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0日14:47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

本项目自2011年10月25日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在首席专家张海东教授的组织带领下,围绕课题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研究计划有序推进。

2011年12月18日,课题召开了开题研讨会。课题首席专家张海东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思路与内容、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等。与会专家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后,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以更好地将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了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明确了研究技术路线和具体研究方法,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研究时间表,并以此为指针稳步推进。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围绕大型调查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包括抽样方案设计、测量指标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试调查、调查人员的培训以及正式调查的实施。

从时间进度上而言,2012年4月,课题组完成了问卷调查抽样方案设计;6月完成了社会质量指标设计;8月完成了调查问卷设计并进行了试调查,随后对各地调查执行人员进行了培训。其后,各地陆续开始入户调查。

2013年4月15日课题组在上海大学召开2013年上半年项目推进研讨会,首席专家张海东汇报了项目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会议在总结问卷调查经验的基础上讨论了个案访谈提纲和个案访谈计划,讨论了结题总报告《中国社会发展质量研究:理论、现实与政策》写作提纲与分工。

在实证研究稳步推进的同时,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也同时展开,撰写了数篇研究论文和一篇决策咨询报告。

总体而言,目前为止,本项目按照研究计划顺利推进。

2.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包含五个子课题,其中子课题一和子课题二属于理论研究层面;子课题三和四属于经验研究层面;子课题五属于政策研究层面。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根据研究设计积极开展研究,使得各子课题研究顺利展开。

子课题一:社会发展质量的价值维度。该子课题研究致力于探讨社会质量的价值维度。在该研究领域,仇立平教授正在撰写的《风险二重性与社会质量》一文,该文将详尽而深入地分析高质量社会如何防范现代社会风险;张海东、李康撰写的《个体化、社会性与社会质量》一文从个体化视角分析现代社会性与社会质量的价值关联。

子课题二: 社会发展质量的理论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正在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本质差异,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张海东等撰写的《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发表于《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该文就国内外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及经验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仇立平教授撰写的《制度转型与风险控制:回到实践中的中国社会改革》一文,深入地探讨了中国社会改革的重大命题——制度与风险的问题;李康在中国社会特质与社会质量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蔡伏虹着手清理社会质量研究范式与其他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和边界。

子课题三:社会发展质量的测量尺度。本子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指标设计并在指标设计基础上开展调查问卷设计。目前该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根据调查数据构建中国社会质量指数。

子课题四:我国社会发展质量的现状及地区和国际比较。我国社会发展质量现状究竟如何?地区间的差距怎样?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发展在质量上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这些都是为今后提升我国社会发展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问题。本子课题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该子课题研究要以大规模调查数据为基础,目前数据收集接近尾声,数据分析即将全面展开。

子课题五: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研究。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现实途径是社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进。只有在实践层面上确立并践行面向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社会政策,社会发展质量才能走上一个不断提高的良性轨道。目前该子课题负责人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围绕该子课题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在厦门开展经验访谈,并撰写了《中国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一文,深入地探讨了民生建设中的有关政策问题,文章已经通过审稿,即将发表。课题组成员南开大学王星副教授在天津开展调研,并着手分析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翁定军教授撰写的《沉默抑或攻击:失意感对行为倾向的影响》、张海东、毕婧千撰写的《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张海东撰写的《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社会融入》、张海东、丛玉飞撰写的《生存压力、社会支持与白领社会信心》等系列文章致力于从大都市不同社会群体的境遇探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研究。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实地调查情况

开展经验研究是本课题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的总体设计是通过全国性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在经验数据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经过课题组认真讨论,最终决定在上海、吉林、河南、甘肃、云南、广东等地区进行月6000个样本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调查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经过个环节认真的工作,正式调查已经于2012年8月中旬在各地陆续启动。目前为止,完成了约5745个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清理也已经接近尾声,数据分析工作将陆续展开。

在时间进度上,2012年4月,课题组完成了问卷调查抽样方案设计;6月完成了社会质量指标设计;8月完成了调查问卷设计并进行了试调查,随后对各地调查执行人员进行了培训。其后,各地陆续开始入户调查。今年3月完成全部调查,8月完成数据录入和清理。9月以后可以根据调查数据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

按照原来的研究设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开展了个案访谈工作,在吉林、河南、湖北、上海、天津和福建等地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进行60多个样本的深入访谈,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预计10月可以完成访谈工作。

2.召开课题研讨会

(1)2011年12月18日,课题召开了开题研讨会。专家组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雅林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钟涨宝教授、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曹晓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杰教授等五人组成。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海东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宏教授、仇立平教授、肖瑛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高和荣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20余人出席会议并参加讨论。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出席开题报告会并对如何高质量完成课题提出具体要求。课题首席专家张海东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思路与内容、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等。与会专家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后,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以更好地将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2012年4月27日,课题组主要成员召开了问卷调查抽样方案设计研讨会。会议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煜教授对抽样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过认真讨论,最后确定了在东中西部个抽取两个省市共六个地区即上海、广东、吉林、河南、甘肃、云南等地开展样本规模在6000个左右的问卷调查。在确定了调查地区的基础上,有确定了各级抽样单位以及抽样原则和具体方法。

(3)2012年6月25-27日召开社会质量指标和问卷设计研讨会,就社会质量中国化的指标设计和问卷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其后根据本次会议确定的社会质量指标,设计了大型调查所使用的调查问卷。

(4)2012年8月6-10日,课题组邀请吉林、河南、甘肃、云南、广东等地调查执行合作机构的专家和督导召开了调查执行会议,并对督导进行了培训。会议之后,各地陆续开始入户调查。

(5)2012年10月27日,课题组主要成员召开了社会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专题研讨会。理论部分子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政策部分子课题负责人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课题组成员南开大学王星副教授等20余人参加了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就如何深入开展社会质量理论以及如何开展全面提高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还通报了前一阶段经验研究的进展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就如何开展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分工和部署。

(6)2013年4月15日课题组在上海大学召开2013年上半年项目推进研讨会,首席专家张海东汇报了项目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会议在总结问卷调查经验的基础上讨论了个案访谈提纲和个案访谈计划,讨论了结题总报告《中国社会发展质量研究:理论、现实与政策》写作提纲与分工。

3.国内外合作交流情况

(1)与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等开展合作,委托各校在当地执行问卷调查。

(2)与韩国首尔大学和日本仙台大学合作,探讨中日韩社会质量研究的国际比较。

(3)子课题负责人张文宏、仇立平教授2012年赴韩国从事学术交流。

(4)首席专家张海东教授2012年5月应韩国釜山大学邀请作题为《中国语境中的社会质量》专题报告;2012年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0届东亚社会学学术论坛上发言,题为《社会包容与社会质量:以上海为例》。

(5)2013年4月课题组成员毕婧千、陶诚赴泰国参加亚洲社会质量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文章。

(6)2013年4月课题组邀请韩国韩国首尔大学社会质量研究团队专家 李在烈教授、张德镇教授举行亚洲社会质量专题讲座,探讨开展社会质量研究国际比较的研究进路。

4.相关资料库

目前课题组掌握有关社会质量研究的绝大部分中英文及韩文文献,可以分享亚洲社会质量网络数据库。拟在调查完成后,启动中国社会质量研究数据库和网站建设。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 《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

在对社会质量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张海东教授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一文,文章对社会质量的两个独立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详尽而深入地剖析了社会质量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所要破解的问题。该文是社会质量研究领域全面深入分析社会质量研究的重要文献,在学术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清理。该文发表后,受到同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中国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

高和荣教授针对现行的民生建设社会质量向度更多地移植了欧洲的概念而没有对此进行批判性继承问题撰文,指出欧洲民生建设社会质量的价值目标与欧盟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它浸透着欧洲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梦想,预示着欧洲民生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具有自己的基本内容、价值准则及价值目标,努力建设一种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适应、福利水平适度的社会经济保障项目,注重民生项目的普遍供给与基础整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增进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加快建成经济更加持续发展,社会结构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与幸福的小康社会。

3. 《夯实制度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质量》

在《夯实制度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质量》一文中,张海东教授提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运动式治理”的背后是制度失效的常态化现象,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夯实制度的基础作用。在强调管理创新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已有制度的基础性规范作用,不要盲目、片面追求所谓创新而忽视根本,真正的创新必须是巩固已有制度基础上的创新。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为了有效测量上海社会领域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对上海实施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经验研究基础上,课题组撰写了决策咨询报告《上海社会发展质量整体较好,但短板问题仍然突出》,报告指出:社会质量理论是一种研究社会发展水平的新范式,其实质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该指标体系已被许多欧盟国家用来衡量各自社会的进步程度,而且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采纳。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与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不仅经济领域要与国际规则对接,社会领域也应向国际标准看齐。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

张海东等

论文

《社会学研究》

2012年第3期

1.8万

 

2

上海社会发展质量整体较好,但短板问题仍然突出

张海东

咨询

报告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社会调查专报》

2013年第3期

1.4万

 

3

中国民生建设的社会质量向度

高和荣

论文

《江海学刊》

2013年第3期

1.2万

 

4

泛污名化: 风险社会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

张昱

论文

《河北学刊》

2013年第2期

1.2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3年第6期

5

上海社会发展质量2013

课题组

论文

《科学发展》

2013年第3期

1.2万

 

6

The Impacts of Unmet Needs for Long-Term Care on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Zhen,

Zhihong

论文

Journal of Disability Policy Studies

May,2013

SSCI刊物

2.0万

 

7

制度转型与风险控制:回到实践中的中国社会改革

仇立平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

审稿中

1.6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