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7日10:4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11&ZD168)”自启动以来,课题组展开了课题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和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学校对本课题高度重视,给予40万经费配套,有力支持了本课题的开展。目前,课题进展顺利,完成了开题论证、课题组建设、详细研究设计,开展了若干专题研究,形成并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举行项目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研究设计进行论证

根据国家社科办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了本课题的开题汇报,仔细听取了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目标、思路的咨询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完善修改。项目开题于2012年3月27日进行,地点为河海大学商学院。开题汇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徐之顺主持,参加开题的评委包括李戈处长(水利部国科司国际河流处)、张瑞金处长(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际河流处)、姜斌处长(国家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水利研究处)、胡文俊副处长(国家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际河流处)、向军高工(中水顾问集团昆明勘探设计研究院)、石斌教授(南京大学)、胡晓红教授(南京大学)、汪桥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开题汇报会上,各位专家在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特别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内容以及课题成果的去向提出了宝贵意见。

根据开题报告会的专家意见,课题组对部分研究设计进行了完善修改,尤其对课题案例研究的选择进行了适当调整。

2.建立完整的课题研究组织与制度,配备专门研究空间和设备

由于本课题为交叉学科研究的性质,在课题立项后学校对课题组充实了研究力量,进行适当的人员结构调整,组成了六了专题研究小组,相关调整已经向省及国家规划办提出申请报告并已经获得批准。

本课题研究内容广、研究周期长,参加人员多,并且研究资料与研究成果需要在一定层面上有保密的要求,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成立了课题研究办公室,胡兴球老师和郭利丹老师为课题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河海大学商学院附楼306室配备了专门的课题办公室空间和设备。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管理,课题组制定了本课题研究过程的保密、研究经费使用、各子课题协调等方面的专门管理制度。

3.严格经费管理,各子题进行预算管理

课题组按照各个子题的研究内容,根据规划办的有关经费管理办法,编制了课题总体预算并上报,课题内容也对各个专题进行了预算管理。在商学院层面对课题的经费使用进行指导,陆庆春老师负责课题的预算审核和经费审核。

4.反复讨论形成了课题研究的详细设计大纲,开展各子题模块的研究

根据研究计划以及开题报告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对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化,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对每个子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加以明确,并确立了各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成果要求,制定了各个子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保证各子课题的研究能够符合本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

根据各个子题的研究大纲,各研究小组分别对各自的研究模块进行推进,已经初步完成一部分研究模块。

5.开展我国主要国际河流的专题研究

国际河流问题需要长期跟踪和深入调研与分析,课题组不仅围绕课题研究大纲开展工作,而且根据国际河流长期跟踪研究的需要,选择我国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阿克苏河、黑龙江、澜沧江—湄公河、雅鲁藏布江等主要国际河流进行国际河流专题研究,已经完成这些河流专题研究报告的大纲设计,其中阿克苏河专题报告《阿克苏河流域跨界水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已经完成。

这些专题研究报告今后将按年度更新,成为长期专题研究。

6.开展国内外国际河流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和动态分析

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我国主要国际河流相关基础信息资料和搜集工作。本课题组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注重我国主要国际河流基础信息的跟踪研究,安排课题组相关人员分别针对各主要国际河流的各类问题开展全面的跟踪研究。完成了对我国国际河流水电开发基础信息的收集;收集了大量国外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案例,包括美国与墨西哥对科罗拉多河的利用、埃及和苏丹对尼罗河水的分配、印度与孟加拉国对恒河水的分配、印度与巴基斯坦对印度河水的利用、美国与墨西哥对里奥格兰德河的利用、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共享水域的利用、巴西与巴拉圭联合开发伊泰普水电站项目、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对多瑙河段的梯级水电开发等。在前一阶段,已经对部分国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案例研究,总结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此外,还通过网络媒介,搜集和共享国际河流相关动态。课题组成员开办了微博和博客,博客地址为:http://hhlawaid.blog.hexun.com/。

7.成立国际河流研究中心,2013年被江苏教育厅批准成为“江苏省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以本课题研究团队为基础,学校成立了跨学科的“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这样研究平台(文件编号:河海校政〔2012〕145号),从而使课题研究的组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使国际河流研究工作得到极大的推进。2013年6月,该中心经申报和评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苏教社政〔2013〕6号)。

8.形成国际河流法律法规汇编

在国际河流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条法。搜集了一系列的国际法律文件,包括《柏林规则》、《国际水道公约》、《赫尔辛基规则》、《国际流域水污染蒙特利尔规则》、《关于跨界水污染之责任义务指南》、《共享水资源议定书》等;收集和整理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就主要国际河流相关问题签订的相关法律文件,形成了30万字的汇编资料《中外国际河流合作条约集》。

9.开展国际河流国内外网络媒体信息监测工作,形成《国际河流信息简报》

课题组利用河海大学商学院竞争情报监测实验室和监测平台,开展了我国国际河流网络媒体信息的动态监测工作,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定期推送国际河流信息简报。根据水利部对国际河流情报监测的需求,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组每2周为其提供《国际河流信息简报》1期。自2012年5月至今,已推送“国际河流信息简报”55期。,该简报发送给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供定期编辑国际河流信息摘录之用,简报也提供给课题组和国际河流研究中心各研究人员分析和研究使用。

10.政策研究和通讯简报工作

在国际河流基本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专题对策研究。关于阿克苏河上游水电开发合作及相关影响问题、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合作相关问题、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对外宣传协调相关问题等一些政策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政策建议成果。完成了《阿克苏河流域跨界水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专题报告,并形成了《阿克苏河上游吉尔吉斯斯坦水利工程开发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成果要报正在报送投稿。

课题组已经向省规划办和国家规划办报送三份课题研究通讯。

11.开展国际河流学术研究工作,发表科研论文和著作

目前,已经结合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发表论文18篇、出版著作2部。论文包括多学科视角下的国际河流合作开发国外研究及比较,黑龙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层合作机制研究,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基本问题探究,上下游型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冲突的博弈分析,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卡普恰盖水库对伊犁河径流特征及下游生态径流的影响,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变化规律,鄂毕河大型水库对下游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等。

12.课题组成员获得多项国际河流研究的基金资助

在本课题研究推进基础上,课题组年轻教师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获得多项基金资助。

(1)王志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际河流条约评估”,2013。(法学一级学科)

(2)郭利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跨界河流生态和经济用水安全保障理论研究”,2013。

(3)张 可: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元灰色关联聚类模型及其在国际河流合作开发中的应用”,2012。

1.2各个子课题进展情况

1.子课题一研究进展

子课题一名称: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的背景与问题界定

子课题负责人:夏自强

(1)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一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2)收集了大量有关我国主要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等基础资料。

(3)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水利部举办的国际河流保密培训,并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澜沧江的水文生态问题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4)2013年5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河流水法及谈判技巧国际课程培训。

(5)2013年8月:课题组成员将参加国际水利学科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并做口头报告。

(6)完成成果要报《阿克苏河上游吉尔吉斯斯坦水利工程开发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1篇,同时完成阿克苏河专题研究报告《阿克苏河流域跨界水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1份。

(7)根据子课题一研究大纲,分析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一般特征,包括界定“河流水系、流域、子流域,跨界河流、国际河流、跨界水体,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等节本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趋势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和研究了我国主要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状况,我国主要国际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征,以及我国在国际河流水资源方面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本完成研究报告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

(8)结合课题研究工作,现已发表论文6篇,投稿在审论文3篇。

2.子课题二研究进展

子课题二名称: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国际政治法律分析

子课题负责人:邢鸿飞

(1)进一步完善了子题大纲,形成了子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框架和内容框架,并选择了研究的重点突破口。

本子题以国际河流与区域安全的关系为切入点,对我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进行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律两个方面的分析,国际政治与法律视角提出我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途径和争端解决机制。重点研究三个问题:①如何通过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促进区域安全合作?②如何针对我国国际河流现实,分析国际水资源法对我国的适应性并提出对策?③如何构建我国与周边国家国际河流水资源争端的解决机制。

(2)梳理了我国周边国家《中外国际河流合作条约集》。

作为法学研究者,首先针对我国已经参加的和对我国有约束力的中外国际河流合作条约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3)分模块的进行了先期研究,针对国际河流中水资源的争端解决,已经形成阶段性成果《国际河流水资源争端解决模式研究》。

我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大。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大量涉及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与国际河流的沿岸国之间关于水量分配、水能开发、水质保护、环境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冲突与争议;同时,我国国际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比较落后甚至很多是空白,一旦涉足,必将面对诸多争端及其被动因素。迄今为止,对于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模式的研究尚不充分,也未能对各种类型的争端进行分类梳理,无法充分利用我国地缘优势解决各条国际河流的争端问题。

本子课题研究从探讨国际河流的争端类型及其特殊性出发;研究政治解决模式、法律解决模式、经济解决模式对于我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的适切程度和利弊;分析如何实现合作共赢,获得国际河流开发良好的国际环境,如何借鉴世界其他国际河流的争端解决经验,如何站在上游国的立场,在争端解决中维护国家利益,通过多种模式、手段和方法缓和矛盾,促进争端的解决。确立我国应对国际河流争端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

(4)探讨了国际河流相应的国际条约以及他国案例,将我国与欧洲国际河流的争端解决、法条制定、案例处理进行对比分析。

综合《欧洲水框架指令》、《多瑙河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合作公约》、《赫尔辛基公约》、《柏林公约》、《非航行利用水道法公约》等国际条约的诠释和现实中的案例运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湄公河流域的相关协定,进行对比,为我国国际河流相应法制的完善提供咨询和建议。

3.子课题三研究进展

子课题三名称: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的流域社会经济分析

子课题负责人:黄德春

(1)根据总课题要求,对本子课题的相关研究重点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子课题三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

本子课题的研究重点包括: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水资源合作为增长极的国际河流经济合作、基于地缘经济发展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以及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环保问题。在明晰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内容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子课题三的研究大纲以及专题研究报告大纲,为后期研究工作指明研究方向。

(2)针对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针对上下游国家在水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博弈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形成了4篇论文(见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1篇已发表,另外3篇正在投稿中;并根据已有研究,形成了本子课题组第一期子课题成果要报(见代表性成果简介)。

(4)开展澜沧江流域调研

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澜沧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访谈。根据课题组云南调研的情况,形成了有关西南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现状及问题的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本子课题组的专题报告1篇及第二期子课题成果要报(见代表性成果简介)。相关其他论文也在写作之中。

4.子课题四研究进展

子课题四名称: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工程技术约束分析

子课题负责人:丰景春

(1)进一步完善了子题大纲,形成了子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框架和内容框架,并选择了研究的重点突破口。

通过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的工程技术体系现状研究,凝练了水资源开发中的建设技术合作、工程投资合作、运营技术合作三个核心研究问题,确定了现状和问题分析、合作内容与模式、合作机制三个重点研究内容,形成子题的整体研究框架。将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技术合作、工程技术合作的信息安全机制作为专项研究。以周边国家工程建设布局、技术规范和工程能力对比,国际河流信息合作机制,联合监测机制为突破口展开研究。

(2)梳理了我国周边国家水资源开发工程布局、开发现状和技术规范标准,并对周边国家水资源开发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专家访谈,对我国西南、西北的主要国际河流开发现状、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探寻各国水资源开发差异性的工程技术原因。分别从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咨询能力,水电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工程承包、施工建设能力,水利科学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能力,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越南、缅甸、老挝、朝鲜、俄罗斯等我国周边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现状。

(3)界定了国际河流信息合作的内涵,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信息合作提供建议。

研究和分析了国际上几个比较成功的国际河流委员会在技术合作方面的案例,构建出了信息合作的模式。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合作模式中得到的启示,对我国国际共享河流与国外共同开发利用的信息合作机制的建立提出意见和建议。

(4)探讨了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将我国与欧洲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进行对比分析。

综合《欧洲水框架指令》、《多瑙河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合作公约》等对于国际河流监测的规定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联合监测的诠释,从联合监测的协议框架、管理组织、监测计划和实施等方面探讨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内涵;然后,深入剖析了多瑙河、莱茵河流域联合监测机制,并总结了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湄公河流域的联合监测活动;通过与欧洲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的对比,为我国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的完善提供咨询和建议。

5.子课题五研究进展

子课题五名称: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多层次、多维度机制构建

子课题负责人:唐震

(1)根据总课题要求,完成了子课题五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明确了研究的主要问题。

(2)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机制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东南亚,南亚,西北和东北四个区域国际河流相关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和目前与我国合作现状的分析,总结我国当前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面临的问题,并完成子报告第一章。

(3)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从多学科视角对于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并据此完成理论分析报告以及多篇学术论文,完成子课题报告第二章。

(4)根据子课题五研究大纲,对国外国际河流开发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并从多学科视角对国外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研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目前与周边国家的水资源合作现状进行梳理,同时综合多学科研究视角构建中国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研究的理论框架。完成研究报告的第三章内容,并据此撰写专题报告和一篇学术论文。

(5)2012年6月和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河流管理情况以及对水利部、外交部等主管部门进行了调研和访谈。根据课题组调研的情况,对我国国际河流管理进行访谈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6)基于理论分析和调研分析,完成对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框架和内容的设计,构建了“多层多维”的合作框架主要内容,并据此完成本子课题的核心内容。

(7)结合课题研究工作,现已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为国际会议论文,1篇为期刊论文,另有4篇正在投稿或最终修改。

6.子课题六研究进展

子课题六名称:澜沧江、阿克苏河、黑龙江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应用

子课题负责人:张阳

(1)根据总课题以及开题时各专家意见,完成了子课题六研究大纲的详细设计,明确了核心河流的选择以及对于各条河流特点,合作开发重点的确定。

(2)收集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河流的大量相关境内外资料,形成了各典型河流的研究大纲。其中,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主要基于对中哈、中俄、中俄哈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合作的现实问题,探索两条河流合作开发问题的分析路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主要讨论其政治风险及其对这两条河流合作开发问题的影响机制;雅鲁藏布江则通过观察其三段的社会自然特征、水资源开发现状等方面,结合对印度国家水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文献研究,识别该要河流合作开发潜在的核心问题。

(3)基于研究大纲,重点对于澜沧江、阿克苏河、黑龙江展开调研与分析,完成针对澜沧江合作开发的论文多篇,黑龙江合作开发的论文一篇,印度河开发状况论文一篇,针对湄公河流域管理的专题报告一篇。目前已经发表2篇,投稿中2篇。

(4)2012年6月和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对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国际河流——澜沧江和怒江与境外的相关合作开发问题及管理机制问题进行了调研和访谈。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收集了澜沧江的相关资料,完善了澜沧江案例研究内容,并就澜沧江开发过程中的中国与下游国家及湄委会的沟通、协商机制和协调形式完成调研报告一篇,并开始撰写成果要报“如何促进与湄公河委员会的协调关系”,预计9月份完成。

2、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自开题以来,课题遵循研究计划有序进行,进展顺利。课题组坚持开展现场调研活动,多次开展国际河流流域的现场调研活动,并积极参与国内外涉及国际河流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一方面学习了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扩大了本研究课题的学术影响力。

2.1 深入开展澜沧江流域的国际水资源合作开发调研

2012年8-9月,课题组成员分别赴北京和云南展开了实地调研,就课题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及国际河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开展了访谈和现场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1份:《我国国际河流开发及管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再次赴云南对澜沧江流域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力图从地方层面了解我国国际河流的开发和管理现状及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西双版纳州调研了州发改委、移民局、景洪市水利局、华能澜沧江公司景洪水电厂,曼安水文站和允景洪水文站等部门和机构,在昆明调研了云南省水利厅和商务厅。完成调研报告多份:《景洪市发改委调研报告》,主要是关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国外合作概况的调研;《景洪市水文监测站调研报告》,主要是关于景洪电站的争议以及国际影响的调研;《景洪市移民局调研报告》,主要是关于景洪电站建设移民的相关问题调研;《景洪市水利局调研报告》,主要是有关澜沧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争议情况的调研;《云南商务厅口岸处调研报告》,主要是关于云南省与周边各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的贸易状况的调研;《云南省水利厅调研报告》,主要是关于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国际河流的工作任务及其与下游国家之间的交往沟通机制、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水资源的争议与合作概况以及怒江的开发状况的调研。

2.2 国际河流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1.学术文献及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在课题实施期间,研究团队以国际河流、跨界河流、国际河流相关的法律术语、国际河流规划、国际河流技术标准、国际河流信息合作等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IWA等相关期刊数据库中,搜集到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千余篇;收集和整理了我国及周边国家国际河流的大量相关基本信息资料,包括流域的水文地理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河流法律法规文件。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集各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课题组已对我国周边国家水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国际河流相关的条约、案例、法律评论,尤其是国际法院的相关案例和判决报告进行了梳理;对国际河流信息合作和联合监测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2.课题组通过竞争情报监测平台定期收集国际上对我国周边国际河流开发的新闻动态进行监测,形成“国际河流信息简报”。

3.课题组收集了比较齐全的我国与国际河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形成汇编资料。

4.国际河流水力普查资源相关资料

收集了我国水利资源普查成果关于东北、西南、西北三个区域国际河流水力资源的相关资料(2003年最新版)。

2.3 积极参加国际河流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培训

(1)课题组重要成员王志坚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担任驻所研究员,并且多次前往泰国进行学术交流,成为泰国乌汶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员;2012年6月,王志坚曾赴泰国乌汶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并做题为“中国与湄公河委员会:中国在湄公河管理中的角色”的报告。

(2)2012年9月,子题四责任人丰景春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水利部、广西水利厅、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会议期间,子题四研究团队与相关专家就湄公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建设情况,湄公河流域国家水电开发技术标准情况,国际河流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2013年1月,课题组成员夏自强和郭利丹参加了由水利部举办的“水利系统跨界河流联络员培训班”。与会成员通过相关保密文件的学习,对于课题研究成果以及相关信息收集、发布的内容与渠道有了更为明确的了解,强化了在研究工作的保密意识。

(4)2013年3月,课题组成员王志坚赴越南胡志明市参加“湄公环境论坛”学术交流,并做题为“湄公河委员会在治理湄公河中的角色”的报告。

(5)2013年5月,课题组成员黄雅屏和郭利丹参加了由清华大学举办的“国际水法和谈判技巧国际课程”培训。著名国际水法专家Stephen McCaffrey、国际河流管理与谈判专家Aaron Wolf 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avid Grey分别就国际水法、谈判技巧和国际河流合作案例等内容进行授课。在此次培训中,与三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国际水法与国际河流谈判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案例。本次课程培训有助于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国际河流管理中的国际惯例与经验。

(6)2013年8月,课题组成员郭利丹和齐林恺等将赴北京参加“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ISRS: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7)2013年8月,课题组成员王志坚将前往美国,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地球科学系担任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并将参加国内外有关国际河流的相关国际大型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3、代表性成果简介

3.1发表及投稿论文

发表论文18篇,论文的基本信息及主要内容如下:

(1) 周海炜, 郑爱翔, 胡兴球. 多学科视角下的国际河流合作开发国外研究及比较. 资源科学, 2013.

基本内容: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进行国际河流合作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学术界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的意义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并且同时进行着通过合作开发来解决水争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存在研究视角差异, 虽然各学科均关注“合作”,但由此造成所关注的问题、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能够清晰地梳理国外学术界对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理论脉络,为进一步构建适应我国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理论奠定基础,本文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多个视角对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研究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对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理论研究在多个学科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理论, 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和合作机制机理研究方面进一步寻求理论突破和理论尝试。

(2) 周海炜, 郑莹, 姜骞. 黑龙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层合作机制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基本内容:黑龙江流域的跨境水污染问题促使中俄两国加快在该方面的合作。但是,随着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利用,目前以高层定期会晤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两国合作治理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两国应积极面对问题,克服跨境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基于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区域合作治理框架,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其他合作战略为指导,以政府间合作为主,以市场、公众参与为辅,从战略、管理、技术三个层面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3) 周海炜, 唐晟吉. 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基本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

基本内容:“内河联网计划”是印度为解决水资源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计划,论文分析了印度内河联网计划的目标规划及进展,并归纳了该计划得以形成的印度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水政策。由于该计划规模庞大,涉及南亚半岛诸多河流的水资源调配和开发利用,论文基于其主要效益目标提出并分析该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关注的基本问题。

(4) 周洲, 丰景春, 张可. 国际河流信息合作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资源科学, 2013.

基本内容:该论文主要探讨了国际河流信息合作机制内涵,并分析了尼罗河流域倡议组织(NBI)和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国际河流合作机构的信息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信息合作模式的合作经验及两种合作机制的差异。该论文认为国际河流信息交流与合作是国际河流开发的前提和首要工作。开展信息合作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的整体性合作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建立政治新秩序。学术价值在于首次提出了“国际河流信息合作机制”的概念,具体表述为“流域国家自发建立国际组织或者区域组织,制定法律、达成协议、约定章程等,明确自身的信息义务和权利,并以组织为载体,通过明确的途径或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国际共享河流的水利水电技术信息、生态信息、水文气象信息、地理空间信息、灾害预警信息等”。该论文将为我国积极开展国际河流信息交换和合作提供咨询和建议。

(5) 华坚, 吴祠金, 黄德春. 上下游型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冲突的博弈分析. 水利经济, 2013.

基本内容:运用简单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河流水量供给情况下的水资源分配的冲突来源。本文指出占据地理优势的上游国家先行采取的取水、排污策略对下游国家的水量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对下游国家的取水利益构成威胁可能导致冲突发生。在丰水年份,上下游国家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冲突主要集中在上游排污问题上,在缺水年份,冲突则来源于水量分配不均以及上游排污两个方面。本文后续研究将可能考虑国际合作或第三方的影响。

(6) 周文婧, 夏自强, 黄峰, 等. 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 水电能源科学, 2013.

基本内容:了解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变化特征是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探究流域生态环境改变原因的前提。本文基于巴尔喀什湖流域5个气象站1936~200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摊熵、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均降水量在100~700mm之间,70%的降水集中在4~7、10~12月;流域的年、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2、11~12月显著;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整体上无显著变化。

(7) 赵萍, 夏自强, 陈起川, 等. 卡普恰盖水库对伊犁河径流特征及下游生态径流的影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基本内容:以伊犁河卡普恰盖水库入库站卡普恰盖上站、出库站卡普恰盖下站1930-2000年的年径流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卡普恰盖水库建库前后两站的极值径流、平均径流与离散系数;利用卡普恰盖下站1937-1987年的月径流资料计算了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最后通过对生态径流计算,分析了生态径流变化对下游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卡上与卡下站的径流量在建库后都有所减少,其中卡下站因建水库导致的水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53.4%;卡下站离散系数的减少定量说明了水库对流量的年际调节作用;建库后径流年内分配严重均化,径流集中期不稳定;生态径流减少,年内分配均化。

(8) 鄢波, 夏自强, 周艳先, 等. 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变化规律. 水资源保护, 2013.

基本内容:以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站1897-2005年共109a年径流时间序列和1897-1985年共89a月径流时间序列为基础,应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等,分析计算哈巴罗夫斯克站年径流丰枯特征及其阶段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度。结果表明: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连丰、连枯年交替出现,径流年际变化阶段性明显;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6.01%;20世纪6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最为均匀,10年代最不均匀。

(9) 薛娟, 夏自强, 黄峰. 鄂毕河大型水库对下游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 水电能源科学, 2013.

基本内容:分析鄂毕河大型水库对下游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对研究国内水库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选取科尔帕舍沃站及鄂木斯克站逐月流量资料,采用启发式分割算法、方差分析法和累积频率法,检测序列的突变点,并分析突变点前后流量序列的年际变化情况,再根据年内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分析突变点前后两站年内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鄂木斯克站流量序列在1960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流量变化幅度较大,突变点后变幅明显减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之后有显著减小;科尔帕舍沃站流量序列在1962年发生突变,突变点前后流量变化幅度没有显著差异,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在突变点之后同样有显著减小。以上结果表明,在大型水库的运行调节下,鄂毕河流域流量序列的年际和年内分配情况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0) Guo LD, Xia ZQ.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3.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annual timescale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IBB), Kazakhstan. Some statistical tool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any climate variations at four stations in the IBB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36 and 2005. These methods included 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the Theil–Sen approach, and the sequential Mann–Kendall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mporal scale, the climate in the IBB has been 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as a whole.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IBB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70s and the 1940s,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IBB was tested at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slope of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0.019 to 0.029°C/year, and that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anges from 0.654 to 2.179mm/year. In spatial scale, the multiyear mean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greater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region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plain and hilly land area of the basin. The multiyear mean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latitudes, whi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ltitudes except for Karaganda; the multiyear mean precipita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altitudes, while decreases centered with the Lake Balkhash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climatic background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water sources of the IBB.

(11) Guo LD, Xia ZQ, Huang F, et al.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 2013.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river ecosystems is the guide rule of the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pattern both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for components in the ecosystem. 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biological components in river ecosystem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its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based on the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was proposed.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is a hierarchical nested structure constituted by the macroscale, mesoscale and microscale components. A smaller-scale structure is constrained in a larger-scale one. Among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the time structure runs through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other structures.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functions of river ecosystems,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river ecosystems, 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rivers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12) Zhou HW, Qi L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 2013. ISEM

基本内容: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主体的多样性导致了开发诉求的复杂性,然而针对不同流域国家而言,仍然存在着建立在国家战略利益之上的主导开发诉求,抓住关键矛盾,对这些主导性开发诉求的认识是构建流域合作战略和合作框架的基础。

基于自然及社会经济原因,湄公河流域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内外影响的差异性深刻影响着各国对湄公河水资源的开发诉求,因此,需要根据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特征构建一个适应性的水资源开发诉求分析框架,对于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诉求进行认真地梳理、分析和比较,这一研究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湄公河流域合作与冲突的有关规律特征。

论文首先将在流域自然特征、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关系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水资源开发诉求的分析框架,然后比较分析流域各国的水资源开发诉求共同点及差异性,总结各国水资源开发诉求特征和演变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湄公河流域各国水资源开发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3) 王志坚. 简论国际河流水权理论的构建. 水利经济. 2012.

基本内容: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14) 王志坚. 从中东两河纠纷看国际河流合作的政治内涵. 水利经济. 2012.

基本内容:国际河流和国际政治有着很大的关联,对地区安全有着重大影响,并受流域当事国决策层战略选择的左右。从中东两河主要流域国长期关于两河的博弈中分析国际河流合作的深刻内涵。主权观念、河流地缘、国际法等因素都是影响国际河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因素。

(15) 王志坚. 简析我国国际河流水电开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吉林水利.2012

基本内容:我国在周边国际河流上进行水电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方针,但是目前此政策遇到了一些不利的国际环境。包括政治、科技、生态、非政府组织活动以及国际媒体舆论导向等国际因素的发展对我国这一重大水利战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对此,我们应客观的分析,科学的应对。

(16) 王志坚, 邢鸿飞. 我国国际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基本内容:我国缺乏系统的国际河流法律理论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价值取向、法律理念、以及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国际河流法就是国际间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与保护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国家间的各种河流协议。我国应该积极与周边各国协商缔结各式各样、针对不同需要、解决不同问题的条约,并可考虑牵头缔结泛东亚区域国际河流公约,补充和完善国际河流法。

(17) 王志坚, 何其二. 国际河流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水利经济, 2013.

基本内容:国际河流争端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日益凸现的安全问题。国际河流对流域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流域国之间进行国际河流合作不但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安全,而且有利于促进地区安全。

(18) 王志坚. 简论国际河流水政治复合体. 水利经济. 2013.

基本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安全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区域化的趋势,区域安全复合体的概念也随之出炉,论文即对该复合体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国际河流流域,流域国家之间因为共享国际河流而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它们以国际河流流域为自然边界,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可以将其作为独特的区域进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流域国家之间的多数问题都与水有关,国际河流流域国家因河水问题进行谈判,涉及国家政治稳定、地区安全、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国际河流水复合体具有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国际河流水政治复合体。

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完成写作,目前处于审稿或投稿中,主要包括:

(1)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研究

基本内容:论文主要从联合监测的协议框架、管理组织、监测计划和实施等方面探讨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内涵;深入剖析了多瑙河、莱茵河流域联合监测机制,并总结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合监测活动。主要观点:为保证联合监测的科学性、公正性,不仅需要从技术上加以规范,同时需要通过协约、法律等对联合监测的实施进行约束;通过流域管理组织、监测协调组织对联合监测的规划、计划、监测实施和信息反馈进行指导和监督;还需要流域各国达成一致意见,制定科学、严谨的监测计划、监测技术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学术价值在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合监测机制框架。为我国与周边国家联合监测的标准化、制度化提供了建议。

(2)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本内容:本文基于云南调研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以及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与开发现状及进展,指出目前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开发面临着环境、内容和模式的新变化,同时存在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协调机制缺位、合作矛盾突出与合作收益不均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3)基于演化博弈的国际河流水量调整策略

基本内容:运用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本文指出水量相对较少国家将采用强烈抗议或冲突的形式获取更多的水量,而水量相对较多国家为了能共同开发国际河流水资源,会逐渐同意放弃多余水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相关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国家之间的分水量,可以有效的化解流域国家间的冲突。

(4)国际河流初始水权分配模型研究

基本内容:建立了基于TOPSIS法和熵权集成的国际河流水权分配模型。试图对公平协商过程进行理论概化,力争使模型分配结果接近于协商后让不同国家普遍接受的配置结果。

(5)区域治理理论视角的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研究:进展与评述

主要内容: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国际河流水资源的跨界特征和共享特征使得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必须始终面对利益的多元化和治理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区域治理理论关注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与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被运用于该领域问题的研究之中。区域治理理论与国际河流管理之间的交叉研究已经形成不少成果,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梳理并分析其中的研究进展,即:国际河流管理研究如何接纳区域治理理论?如何在区域治理的视角分析国际河流合作治理的参与主体、结构关系及参与过程?如何借鉴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制定国际河流合作政策与机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与评述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国际河流合作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3.2出版专著

(1) 专著《国际河流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2年版。

主要内容:国际河流法的主体是国际河流沿岸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者,国际河流法的客体为国际河流流域资源与有关行为,《国际河流法研究》具体包括水面利用(划界与航行)、水体利用(非航行利用)、水体利用的影响(环境与管理)这样三个部分。以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为指导,河流生态需水为基础,各流域国水量贡献率为依据,明确国际河流水权,必定有助干预防和解决国际河流争端,促进国际流域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对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行为有所制约,实现国际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 专著《国际河流与地区安全-以中东两河为例》,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主要内容:本文结合国际河流个案,剖析了全球国际河流流域国家为合作所进行的艰苦努力,旨在说明国际河流可以是合作的纽带,在冷战后已经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的积极因素。具体包括:国际河流与地区安全的理论假设、基本理论、两河对主要流域国的影响、围绕两河的三方博弈、国际河流合作与地区安全的实践、结论。

3.3 成果要报和专题研究报告

已经完成成果要报1篇,专题研究报告1篇:

(1)成果要报《阿克苏河上游吉尔吉斯斯坦水利工程开发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要点:阿克苏河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一条跨界河流,吉方在上游的水利工程开发势必会对处于下游的我国干旱内陆区阿克苏河流域乃至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应关注吉尔吉斯斯坦在阿克苏河上游的开发行动以及在中亚跨界河流上的跨界水资源政策,从战略角度对我国与吉方在阿克苏河上游水电开发的合作进行影响评估和管控。本期《要报》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在阿克苏河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将对我国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并就我国应对吉尔吉斯斯坦阿克苏河水资源开发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2)专题研究报告《阿克苏河流域跨界水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要点:阿克苏河是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一条跨界河流,吉尔吉斯斯坦处于上游,我国处于下游。本报告以阿克苏河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如何应对吉尔吉斯斯坦在阿克苏河上游的水利工程开发问题。在介绍阿克苏河流域境内外的水文地理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在阿克苏河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将对我国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锡尔河流域为例分析了上下游型跨界河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流域管理状况及锡尔河流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层面研究了中、吉在阿克苏河流域进行水资源合作的需求与前景;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在阿克苏河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对我国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提出了解决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关于阿克苏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在撰写成果要报3篇及支撑专题报告3篇:

(1)探索国际河流水资源市场化,优化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

(2)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如何促进与湄公河委员会的协调关系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4.1 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

2012年3月17日召开课题论证会,周海炜教授代表课题组详细阐述了课题的背景与价值,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创新点及特色,团队能力和成果,课题的分工、管理与时间安排,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及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分配,对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专家意见的采用等。与会专家就各自从事或研究领域分别从国际河流政府管理需求、国际河流水电开发实践、国际政治,以及国际法等方面,对课题相关的研究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提出了完善意见。专家评议组一致认为,水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国际河流问题则是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一个重要挑战,要站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研究支撑。

4.2报送《工作简报》3份

工作简报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召开开题论证会。2012年3月17日,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河海大学举行。周海炜教授代表课题组详细阐述了课题的背景与价值,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创新点及特色,团队能力和成果,课题的分工、管理与时间安排,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及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分配,对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专家意见的采用等。与会专家就各自从事或研究领域分别从国际河流政府管理需求、国际河流水电开发实践、国际政治,以及国际法等方面,对课题相关的研究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提出了完善意见。

工作简报二:“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课题组开展课题调研”简报一则。课题组于2012年8-9月间赴北京和云南展开了实地调研,就课题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及国际河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开展了访谈和现场调查研究。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涉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实施水资源合作开发的政策、体制以及管理举措,合作开发的现实状况、面临的突出问题等,同时对不同部门和相关主体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调查。

工作简报三:“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课题组开展国际河流调研与学术交流”。课题组于2013年上半年对澜沧江流域开展了现场调研,并参与国际河流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4.3推送“国际河流信息简报”55期

根据水利部对国际河流情报监测的需求,结合本课题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组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每2周为其提供“国际河流信息简报”1期。自2012年5月至今,已推送“国际河流信息简报”55期。

4.论文和著作

课题组的多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论文和书稿,大量的内容都已经在各种国际水法会议和国际河流会议中作为会议论文加以宣传推广。其中《中外国际河流合作条约集》的资料汇编得到了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中心、江苏省国际河流研究中心的支持,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学习。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多学科视角下的国际河流合作开发国外研究及比较

周海炜, 郑爱翔, 胡兴球

论文

资源科学,2013

9000

2

黑龙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层合作机制研究

周海炜.郑莹, 姜骞

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

8000

3

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及其基本问题探究

周海炜, 唐晟吉

论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

5000

4

上下游型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冲突的博弈分析

华坚, 吴祠金, 黄德春

论文

水利经济,2013

4600

5

巴尔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

周文婧, 夏自强, 黄峰

论文

水电能源科学,2013

4570

6

卡普恰盖水库对伊犁河径流特征及下游生态径流的影响

赵萍, 夏自强, 陈起川,

论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800

7

黑龙江哈巴罗夫斯克站径流变化规律

鄢波, 夏自强, 周艳先

论文

水资源保护,2013

4826

8

鄂毕河大型水库对下游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

薛娟, 夏自强, 黄峰

论文

水电能源科学,2013

4790

9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Guo LD, Xia ZQ

论文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3

6600

10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Guo LD, Xia ZQ, Huang F

论文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2013

3485

1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周海炜,

齐林恺

论文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2013

 

12

国际河流信息合作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周洲,丰景春,张可

论文

资源科学,2013

5000

13

Random Simulation on Error of Grey Forecasting Model

Zhang ke

论文

Grey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3

5000

14

A Multivariate Absolute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s Based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ints

Zhang Ke, Wang Yan, Xin Jianghui

论文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 2012

4000

15

The Absolute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 for Grey Sequence Base on Standard Grey Interval Number Operation

Zhang Ke, Ye Wei.

论文

Kybernetes,2012

5000

16

简论国际河流水权理论的构建

王志坚

论文

水利经济,2012

5000

17

从中东两河纠纷看国际河流合作的政治内涵

王志坚

论文

水利经济,2012

5000

18

简析我国国际河流水电开发所面临的不利国际环境

王志坚

论文

吉林水利,2012

5000

19

我国国际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王志坚

论文

载《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5000

20

国际河流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王志坚

论文

水利经济2013

5000

21

简论国际河流水政治复合体

王志坚

论文

水利经济2013

5000

22

基于驱动控制的多变量离散灰色模型

张可

论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已录用)

5000

 

23

国际河流法研究

王志坚

专著

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3.8万

 

24

国际河流与地区安全-以中东两河为例

王志坚

专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2万

 

25

探索市场化配置,优化国际河流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

 

成果要报

 

3000

26

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成果要报

预计2013年8月5日前完成

3000

27

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专题报告

预计2013年8月5日前完成

20000

28

基于演化博弈的国际河流水量调整策略

黄德春,

陈陆滢

论文

正在投稿中

4900

29

国际河流初始水权分配模型研究

黄德春,

陈陆滢

论文

正在投稿中

6600

30

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经济合作与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王波,黄德春

论文

正在投稿中

8600

31

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研究

张可,周洲,丰景春

论文

正在投稿中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