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3日14:3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项目进展情况

2011年10月,凯里学院与中山大学、贵州大学同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立项。国家社科规划办的要求3家中标单位整合人力、物力资源,调整研究方案,避免重复研究。由于我校标书是一个从文书载体形态的抢救保护,到文书资料的整理,再到有关经济史、社会史、法律史等专题研究的相对完整的项目方案。虽然所获资助额大幅减少,但为了保持标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经项目组讨论,仍然按原方案的抢救、整理、研究三大板块的宏大格局开展工作。根据上报国家社科规划办的开题报告,最终确定的子项目共16个。

现将各子项目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一)政府与社会共谋架构下的清水江文书保护与整理合作机制建构研究

本子项目原由凯里学院院长曾羽教授负责,由于曾羽教授2012年调任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不利于继续负责本子项目研究,首席专家徐晓光建议由吴平教授负责。吴平教授2012年下半年接手本课题研究以来,开展了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发表了论文1篇:政府与社会共谋架构下的清水江文书抢救模式与多重保护机制建构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3期。并与项目组成员分工撰写研究报告,已撰写约6万字。

(二)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与整理示范点建设

本子项目由贵州省民族文化宫高聪主任负责,2012年5-12月,本子项目开展了锦屏县文斗、平鳌和黎平县堂安、厦格等示范点调研。2013年5月,项目组又赴天柱县、黎平县、锦屏县各部门及相关示范点进行全面调研。由于项目组前期研究基础薄弱,以及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在国内尚无可资借鉴的先例,因而本课题研究遇到了一定困难,进展缓慢。本课题将加强与各子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田野工作,实现理论创新,争取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三)基于抢救性保护整理的清水江文书“世界记忆名录”申报文本编制与行动方案研究

本子项目由原任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和原任黔东南州长李飞跃负责。本子项目进展情况基本顺利,目前研究报告已撰写了5个部分。

(四)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建设

本子项目由凯里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陈洪波负责。本子项目负责人责任心强,业务基础扎实,加上学校的大力支持,清水江全文数据库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

项目组取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规范及清水江文书特性,制定了《清水江文书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著录规范》《清水江文书分类规则》《清水江文书地域导航分类细则》等;

(2)2011- 2013年项目组成员分别到锦屏县平秋镇石引村,天柱县石洞镇冲敏村、高坪村、柳寨村,天柱县邦洞镇观周村等调研,并带扫描仪下乡,在村民家中扫描文书2600幅图片;

(3)项目组对扫描的清水江文书图片进行拼接整理,形成数据库编目数据1900条;完整著录文书数据1000余条,实现从契约的责任主体、契约种类、契约归户、契约时间等多途径对文书进行检索查询,浏览契约文书全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详见成果简介。

(4)撰写有关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2篇。

(五)清水江文书七县馆藏总目提要

本子项目由黔东南州档案局原局长杨通永和现任局长杨媛媛负责。本课题发表了由杨通永撰写的论文1篇:《保卫苗侗民族的宝贵历史记忆库——黔东南“锦屏文书”抢救保护的回顾与展望》,《民族论坛》2012年第3期。

2012年3月,由州档案局招集锦屏、黎平等相关7县的档案局局长和编研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邀请文献学编目专家作讲座。培训会后,首席专家助理龙泽江与锦屏县档案局技术员进行讨论,确定了文书的分类标准及目录提要著录的规模与规范。

目前收藏进7县档案馆保护的文书已超过10万件,如果全部著录,总字数将达到1000万字,这应该是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个仅资助2.5万元的子项目所能胜任的。因而,我们认为本子项目的编目是示范性的,即对全部清水江文书编目的示范。经与档案局协商,确定编目条数为1万条,编目字数约60万字,由锦屏县档案局完成。

(六)清水江文书中典型契约文书点校整理

本子项目由王宗勋和谭洪沛负责,课题进展情况正常。由高聪、谭洪沛主编的《贵州敦寨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篇》约50万字,收录文书448份,已于2013年4月在民族出版社。

(七)清水江中下游古碑文辑注整理

本子项目由李斌教授负责,课题进展情况良好。

1.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

项目组规模以上调研活动共8次,个人下乡调研次数更多,未作统计。

2.资料整理与研究

已整理的碑刻史料有180通,用word文档整理并标点。

课题组主要成员撰写的《论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碑刻的分类、内容与学术价值》1.4万字,已经发表。简介如下:明清以来,天柱可谓是边疆社会碑刻运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碑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示禁、褒奖、布告、判案、林木保护、移风易俗、筑路修桥、捐资助学、宗族迁徙、祠堂修缮、寺庙宫观之修建,等等,民众无不刻碑勒石,以示郑重。究其分类言之,又大体可分为官府告示类、乡规民约类、路桥井渡类、学校教育类、祠堂宗族类、寺观庙宇类等六大类。这些作为乡村社会公共信息发布或传播媒介的碑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体上讲,研究进度正按计划分步实施。

(八)清水江中下游苗族侗族家谱辑注整理

本子项目由青年教师龙泽江负责,本课题进展情况良好,已收集民国以前旧版家谱资料约34种85卷,并已录文整理了约20万字。

(九)清水江文书分类著录整理规范与标准研究

本子项目由魏郭辉副教授负责,目前已完成了2篇论文,分别是:

1.《网络工具与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以古文书为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5期。该文系统介绍了有关古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相关网络工具及数据库,重点对古文书语言文字研究有所帮助的在线字典、词典(辞典)及相关工具书,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清水江文书、台湾古契约文书、明清档案、古方志谱牒、域外古汉文文献的一些网络工具及数据库,比较系统地了梳理网络工具对古文书语言文字研究的推动作用及价值。

2.《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以古文书整理为例》,拟刊《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文章重点介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及其它古契约文书的整理现状,并就古文书整理的学术标准及规范进行探析,为今后古文书的规范整理指明方向。

(十)清水江文书所见苗侗民族契约型社会管理模式及其现代启示

本子项目由谢晖教授了首席专家徐晓光共同负责,目前已出版了阶段性成果专著1部:《款约法:黔东南侗族习惯法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30万字。本子项目最终成果专著正在撰写之中,有望今年年底完稿。

(十一)清水江文书中的民事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本子项目由青年教师程泽时负责,现已基本完成了专著《苗疆理讼与社会转型关系研究——清水江文书之法意新探》初稿。

(十二)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变迁研究

本子项目由潘志成副教授负责,项目组开展了多次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清代法律文书,目前已撰写了2篇论文,分别是《从清代清水江流域的苗民争讼案件看清代法律在贵州苗疆的传播》、《清代中后期清水江流域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正联系发表。

项目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已于2012年底确定了最终研究成果《清代清水江流域的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变迁研究》(专著)的写作提纲、结构体例、写作思路、主要观点和分工,完成了资料收集工作,目前已经撰写了5万字左右。

(十三)清水江文书所见苗侗民族森林生态知识及环保传统研究

本子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研究员及首席专家徐晓光负责,现已完成初稿19万字,已交有关专家审阅,征求意见。3013年底由尹绍亭主编的《中国生态学》丛书列入出版计划。该书中两个重点研究的问题“贵州清水江流域‘杉农间作’及‘混交林’问题”和“清水江居民杉木‘实生苗’技术与传统农林知识”已列入黔东南州引自博士政府资助项目,其成果被政府采纳。

“贵州清水江流域‘杉农间作’及‘混交林’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是:贵州黔东南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在清初到民国的林业开发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杉农间作”系统,与其他地区的“混农林”系统相比,通过“清水江文书”载体,得到了较好记载和保存的农林文化的活标本。该研究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理清“杉林间作”的传统技术链条,还从清水江文书“买卖契约”中的“内批”、“外批”和“四至”中找出“混交林”现象的一些资料信息,从而探讨清水江流域“混农\混林”系统形成的自然生态原因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现实意义。

“清水江居民杉木‘实生苗’技术与传统农林知识”主要研究内容是: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是全国最适宜人工杉木栽培的地方,从清初到现在一直是人工栽杉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杉木之乡”的美誉。清朝中期以后清水江流域培植的林木主要以杉木为主,黔东南苗族侗族根据传统的杉木栽培经验,系统发明和普遍使用“实生苗”栽培技术,以后这项技术传到湘西林区,经过不同区域间的技术交流,历经民国、新中国,杉木植林技术日臻完备“实生苗”技术与苗族侗族传统农林知识运用有密切关系,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项技术的现代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以上两项研究对黔东南州发现民族农林文化遗产和传统技术,发展当今杉木经济和林下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州政府非常重视,已接到通知,将本月在州政府宣讲两项研究成果。

(十四)清水江文书所见名物释诂及象征符号研究

本子项目由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负责,项目组成员已到锦屏、天柱等地作了为期20天的与项目相关的实地田野调查,搜集了相关的语料、家谱、碑刻等文献资料数万字,制作了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所见地名考证表,对文书所见地名的汉文、苗文、国际音标、名称来历、所处位置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比较。同时还制作了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所见人名谱系图,对文书所见的人名及其家族混农林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子项目撰写了第1篇阶段性研究成果:《山地民族混农林复合文明的历史记忆库: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的特质辨析》,拟刊发于《贵州社会科学》杂志。该文立足于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是山地民族基于山地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生存性智慧的历史记忆库这一基本事实,梳理了文书所反映的混农林生产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对文书的命名应以其本质特性为基本依据,文章同时还阐释了混农林文明在现代背景下的生态价值。

项目组已启动最终成果的撰写,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作量的约30%,能够按期结项。

(十五)清水江文书所见林木商品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本子项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丽娟副教授负责。孙丽娟与项目组成员分别于2011年12月31日至2012年1月15日,2013年元月中旬到2月初,两次从武汉自驾车到黔东南清水江流域考察,累计田野考察时间约30天,访谈了大量林农、放排人和当年木商的后代,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阶段性成果论文1篇:《清代清水江木行制度的变迁》,《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2期。

本课题虽然在最终成果的撰写启动较晚,但由于积累了大量资料,有望在明年之内完成研究任务。

(十六)清水江文书所见“清江四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本子项目由杨有赓研究员负责,项目组成员现已搜集到有关“皇木案”、“白银案”、“争江案”和“夫役案”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整理和研读,撰写了数万字的研读笔记。项目组对“清江四案”所涉及到的文献已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子项目撰写了第1篇阶段性成果:《从“清江四案”看我国西南山地民族的“非边陲化”进程》,拟刊发于贵州文史丛刊杂志。同时本子项目已经启动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预计2013年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工作量的50%,力争在2014年8月前完成研究任务。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怀化原生态文化论坛

2012年12月25日,凯里学院与怀化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8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届高峰论坛设置两个分论坛,其中分论坛之一为“清水江—沅江流域文化”。首席专家徐晓光作了《清朝政府清水江林木市场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主题报告,项目组成员李斌、龙泽江、吴才茂等参加了会议,并在分论坛上宣读了有关清水江流域文化研究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详情见会议综述,姜莉芳:《第三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综述》,《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二)徽州文化考察

2013年6月7-9日,为进一步加强对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学习徽州文化的研究经验,首席专家徐晓光率课题组到安徽考察徽州文化。在黄山学院行政会议室,徐晓光一行与黄山学院副校长胡善风以及该校科研处、徽州文书研究室、图书馆等部门领导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就徽州文书的馆藏情况、收集来源、保护方式、整理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黄山学院徽州文书研究室收藏文书达8万份,是国内文书收藏较多的部门,现已整理出版了《徽州文书》10集。

徐晓光一行在“徽州文化保护试验区”实地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宏村,歙县棠樾牌坊群、碑刻博物馆,绩溪龙川,婺源江湾、晓起、李坑等徽州古村落,同时还考察了龙川胡氏、江湾萧江等宗祠。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由项目组建设的“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外首个清水江文书网络版全文数据库,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资助本数据库建设。本数据库运用国内成熟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录入、存储和检索功能。便于研究者检索使用,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由陈洪波负责创建的凯里学院“苗族侗族文化专题数据库”包括“苗侗研究论文全文数据库”“清水江文书数据库”“黔东南侗族音像库”“民族风情图片库”,其中最具文献价值的就是“清水江文书数据库”。2012年5月18日,还处于建设初期状态的“苗族侗族文化专题数据库”参加CALIS三期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参建馆子项目评奖,获得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颁发的三等奖。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子项目之十三“清水江文书所见苗侗民族森林生态知识及环保传统研究”,由首席专家执笔撰写的专著初稿重点考察了两项杉木技术史问题:“贵州清水江流域‘杉农间作’及‘混交林’问题”和“清水江居民杉木‘实生苗’技术与传统农林知识”。该研究已引起黔东南州政府重视,已接到州政府通知,将对本州林业部门专家宣讲研究内容。

凯里学院由于是第一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验不足,有些工作有疏忽,未曾报送《工作简报》,从今年开始将及时报送相关重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情况。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篇》

高聪、谭洪沛

资料汇编

民族出版社2013年

50

 

2

锦屏乡土社会的法与民间纠纷解决

徐晓光

专著

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

24

 

3

款约法

徐晓光

专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8.6

 

4

加池四合院契约文书考释

王宗勋

专著

待出版

25

 

5

《清代苗疆社会转型期理讼研究》

程泽时

专著

待出版

25

 

6

王化背景下的族谱编撰与身份建构——清代清水江下游苗侗家谱研究

龙泽江、

李斌、

吴才茂

论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1

1

 

7

保卫苗侗民族的宝贵历史记忆库——黔东南“锦屏文书”抢救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杨通永

论文

民族论坛2012/03

0.6

 

8

网络工具与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以古文书为中心

魏郭辉

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5

0.8

 

9

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陈洪波、杨存林

论文

现代情报,2013/01

0.6

 

10

黔东南小江流域的林契及相关诉讼问题

徐晓光

论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1

1

 

11

政府与社会共谋架构下的清水江文书抢救模式与多重保护机制建构研究

徐晓光

论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3

1

 

12

清代清水江木行制度的变迁

管志鹏

论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02

1.4

 

13

论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碑刻的分类、内容与学术价值

李斌  吴才茂

姜明

论文

贵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4

 

14

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以古文书整理为例

魏郭辉

论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0用稿通知

1

 

15

清水江文书数据库质量控制的实现

陈洪波、杨存林

论文

兰台世界,2014/02用稿通知

0.5

 

16

山地民族混农林复合文明的历史记忆库:中国苗侗民族混农林文书的特质辨析

胡展耀

纳日碧力戈

论文

贵州社会科学

(待发)

0.8

 

17

从“清江四案”看我国西南山地民族的“非边陲化”进程

胡展耀

论文

贵州文史丛刊

(待发)

1.2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