关系

翟学伟

论文

《社会科学》2013(6):70-76

9000

 

5

转型期社会信任感的阶层与区域特征

井世洁 杨宜音

论文

《社会科学》2013(6):77-85

11000

 

6

社会互动、地域认同与人际信任

黄荣贵 孙小逸

论文

《社会科学》2013(6):86-94

11000

 

7

一般信任模式的跨部门差异及其中介机制

胡安宁 周怡

论文

《社会》2013(4)

15000

 

8

Generalized trust among Christians in urban China: Analysis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ning Hu

论文

2013,Current Sociology SSCI

13000

 

9

互联网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黄荣贵

桂勇

论文

《江海学刊》2013(1):227-233

8000

 

10

论转型社会中政府信任的重建

赵泉民

论文

《社会科学》2013(1)

10000

 

11

宗教信仰与中国居民的信任水平

窦方

论文

《社会学》2013(1):53-64

12000

 

12

家族资源支持类型与家族创业

代吉林等

论文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6):1-14

14000

 

13

宗教信仰选择

阮荣平等

论文

《社会》2013(4)

15000

 

14

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

黄健  邓燕华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2012(11):98-111

13000

 

15

制度能力与治理绩效

黄荣贵

论文

《公共管理学报》2012(6)

10000

 

16

城市与中国社会研究

陈映芳

论文

《社会科学》2012(10):70-76

8000

 

17

Proliferation of educational credentials, changing economic returns, and ris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Evidence in urban China from 2003 to 2008

Anning Hu

论文

International Sociology(SSCI),2013, 28(4) 448–466

15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