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特色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20日09:4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总体进展顺利。课题组在立项后不久即于2011年11月组织了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随后即根据课题预定计划,赴浙江(长兴)、山西(晋城)、陕西(西安)、广东(深圳)、新疆等多地展开调研活动。2012年6月底,课题组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政府绩效与民生财政体系的构建”学术研讨会。

目前已经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a.探索如何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如何将有限公共资本在生产、建设、民生性社会服务之间合理配置,才能解决民生改善滞后于经济增长、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此研究以扩展社会核算矩阵(SAM )为基础。研究分三步:第一,利用SAM 梳理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城乡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预测民生公共品的供给能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公平度;第二,建立多部门CGE 模型,检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能否会促进有效需求进而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分依赖;第三,采取多目标决策(MCDM)系统,模拟短期内当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这两个目标相互冲突时,公共政策、公共财政规模及结构的选择和优化问题。

b.从公共经济的角度解析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三大质量问题:1)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降低,普通大众的生活与福利水平为何没有与国家财富总量同步提升; 2)高增长缘何过度依赖资本积累,以至于储蓄率和投资率居高不下;3)政府公共经济政策如何才能兼顾和协调“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这两个目标。上述问题虽然在中国普遍存在,但在具体形式和解决路径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因此,本课题通过构建面向结构问题的大规模社会核算矩阵(SAM,Social Accounting Matrix)和多部门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从一般均衡角度定量化地对不同社会经济分组的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和结构、城乡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公共政策及政府支出的变化对居民收入以及经济增长的路径化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采取多目标决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系统来探索公共政策在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居民福利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动态式权衡。目前,这一内容研的究工作已经完成三部分:利用SAM探究居民收入的来源、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的原因、以及公共支出调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公共支出规模、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的影响;建立了中国公共财政中期预算框架,预测了公共财政在未来5到10年的可持续性及债务负担。这一领域的研究论文有部分已经发表或待发表。

2.国有经济的增长质量及其对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证明,改革以来,国有经济对总量扩张的影响远比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显著,某些行业甚至拖累了经济增长。此研究论文有三篇已分别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杂志发表。

3.政府公共投资对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已有几篇主要论文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权威杂志发表。

4. 教育资源配置及其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这一部分已经完成,部分成果已经发表。

5...税收制度改革取向、社会保障机制和预算指标设计研究都在进行之中,部分论文已经发表。

课题组已经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20余篇论文及研究报告(见以下表格)。

2、 课题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成员赴各地进行与本项目相关的调研

2011年底,课题组成员在石磊教授带领下到浙江省长兴县调研。

2012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在石磊教授带领下三次赴山西省晋城市调研。

2012年暑期,石磊教授到深圳、西安、新疆等地调研。

项目组在根据研究需要赴各地调研的过程中,就当地经济发展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项目组自己的一些政策思路,获得当地政府的肯定。其中课题组在山西省晋城市调研期间的活动还为当地媒体广泛报道。

课题组主办学术研讨会

2012年6月31日 -7月17日,课题组与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成功举办“政府绩效与民生财政体系的构建”学术研讨会,邀请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经济学家赵敏、南京审计学院教授郑石桥、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张雷宝教授、浙江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江中亮等多位公共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何立新、孙琳和王殿志老师在会上宣讲了论文。此次学术研讨会结束后课题组提供了会议新闻稿,并在经济学院网站、复旦大学国家建设中心网站等媒体进行了发布,本次会议的嘉宾演讲摘要还发表于《东方早报》的副刊《上海经济评论》。

课题组成员参加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本项目研究中有了一定的研究设想或研究成果后,利用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公共经济与政策论坛”这一平台做学术报告,或邀请与本项目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来这一平台做学术报告,通过学术交流与讨论来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启发。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海内外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提交论文、做学术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2012年6月23日,杜莉、孙琳、王殿志老师参加厦门大学主办的“战略机遇期的我国财税发展”研讨会。

2012年9月3—10日,何立新老师与其他老师(胡永泰、陆铭、封进、张晏)一行赴法国、英国、爱尔兰进行了新书A New Growth Engine for China: 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by Not Doing More of the Same的欧洲发布会。与其他老师一道,在法国CEPII(Centre d’Etudes Prospectives et d’Informations Internationales)和亚洲研究中心、英国著名的智库Chatham House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UCD),就中等收入陷阱、养老保障体制、财政体制与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城乡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与参会的学者、政界人士和媒体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12年10月18-20日,孙琳老师参加在乌克兰日托米尔市举办的21届国际学术会议“经济理论: 会计、分析和监督发展的基础”,会议由乌克兰教育、青年和体育部以及日托米尔国立技术大学主办。会议论文:孙琳,《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中的应用》。

2012年10月24日,孙琳老师在北京参加第五届中俄高级经济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合办。会议论文:阿布达洛娃Е. Б.孙琳,《转型经济体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选择:俄罗斯的立场和中国的观点》。

2012年10月24-25日,孙琳老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第七届国际学术会议《会计,分析和审计: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会议由圣彼得堡国立工程经济大学主办。会议论文:孙琳,阿布达洛娃Е. Б,《会计协调前景:中国和俄罗斯视点》。

2012年10月25-26日孙琳老师在白俄罗斯巴洛茨克市参加“经济问题发展:国际和本国的观点”学术会议,会议由白俄罗斯财政部、巴洛茨克国立经济大学主办。会议论文:孙琳,阿布达洛娃Е. Б,《转型经济国家会计规范: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

2012年10月29日何立新老师参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新书发布会暨复旦-哥伦比亚中国经济论坛”,发表题为“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的讲演。

2012年11月24日,王弟海老师参加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主题专场暨2012年第四次“上海圆桌会议”。

2012年12月18-19日,何立新老师参加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22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におけ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皆保険への移行と問題点”的讲演。

国际合作

课题组与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华盛顿总部首席经济学家合作,完成了建立中国中期财政预算框架(Medium-term Fiscal Framework)的初步工作,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试点,全面考察了该区公共财政的稳健性,测算了城市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绩效和债务规模,评估了区政府公共债务的风险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并进一步构建了与传统年度预算不同、在国际上已广泛采用的地方政府中期财政预算。

3、 课题代表性成果简介

课题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结论包括以下方面:

1.关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格局

中国国民收入格局的结构性特点为:1. 自1996年起居民获得的国民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政府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已经超过企业成为第二大分配主体;2. 居民收入中劳动报酬占比较高,政府转移支付、企业利润分配、资本性收入的贡献度较低,而劳动报酬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将保持下行趋势;3. 居民收入中来自政府转移支付的部分不足10%,而用于支付各项税费的比重却接近20%,政府未能较好地“还富于民”;4.公共消费在部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低,直接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限;5. 超过65%的总产出被用于中间投入、资本积累和出口,私人消费占比较低,生产活动的成果并未有效转化成居民的福利。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居民收入份额则持续下降。从国民收入的产业结构来看,贡献率最高的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地产、运输、通信)的劳动密集度较低,资本回报率最高,因此,公共部门凭借土地、资源和国有资产等资本获取高额收入,挤占了居民收入。而今后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本规模报酬递增模式的经济增长还将持续,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弱势地位可能进一步加剧。

2. 从SAM看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

在公共支出政策效应模拟方面,研究发现,将公共支出的重点由生产建设性投资转向民生服务,即使短期内可能会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冲击,然而在中长期内,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扩张,另一方面,提高各类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源泉。

另外,通过计算SAM的收入分配乘数,不难发现,公共服务行业对居民增收效应最强,农林牧渔业次之,而大部分资本深化程度、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制造业,由于外溢效应弱,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却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生产性行业70%以上的增收效应积聚于企业、资本所有者,不利于普通职工、失业无业者、农民等弱势群体。综上所述,从增加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可以考虑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不仅能够给劳动者提供更多增收和就业的机会,而且能够连带地带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3. 公共支出规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政府财政规模过大会降低要素生产率,阻碍资本形成,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政府规模适中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小公共政策带来的扭曲和税收负担、以及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能更好地依赖市场力量进行有效率的资源分配。当政府规模较小时,后一种积极影响占主导地位,当政府规模较大时,消极影响力会变得强大。

本研究选取中国28个省1980-2010年的数据进行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的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25个样本省份中,仅有9个展示出公共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中国各省最佳的公共支出大概占GDP的21%到29%不等,但没有一个省份的支出规模达到最优的“门槛值”,均处在倒U性曲线向上倾斜的半部分,因此财政扩张仍能够对国民收入增长起到有效的拉动作用。

4. 公共支出结构与国民收入

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局限在总量和规模上,也变现在政府对用于生产建设、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各项用途的公共资本的比例安排上。在本文中,最优公共支出结构被定义为能够产生最高经济增长率的公共财政配置,那么当前现实中,国家的政府支出结构是否符合“最优”的标准?如果不是,那么通向“最优”的调整方案又是什么?本子课题通过聚类法将中国划分为发达、发展中、不发达三大区域,利用梯度优化法定量地测算各区域的“最优公共支出结构”。为了最大化经济增长率,发达地区最亟需扩张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其次是教育,生产建设投资则需要大规模压缩;相反,发展中地区要小幅下调教育投入占比,略微提升生产性投资,医疗和社保支出也应增加,但增幅大大低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最为特殊,除了经济建设和生产投资需要大幅度提升,其余各类支出都要作必要的削减。最后,各区域都需要减少国防开支。通过调整,全国平均经济增速上升0.64个百分点。

5. 上海税制改革对公共支出影响估算

本子课题还以上海为例,研究了“营改增”的财政影响。2011年,税制改革使得上海全年税收收入总量降低422.35-243.11=179.25亿,约减少42%。这还是未考虑增值税与中央共享的情况。2011年税收共享比例调整以后,增值税由中央和上海75:25分成,然后再由市级财政和区县财政35:65分成;而营业税则是100%归上海所有,再在市区之间分成。因此,2012年上海财政收入的实际损失为422.35-243.11*0.25=361.58亿,这还是在没有考虑小额纳税人的低税率而对增值税收入高估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如果假设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上海财政收入在会降低43%,与现行试点的“6+1”模式相比,变动幅度基本持平,实际税收收入减少额为332.17亿;如果将增值税的75%上缴中央,那么实际税收收入将减少663.33亿。

本研究的估算结果表明,税制改革会大幅度减少政府的收入及支出,使得政府实际支出进一步远离最优值,代价则是阻碍了生产总值的提高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但是,本文分析及估算的结果不能作为反对税制改革的理由。毫无疑问,为了激发私人投资和企业的活力及创造精神,促进资本形成与深化,减轻税收负担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继续推进公共支出扩大至最优规模,最简单的途径有两点,第一,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率的税收征管制度,尽可能降低和减少逃税、漏税、避税的发生。尽管这方面的数据非常不健全,但是根据粗略估计,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偷逃税率约为43%,增值税30%,而小企业的逃税比重也相当可观(Avramovich, 2008)。所以,重点治理偷逃漏税,又可能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保障一定的公共支出规模。第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减少政府部门的浪费。

6.中国公共财政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根据世界银行中期财政预算框架,采用ANALYTICA系统动力分析软件,本子课题预测了中国2012-2021年间的公共财政及债务状况,结果表明:增值税扩围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盲目扩张公共服务支出将会导致严重赤字;经济减速会扩大预算缺口。Monte Carlo随机模拟显示:增长、投资和汇率等内外风险可能增加中国公共债务风险,突破IMF-WB测定的主权债务警戒值,而政府可以通过税制改革和减支以减轻其负面冲击;不确定的隐性债务风险也将严重威胁着公共债务的稳健性。

西方国家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大都在60% 以上,有的甚至更高,那么能否期望我国在短期内赶超发达国家水平呢?简单的模拟实验表明,如果我国的基本公共支出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将在2021年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同时公共资金缺口愈发严重,财政赤字及债务指标或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这正是现实中“欧洲综合症”的写照——中南欧诸国在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呈现疲软态势、财政收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盲目向北欧、西欧国家保障水平看齐,追求覆盖面广、待遇优厚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抬高了福利成本还加剧了财政负担,使得政府不堪重负,财务隐患日益显现,最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巨额的赤字和债务泥沼。改善民生的同时要防止政府过度负债。所以,民生改善不仅取决于政府投入,而且必须要由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和保障。

7.国有经济的最优比重:国有经济的比重可分为国有企业经济比重和国有资本经济比重两个方面。相比于私有经济能充分利用社会分散信息的优势,国有企业经济总体上则存在信息局限,这导致市场竞争下国有企业经济比重会落至某一均衡水平,该水平构成了规范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经济比重上限。当国有资本经济最优比重超过这一上限时,超出部分的国有资本应以参股私有企业的方式存在。而国有资本经济比重的确定取决于对国有资本经济优势的发挥,后者通过国有资本收益的公共福利性分配来实现,这一分配既可以替代部分税收从而节省税收成本,又为政府优化长期经济提供了一个与税收互补的新手段。本文构造了一个混合经济的Ramsey模型,以求解政府为引导出最优增长而选择的最优税率以及由之决定的最优公共支出和国有资本经济最优比重等。另外,混合经济与纯私有经济的福利比较还表明,有税收成本时,前者不论在加总消费水平还是消费结构方面均优于后者。

8.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具有“逆向调节”作用。理论上,合乎社会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应该更有利于穷人,具备收入转移向低收入人群倾斜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得到的实际情况是,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从社会保障得到的好处越大。其中,2002年到2008年间最富裕家庭所得到的纯转移收入是最贫困家庭的7.4-9.3倍,并且富裕家庭的收入改善速度要远快于贫困家庭。中国目前由四大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制度间各自分离,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制度平台。这种多轨制运行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不满,将可能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的理性改革。为此,我们提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为:首先,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在平等的基础上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最低收入保障,预防和减少老年贫困,实现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分配功能;其次,为所有不同类型的就业人员提供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坚持保险精算平衡原则,实现公共养老制度的保险功能。同时,发展自愿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保险。此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等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4、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承担的《十二五期间的财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报告已经提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得到了委托方的初步肯定。

课题组承担的《晋城市民生财政建设的系统方案研究》课题报告已经提交晋城市财政局,得到了委托方的高度评价,晋城市为此专门召开“晋城市推进民生财政建设的系统方案研究”成果推介会,有《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课题组召开的“政府绩效与民生财政体系的构建”学术研讨会的嘉宾演讲摘要发表于《东方早报》的副刊《上海经济评论》。

课题组成员何立新老师参与新书A New Growth Engine for China: 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by Not Doing More of the Same的欧洲发布会,就中等收入陷阱、养老保障体制、财政体制与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城乡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与参会的学者、政界人士和媒体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中共十八大以来本课题组受中央办公厅委托,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的改革发展计划提供多篇咨询报告,中央办公厅专门发函对我们的工作予以肯定。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Non-obviousness and Screening

Zonglai KOU;

Patrick, REY;

Tong, WANG

论文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forthcoming

20000

 

2

Reforming China’ Public Pension System

Jin Feng , Lixin He

论文

A New Economic Growth Engine for China - 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by Not Doing More of the Same,2012.12

20000

 

3

Health investment,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Gong Liutang,Li Hongyi and Wang Dihai

论文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23, Issue 4, December 2012, P.1104–1119.

10000

 

4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by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nual and Lifetime Income –.”

 

He Lixin and Hiroshi Sato

论文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31, No. 2, April 2013, 314–331

100000

 

5

十二五期间的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石磊、杜莉等

研究报告

提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100000

 

6

晋城市推进民生财政建设问题研究

石磊、杜莉等

研究报告

提交晋城市财政局

100000

 

7

推动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思路和对策建议

杜莉

研究报告

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发展政策报告》2013年第7期,提交中办

3000

 

8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财政可持续存在的问题

杜莉

研究报告

提交中办

3000

 

9

分区域的中国最优公共支出研究

张晓娣、石磊

论文

《财经研究》,已过终审,即将发表

10000

 

10

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与企业的创新行为

寇宗来

高琼

论文

2013年3月

《产业经济研究》

15000

 

11

基于文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学历失业

寇宗来

论文

2012年12月

《南方经济》

15000

 

12

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基于上海市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杜莉等

论文

金融研究,2013年第3期

12000

 

13

自然资源约束、质量信息成本与食品原料行业的市场失灵

汪立鑫、李洪晨

论文

《世界经济》2012年第4期

18000

 

14

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外国经验借鉴与我国政策初探

汪立鑫、袁小音

论文

《世界经济情况》2012年第12期

10000

 

15

国有资本收益最优上缴比例:以竞争性行业中的央企为例

汪立鑫、刘钟元

论文

《世界经济情况》2013年第5期

12000

 

16

信息局限、税收替代与国有经济最优比重

汪立鑫、谈少鹏

论文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

编号:WP474

登载时间:2013-06-07

20000

 

17

食品新技术潜在负效用的特殊性质所致的食品市场失灵

汪立鑫、袁小音、邹静姝

论文

《世界经济文汇》即发

17000

 

18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潘春阳、何立新

论文

《南方经济》,2012年11期

 

15000

 

19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何立新 袁从帅 许银奎

论文

《涉外税务》2013年第9期(已采用)

6000

 

20

养老金多轨制加剧收入分配不公

何立新

论文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3年4月17日

3000

 

21

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

王弟海

论文

《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13000

被《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

我国收入分配估计的变迁和现状: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王弟海

论文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

10000

被《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学)第9期全文转载

23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王弟海、管文杰

论文

《世界经济情况》2013年第3期

8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