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题论证: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管理要求,本课题下达后即于2012年5月22日在曲阜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就本课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重点、理论框架、研究力量和资料准备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为课题的未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开题报告已及时上呈国家社科规划办)
2)任务分工:开题论证会结束之后,课题组核心成员就课题的内容、主要观点、工作分配、经费使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磋商。根据本课题的特点,组建了一个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研究队伍,并制定一个以前期投入与后期投入相结合的资金使用方案。
3)人员调整:在分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分头准备资料,并进一步深化各子课题的内容和框架。但也有一些成员由于手中还有其他任务,不能立即投入此项研究。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有关成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并适当增加一些新的成员进入课题组。
4)充实内容:为了使此项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而与具体的文化现象相结合,课题组决定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先写一部四卷本的《中国风尚史》,并将课题组负责人的一些前期成果汇集为《文明呓语》一书出版。
5)阶段成果:部分课题组成员已出版和发表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见下表)。另外,陈炎的《儒、释、道的体育观》、《“阴阳”“五行”的文化反思》两篇文章业已完成,即将发表。
6)理论传播:为了配合此项目的理论传播,课题负责人陈炎近期在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做了题为《“文明”与“文化”》、《论儒、墨、道、法系统》、《<易经>:儒道同出的哲学文本》的等学术报告。后者已被《中国社会科学报》进行了报道。
阶段性成果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 1 | 《文明呓语》 | 陈炎 | 著作 |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22万 | 
 | 
| 2 | 《庄子与卢梭的自然观比较及其文化意义》 | 董晔 | 论文 | 《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 
 | 1万 | 
 | 
| 3 | 《论汉代俗乐舞风尚》 | 董晔 | 论文 | 《北方论丛》2013年第3期。 | 1.1万 | 
 | 
| 4 | 《论汉代的信道风气》, | 董晔 | 论文 | 《学术论坛》2013年第3期。 | 1万 | 
 | 
| 5 | 《论魏晋士人的个性及其限度——以<世说新语>为例》 | 董烨 | 论文 | 《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 1.2万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