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7日15:3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项目各子课题已根据上年度的研究计划,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研究大纲的调整和问卷的设计与完善工作已基本结束,部分课题的实地调研工作已完成,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部分课题的调研活动正在进行,以及重大项目的基本理论研究部分基本完成,项目总体上均按照研究计划和上年度的调整的研究方案有序开展,项目负责人全面协调了七大子课题负责人的研究工作,并已有六篇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两篇研究报告正在凝炼成稿并提高成果要报,项目研究总体开展顺利!具体各个子课题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项目进展:2012年度该子课题已对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欧盟部分国家或地区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收集,主要包括生物育种研发的方向、研发主体、资源的分配结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等内容。同时,课题组从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商业推广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全球当前及未来的转基因生物育种创新与商业化格局,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对未来的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前景与取向已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并设计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问卷,从2013年3月份正式开展调研活动。但由于调研对象涉及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因此调研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子课题二:各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比对及动因分析

项目进展:2012年该子课题已对北美、南美、欧盟、东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政策进行了归纳和资料分析,总体上得出了一些关于各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规律。课题组研究结论显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美国、欧盟等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全球主要形成了三种发展理念,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认为转基因产品和常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认为转基因技术有潜在危险,只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转基因生物都要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控。三是以巴西、南非、日本等为代表的国家,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发展理念。经过2012年度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着手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现已对大量的相关材料消化吸收。

子课题三: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项目进展:2012年度课题组已根据项目研究计划,对我国现行转基因产品标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转基因产品上市许可与其生产经营加工过程的监管等一系列有关安全监管的重点法规在执行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了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背景下应做出的进一步调整方案。子课题前期对当前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制度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调整后的转基因安全监管模式的影响正在构建数量模型,预计将形成英文论文,准备在国外SCI或SSCI期刊上进行发表。

子课题四:中国转基因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该子课题名称和相关研究内容在开题论证会后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调整,子课题名称改为“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与政策框架构建”。

项目进展:2012年度课题组已针对修改后的研究内容首先对当前我国推动转基因作为产业化所必须完备的市场条件进行了先期性的研究。课题组也从风险规避、价格信息传递等角度对市场条件进行探讨,在一些方向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政策框架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因此,课题组将首先对信息传递机制、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转基因食品定价机制等转基因食品市场体系着手,继而研究相关政策。理清思路后,子课题已对现有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进行了梳理,对重要节点发挥监管职能的政府和市场主体加工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并从如何分离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市场、消费者市场信息传递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相关研究成果正在形成之中,预计2013年将发表2篇论文和一份研究报告。

子课题五: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生产与农户行为决策研究

项目进展:课题组2012年度已对现有的全球贸易模型、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和农业部门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更新完善,并更新了模型的数据库,扩展了模型在分析和模拟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功能,并进行了一些模拟分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13年已开始着手进行农户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农户生产情况以及转基因作物种植意愿的调研正在进行;另一方面是转基因作物生产性试验的数据。

子课题六:转基因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研究

项目进展:转基因农作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确定潜在的内在目标消费群体,然后根据其特征确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短期内,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限制和消费者转基因技术的认知程度,如何激励消费者购买转基因农产品成为关键也是发展转基因农作物技术产业的难点。因此,该课题组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特征设计了相关调研问卷,并于2012年6月-9月对南京、上海、武汉、广州和重庆进行了集中调研,部分县市的问卷也陆续开展跟踪调研,问卷现已收回780份,随后组织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和统计分析,已发表论文3篇。

子课题七: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对不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项目进展:课题组于2012年吸引并借鉴由Monash大学开发的一般均衡模型,扩展了模型在分析和模拟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化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功能;此外,课题组已建立了全球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和非转基因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数据库;建立了国内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和非转基因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数据库。

2、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相关政府部门与研究机构历年转基因育种投资与产出的数据收集

课题组通过与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进行了协调沟通,获得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含转基因棉花)品种申请与品种审定数据,初步利用部门数据建立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中国水稻品种数据库、国家玉米审定品种数据库、大豆品种数据库以及棉花审定品种数据库;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获得了我国历年转基因技术专利申请与授权数据。总体上,课题研究的基础数据已于2012年底基本结束。

(2)对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安全管理行为的问卷调研

课题组2012年设计了针对育种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公共科研机构的规模、安全管理措施、研发投资额等,合资种业基本特征、产品及销售地区、市场占有率等,这两部分数据一方面通过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的协调对我国已开展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的科研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种子企业尚未开展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研究工作,因此,种子企业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在我国的合资种子企业,该部分数据由香港植保中国协会(该协会由Syngenta、Bayer Cropscience、Dupont、Monsanto、BASF和Dow Cropscienze六大跨国种业共同组建)协调下,通过邮寄问卷调查、部分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

(3)农户生产数据的问卷调研活动

课题组根据前期的课题设计规划,已于2013年6月开始对农户进行调研,调研区域主要选取江苏、江西、四川、湖南、辽宁等五个水稻主产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五个玉米主产省份,获取上述我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两种作物农户意愿行为的截面数据。此外,课题组将分别在五个主产省各选取两个主产县作为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内选若干个乡,每个乡选取三个村,每个村选择十户左右的农户开展实地问卷调查,每种作物获得1000份农户样本数据。

(4)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研活动

课题组已于2012年6-9月份分别在东部城市上海、南京、广州,中部城市武汉,西部城市重庆等地区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访问,获取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主粮的消费认知、消费意愿及其支付水平等的第一手数据;另外,课题组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的方式,对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认知与消费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

3、代表性成果简介

(1)转基因食品政策实施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影响研究

该成果通过建立一个将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加入的QUAIDS模型,测算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边际预算份额,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转基因强制性标识政策的实施对城镇居民各类食品消费边际预算份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转基因强制性标识政策的实施使我国进入了传统食品和转基因食品互为近似替代品的Stackelberg均衡,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量更多,价格更低。实证检验表明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城镇居民油脂类、在外用餐类边际预算份额的增加,另一方面,降低了城镇居民肉禽及制品、蛋类、水产品类、酒和饮料类、杂项类边际预算份额。

(2)全球视角下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对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该成果基于全球视角,利用短平衡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生物安全监管政策、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国转基因大豆商业化程度对其大豆出口量有显著影响;一国实施自愿标签或强制标签对其大豆出口量影响不显著,而一国较高的标签阈值和较严的安全审批政策对其大豆出口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一国生物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种子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则该国大豆出口能力越强。

(3)中国公众抵制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三重缘由之探

该成果结合2010年国内爆发的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事件,考察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反对主粮商业化的声音,并认为中国公众抵制的原因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精尖”特性造成了公众与科学的隔离;公众对专家的知识依赖遭遇到专家“利益私化”的尴尬,从而导致了专家与公众的分离;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事实而产生的公众对政府公共性信仰的丧失更加深了公众与政府的隔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公众的态度和立场。

(4)媒体如何建构转基因技术之形象——以2010年国内重要报纸的分析为例

该成果针对2010年国内发生的“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事件”,以2010年国内重要报纸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共1821份样本)国内重要报纸中关于转基因报道的新闻进行定量内容分析。通过对转基因报道的数量、议题、立场和利益——风险评价等变量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指出我国报纸媒体建构转基因技术形象的概况、特点、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转基因技术形象的建构与媒体传播之间的一些关系。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转基因食品陈述性偏好与购买行为的偏差分析——以城市居民食用油消费为例

陈超; 石成玉; 展进涛; 吕新业

论文

农业经济问题,2013.7

8000

 

2

全球视角下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对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谭涛;沈洁;李道国

论文

中国农村经济,2012.7

8000

 

3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公众隐忧与风险交流的机制创新

展进涛; 陈超; 石成玉

论文

社会科学,2013.7

9500

 

4

转基因食品政策实施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影响研究

陈超; 张明杨

论文

南京社会科学2013.06

7600

 

5

中国公众抵制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三重缘由之探

姜萍

论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

9000

 

6

媒体如何建构转基因技术之形象——以2010年国内重要报纸的分析为例

姜萍

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