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7日15:4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课题首席专家与各子课题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各子课题研究进度,共同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保证了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其中,由于子课题二的原负责人朱晓进教授在2012年下半年当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并被江苏省委任命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考虑到朱的行政工作繁重,有可能影响该子课题的研究进度,经项目组协商,推荐课题组主要学术骨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玮博士作为该子课题的负责人,朱晓进教授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研究工作。李玮副教授是江苏省33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在现代文学与现代政治文化研究方面积累了较丰厚的学术基础,在首席专家和朱晓进教授的共同帮助下,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胜任该子课题的主持工作。该项变更已及时呈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并获得批准。

目前,各子课题均按照开题报告中的思路和进度计划进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

子课题一“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在预设内容上已基本完成了鲁迅生前各阶段的信仰及其信仰观的考察;基本完成了鲁迅信仰资源的考察;完成了鲁迅逝世后到1949年间,社会各界对鲁迅悼念活动情况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关于鲁迅形象在国民信仰中影响与误读的阐释,对此阶段中鲁迅形象被塑造为“文化革命主将”的社会集体意识、以及各类重大社会事件中这一形象背后蕴含的革命意识、社会心理、宣传机制进行了发掘与探讨;详细分析了现代佛教界和基督教界等宗教界人士对鲁迅的印象以及宗教语境中的鲁迅资源的影响与运用。

子课题二“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已完成文献整理工作;完成开题计划中拟定的总论、第一章“鲁迅与辛亥革命前期政治文化”和第二章“鲁迅与1920年代政治文化”的研究和写作。

子课题三“鲁迅与20世纪中国都市化进程”现正在进行的工作有三大部分,一是鲁迅文本的城市主题整理,从城市书写的几大主题出发,分别整理鲁迅文本的空间意象、金钱意象、女性意象、都市漫游者意象,分析鲁迅都市意象书写的习惯性策略与都市书写在其整体写作中的比重;二是鲁迅文本叙事特征背后的城乡差异梳理,如鲁迅文本中的修辞格、长短句运用、颜色意象等,通过归纳整理形成表格,通过比对探索鲁迅在城市写作中善用的悖论、含混、复杂长句、灰暗意象等表达习惯背后的复杂心理;三是鲁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杂文写作整理,从城市角度重新梳理杂文,归纳杂文中反映的城市社会问题与鲁迅的城市思考,计算其在鲁迅创作中的比重,分析鲁迅对城市社会的介入程度。

子课题四“鲁迅与20世纪中国民族国家想象”已完成的部分内容有:绪论 “天下”的瓦解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第一章现代转型的精神与肉身:鲁迅思想、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民族国家想象之第一节现代“爱国者”与“民族魂”:鲁迅存在的基本定位;第二章“兴国”动机、“人国”理想与“立人”理路,鲁迅早期民族国家想象的一部分;第四章国民性批判:中国现代转型中的民族国家话语之第五节 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第七章后殖民主义语境与鲁迅国民性批判之第二节,九十年代后鲁迅国民性思想研究的语境及其转折等。

子课题五“鲁迅与20世纪中国传媒”,基本完成了文献整理工作,通过对资料文献的阅读整理,确立起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基点与研究方法,初步提出知识分子包括文学知识分子“自主性”地“介入”公共空间的基本模式(即“权威知识分子”——“文学圈子”——“文学出版”——“文学公众”—— “权威知识分子”)这样的逐层推进与螺旋式推进与上升的理想模式,并由此展开鲁迅与20世纪中国传媒发展关系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绪论以及鲁迅与20世纪中国电影部分内容的研究与写作。

子课题六“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文学(艺术)教育,基本完成了课题必须的数据调查工作,并以鲁迅为中心,对清末民国时代中国的儿童文学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的宏观性研究,已整理出版前期研究成果《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民国儿童文学教育文论辑笺》(2012,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海豚出版社),这些前期成果为本子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子课题的预设内容上,目前正在进行鲁迅与中小学文学(艺术)教育部分的研究与写作。

子课题七“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学术转型”围绕鲁迅的学术活动完成了外围工作的考察与研究,撰写了将陈寅恪、蔡元培等人的学术活动与鲁迅学术活动进行横向比较的论文,完成了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及其对20世纪中国“红学”发展的贡献与影响部分的写作;

子课题八“鲁迅与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完成了部分文献整理工作,完成了英国当前鲁迅研究与鲁迅推广传播概况、法国鲁迅研究历史概况的写作,以及部分鲁迅生前与日本友人关系研究的写作。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研与文献收集情况:

本项目各子课题均已基本完成调研和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各子课题先后赴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多地翻阅、查实、辑录各种史料,并借用《大成老旧刊》、《晚清期刊》等数据库检索、收集相关文献,同时也购置了一些相关图书和大型资料丛书。子课题三还走访了上海、绍兴、南京等鲁迅纪念馆,广泛开展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史料,并进行了分析,综合文化学、建筑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在实证的基础上,以“鲁迅纪念馆”为例,把握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都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是如何运用鲁迅文化资源的。

2、学术会议:

本项目于2013年3月22日至25日在南京举办了“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30余位外地专家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四个国家,包括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诺丁汉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大、北京师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等30多个著名学府和科研机构。大会提交论文40余篇,分别就鲁迅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鲁迅精神主体构成的思想艺术资源、鲁迅及鲁迅作品的再解读以及鲁迅在21世纪中国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学术报告和评议活动中,与会学者展开了学术观点与思想方法上的交锋,论辩之精彩,争锋之激烈,显示了勇于批评与反批评的学术精神,也为鲁迅与20世纪中国关系研究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这次国际会议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3期刊发了详细的会议综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社会科学报》、《扬子江晚报》等报纸都有专题报道。会议论文集《文化经典和精神象征——“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65万字,已交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校对中。

3、学术交流:

本项目主要骨干在近两年的时间内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同学术界同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扩大本项目的学术影响。重要的学术交流有:

(1)谭桂林于2012年11月以论文《尼采影响:鲁迅国民信仰建构思想的深度及其特征》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

(2)谭桂林、杨姿于2012年9月参加了中国鲁迅研究会和河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2年年会暨鲁迅经典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分别提交会议论文《信仰的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和《南京与鲁迅信仰之建构》并作大会学术报告。

(3)谭桂林于2013年7月参加中国新文学学会与湖南省文联、怀化学院联合举办的“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鲁迅如何看战争文学》的学术报告。

(4)杨洪承、张克、张晶等于2013年5月参加了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举办的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成立大会暨2013绍兴“鲁迅与越文化”论坛,提交了论文《游民与越文化 ——<阿Q正传>的启示》、《城市空间视域下的鲁迅文化与当代绍兴》、《绍兴,鲁迅的文化资源“场”——兼谈都市化生存中的绍兴鲁迅纪念馆》等,并作大会学术报告。

(5)林敏洁于2012年11月参加国际鲁迅研究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鲁迅进京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鲁迅及其日语教师松本龟次郎》并作学术报告;

4、国际合作:

目前已完成的合作项目有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王维群撰写的“当代英国鲁迅研究、传播与推广概况”。 另子课题八负责人林敏洁与日本东京大学藤井省三等学者合作,对日本主流媒体中有关鲁迅的报道进行了系统搜集与汇编。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评汪晖近期的鲁迅思想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8期,基本内容是对国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新左翼思潮的代表人物汪晖近期的鲁迅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提出商榷,此文指出,汪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对鲁迅的精神特质、思想特质、鲁迅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理解这三个不同内容而又相互联系的重要问题进行新的解读,提出了“鬼的方式”、“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等命题。这种解读努力将鲁迅资源的利用纳入到新左翼思潮对20世纪中国革命和文化精神的总体研究中,表达了新左翼思潮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和文化革命的理论立场,值得思想文化界尤其是鲁迅研究界予以深切的关注。此文发表后《求是》理论网等国内主要理论网站予以转载。

2、《信仰的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论文):发表在《东岳论丛》2012年12期,此文主要内容是研究鲁迅的信仰对当代国民信仰建构的借鉴意义,主要观点是:鲁迅的个人信仰乃是由他的整体的生命活动所形成,与他的血肉的生命体验丝丝相连。这种熔铸着个体生命经验、散发着血肉气息的精神基础保证了鲁迅信仰的纯粹性特征,也说明了鲁迅从“进化论—尼采主义”的信仰者前进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是一种内在血脉相连的发展式的衔接,而不是断裂式的或者转折式的衔接。它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了一份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思的思想资源。

3、《鲁迅上海书写的现代市民意识初探》(论文):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8期,主要内容是研究鲁迅三十年代的上海书写传达出的现代市民意识,此文指出鲁迅上海书写中的现代市民意识有三个特点,一是重点刻画了现代的市民的物质欲求,二是鲁迅关注上海普通市民以里弄为中心的日常生活,刻画以弄堂小人物为中心的小市民群体,三是鲁迅认为上海市民并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人格。这种现代市民意识是以批判为中心的,其实质是殖民都市与乡村道德夹缝中的市民意识。鲁迅的上海书写常见的研究角度有海派文化、消费文化、城市文化等,该论文从现代市民角度对鲁迅的上海书写进行分析,丰富了对鲁迅的上海书写的研究路径,从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城市写作进行观照。该论文获得江苏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学会论坛暨2012年度全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二等奖。

4、《都市空间与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兼谈鲁迅的都市化生存》(论文):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1期,此文侧重研究鲁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都市化生存方式,并以此观照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鲁迅经历了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在不断转换的都市空间中,鲁迅的都市化生存以不断介入城市、把握城市、书写城市、批判城市为线索,在都市化过程中,鲁迅完成了自己角色和身份的塑造,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将杂文文体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又以“非典型性”都市化生活姿态显现出其“由边缘而向超越”的独立品格。面对当下知识分子的全面退守和精神危机,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回到鲁迅的意义,越来越需要以鲁迅精神来拯救“死亡”的知识分子。该论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基督宗教界的鲁迅印象与鲁迅资源利用》(论文):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3期,该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是关注基督宗教界是否受到鲁迅的感染,其影响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出来,其效应如何。以正式受洗皈依基督徒和他们的文字为研究对象,分四种类型来说明教徒们对鲁迅的态度与印象和对鲁迅资源的运用。其学术价值在于从现有的单向的鲁迅所受基督教影响的思路中跳出来,严谨细密地梳理基督教徒所受鲁迅影响的具体情况,证实了鲁迅对国民信仰建构的作用。

6、《鲁迅的“青年观”与192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论文):发表在《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4期)主要内容为:“青年问题” 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提出,与一种新型“政治文化”的创造密不可分。1920年代,鲁迅对于“青年问题”的发言与以“新政治”为目的的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他批判对于“青年”体制化的召唤,拒绝“青年”参与自然序列、社会序列的成长,从而强化了“青年”“新政治”的文化功能,淡化其代际内涵。这些言行都是为了塑造“青年”成为革新文化的社会学载体,给予“青年”成就“一种新的政治可能”的希望。论文的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鲁迅的文学创作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动之间的深层关系,并探究鲁迅在“青年”作为“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鲁迅杂文:何种“文学性”?》(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2012年3期,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重新界定鲁迅杂文的文学性。作者认为,杂文,是鲁迅通过终其一生的写作独创的一个新文体,也是其一生倾注精力最多的写作对象,后期更是以几乎所有的精力投入杂文创作。同时,杂文也是鲁迅创作中最受争议的,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谜,关乎对二十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作家的评价,而且牵连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本质性理解。以前的鲁迅杂文研究,多从常规文学标准出发,为鲁迅杂文之“艺术”的或“文学”的身份“正名”,这样的研究思路无法历史地理解鲁迅与杂文之间的宿命般的联系,进而发现其中可能蕴藏的文学问题。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在谈到他人对杂文的非议的时候,鲁迅多表示对一般“文学理论”和所谓“艺术之宫”的不屑,这一否定之后,究竟潜伏有怎样的定见?是什么样的“文学”观念使他走向杂文的?鲁迅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杂文的?其中有什么必然性?对规范文学标准的拒绝,显现了什么样的“文学性”?鲁迅杂文现象,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性”的那些隐秘特征?作为文学范式,又是如何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性”的意向性建构?本研究认为,鲁迅不是从既有的文学规范出发走向杂文的,对于鲁迅,文学是一种行动,既是参与民族国家现代转型的独立精神行动,同时又是生命意义上个人存在的抉择,这一复杂承担者,最终找到的是杂文。日本时期“文学的自觉”后,鲁迅先后经历了“小说的自觉”与“杂文的自觉”,“杂文的自觉”发生于“第二次绝望”后,以《华盖集》为标志。鲁迅以其真诚、原创的杂文写作,冲击着固有的文学规则和秩序,同时带来并确立了新的文学性质素,丰富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文学性建构;鲁迅杂文以对二十世纪中国精神现场的展现及其精神难题的洞察,显现了文学展示精神存在的文学性内核;在中国文章传统的评价系统中,通过基于汉字基本属性的“文章性”,可以敞开鲁迅杂文来自传统的文学性传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从“自我”到“个人”:鲁迅接受德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思维结构》,发表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3期。此文主要内容是研究早期鲁迅在“神思”、“精神”、“意力”、“心声”、“内曜”、“白心”等观念系统中提出了其早期的“个人”思想。作者指出,从文本表述中可以看到,鲁迅的“个人”言说一方面直接援引了来自“异域新宗”的西方思想,引人注目的是,他所征引的“个人”思想,都来自诸如施蒂纳、叔本华、尼采、果尔凯戈尔、易卜生等德国或德国文化圈的思想家,另一方面,他之转述所运用的语汇又大多取自周易、孔孟、老庄、佛教、陆王心学等传统符号资源。表象隐寓着深层的联系,深入鲁迅早期“个人”观念可以发现,正是传统思维结构的存在,决定了他对十九世纪末德国“极端之个人主义”的偏爱和吸取,通过中、德思想传统中文化“自我”的比较勘察,可以发现,青年鲁迅正是通过中国的“自我”接受了德国的“个人”。这一发现说明了:鲁迅反传统的“个人”观念的形成,却内在地受制于自己的传统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2012年底向全国社科规划办报送了当年度的《工作简报》;

2、2013年7月向全国社科规划办ghbxcc@163.com邮箱投稿成果要报1份,题为《鲁迅纪念馆(博物馆):从政治空间向文化产业的发展》。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评汪晖近期的鲁迅思想研究

谭桂林

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8期

1.5万

求是理论网转载,CSSCI收录

 

2

信仰的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

谭桂林

论文

东岳论丛

0.8万

CSSCI收录

 

3

鲁迅国民信仰建构思想中的尼采影响

谭桂林

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2万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

 

4

现代佛教界的鲁迅印象和鲁迅资源利用

谭桂林

论文

鲁迅研究月刊

2012年10期

0.9万

CSSCI收录

 

5

南京与鲁迅信仰之建构

杨姿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1期

1.2万

CSSCI收录

 

6

基督宗教界的鲁迅印象与鲁迅资源利用

杨姿

论文

鲁迅研究月刊

1.3万

CSSCI收录

 

7

《鲁迅的“青年观”与192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

李玮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1.5万

CSSCI收录

 

 

8

鲁迅上海书写的现代市民意识初探

张娟

论文

鲁迅研究月刊

2012年8期

0.9万

江苏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学会论坛暨2012年度全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二等奖,CSSCI收录

 

9

走向“市民社会”的精神 ——拟黑格尔审思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

张克

论文

鲁迅研究月刊

2013年3期

1.0万

CSSCI收录

 

10

都市空间与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兼谈鲁迅的都市化生存

钱旭初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1期

0.9万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CSSCI收录

 

11

鲁迅杂文:何种“文学性”?

汪卫东

论文

文学评论

2012年3期

1.5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CSSCI收录

 

12

《野草》与交响乐曲式

汪卫东

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年11期

1.5万

CSSCI收录

 

13

“梦魇”中的姊妹篇:《在酒楼上》与《孤独者》

汪卫东

论文

鲁迅研究月刊

2012年6期

1.1万

CSSCI收录

 

14

从“自我”到“个人”:鲁迅接受德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思维结构

汪卫东

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1.6万

 

 

15

《林芙美子与鲁迅、周作人交往

林敏洁

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年11期

0.9万

CSSCI收录

 

16

『日文研究』における魯迅翻訳の意義と松本亀次郎

林敏洁

论文

世界文学

2012年12月

1.0万

 

 

 

17

『翻訳家としての魯迅とある日本語教師──松本亀次郎と雑誌「日文研究」』

林敏洁

论文

『東方』380号

2012年10月号

1.0万

 

 

18

鲁迅神话思想对当代魔幻电影创作的启示

谭苗

论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2期

0.9万

CSSCI收录

 

19

民国儿童文学教育文论辑笺

张心科

编著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

海豚出版社2012年

25万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