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3日14:05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通过整合,原设计的十个子课题调整为七个,更加突出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实现“凝练思想,构建体系”的目标。本课题立项一年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各子课题完成了在完成框架设计论证、资料收集和人员分工的基础上,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二、进一步梳理了各子课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何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契合。强调了各子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需要针对性地解决的问题。

三、成立了研究资料中心。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做到了资料共享,尽可能地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四、两个子课题作为博士研究论文的选题通过论证,已进入研究阶段。

本项目的七个子课题都已经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各子课题具体研究进展情况:

(一)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此子课题需要对新时期学校体育作全面梳理。现阶段已经完成“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和基础”的研究,主要对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阶段性划分及对不同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背景的研究,研讨和深入挖掘了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现在存在的“土壤”,为一系列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二)新时期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理论体系的研究

本子课题注重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要总结凝炼和对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在研究中针对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总结,特别是新时期所形成的本土化的学校体育思想,进一步探讨作为这些学校体育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活动。同时,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境)外的学校体育思想同样在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在本研究中只注重对已经形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有关理论与观念,进而归纳上升到思想的范畴。另外,这一部分也考虑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受到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客观现实,在形成学校体育自身的理论体系中,不仅突出对30多年来学校体育实践的理论提升,更多地强调了挖掘学校体育独特的理论范式。如体育的学科体系的研究重在构建体育作为一个学科门类。

(三)海外学校体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本子课题突出了“港澳台学校体育的演变与发展”中有关理论研究部分,尤其注意台湾学校体育的变革与发展。另外,本部分还将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影响的国外(海外)学校体育的观念、理论和思想。针对台湾部分的研究的博士论文开题已经得到论证,相应的研究已经展开;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有影响的学校体育理论也在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中。这里考虑到了几个方面:一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学校体育理论,或对学校体育产生过较大影响,并引入到中国;二是一些国外的学校体育实践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引入我国后,在我国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并影响到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第三是已经形成的学校体育思想,尽管其不在这一阶段形成,但在这一时期影响到我国学校体育,如终身体育思想等。

(四)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此课题将融合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研究”及“学校体育与青少年竞技教育的研究”两个子课题的相关内容。本子课题研究密切关注青少年体质变化及有关青少年体质变化研究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国家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中有关青少年体质的内容。特别研究了以青奥会为代表的大型赛事将对青少年体育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探讨未来青少年以“分享运动”为重要形式的体育活动。已有《中国体育的运动会问题》、《首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启迪》、《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以探索身体运动对原始文化形成的作用为例》等代表性成果发表。

(五)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重要代表的21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是建构在我国长期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引进和自主创新学校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暨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多年的实践,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为代表,因此,在修订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对于“标准”推行的理论质疑,也反映了一线教师的实践困惑,反映出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突出了作为实践环节——课程实施的研究,也已经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六)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子课题集中研究围绕大学生体质下降等重大问题而展开的有关政策法规、理论构建、场馆服务、体质监测与锻炼监控等问题,特别是在有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保障与锻炼的信息化处理方面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形成对学生锻炼指引的网络化已形成较有特色的高校体育服务项目。

(七)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

本子课题研究立足于我国有关教师培养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通过对诸如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体育领域的《体育法》等,以及有关文件如专业目录修订和专业规范等探讨对体育教师要求规格的变化及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通过不同层次教师培养的规格特征,反映出不同的人才需求;通过不同培养途径探讨,反映出人才培养的多种方式;通过对不同学校类型的研究以表现出教师培养的差异性。

课题组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前后已召开三次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会,从各子课题设计、内容选择及人员分工,到研究主题的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再到相关研究进度的把握和研究资料的交流与共享,相应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课题负责人杨文轩教授作为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多次在不同场合与学校体育的管理者、研究人员和学者,以及一线的教师就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针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及学校体育实践中难点问题进行了多次的理论释疑。

近期,杨文轩教授被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聘为其“初中体育与健康基本学力要求”(类似大陆的“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与澳门方面合作,在小学基本学力的基础上,负责中学基本学力的研制。这对了解澳门学校体育的基本情况,顺利完成子课题“海外学校体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有积极帮助。

胡小明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就青少年体质下降及未来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在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南京、上海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全面阐释其“分享运动”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路径。

谭华教授作为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长期从事为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实施的工作,在此期间,紧扣研究的子课题,在国内多个省份进行了学术研讨。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在不同的学术活动中,或作主题报告,或参与学术研讨,如陈琦教授参加“社会体育国际论坛”就学术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报告,张细谦教授在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进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发展策略的研究”的专题报告。

《准确理解“新课标”,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一文提出“健康第一”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方针,“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以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具体指引,它们形成“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应当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系。这些理论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中,修订后的标准已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颁布。这些理念并将继续在研制“澳门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基本学力要求”中体现出来。

课程标准颁布以后,紧接着的工作就是实施的问题。课程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想得以实现、课程价值赖以生成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愿景的战略通衢。为了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课程愿景转变为课程现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如下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树立新观念,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程研究的牵引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并体现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之中。

《以共享运动理念促进我国青少儿足球发展》阐述的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问题,但其全面揭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全国人民都需要从足球运动中体悟快乐,享受足球。如果把中国足球国家队比喻成‘尖刀班’,而足球联赛形容为‘滩头阵地’,‘滩头阵地’的稳定需要援兵——青少儿,只有这三方面的权衡才能促成中国足球的发展。”通过“分享运动”的理念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较为形象的描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在体育科学学院由主管的科研副院长负责监督该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另外,学院为本学院的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对于课题组内部,首先是建立该项课题的专门档案,同时,构建了该项项目的资料共享平台由专人负责。其次,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境内外学术交流提供经费支持的同时,还提供其他的相应便利。第三,安排专人负责各子课题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在研究内容的重叠,研究资料的共享以及各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问题方面进行协调工作。

重大项目包含的课题多,牵涉到的研究主题、参与的研究人员和涉及的单位多,因此无论是在各子课题的架构设置和研究内容的选择,还是在研究人员的组织和工作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方便,为此本课题派专人负责各子课题的协调。同时,由于子课题多,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材料的运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容易出现重叠,这也需要各子课题组之间及时沟通。

尽管本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限定在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但这一段是学校体育开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可以说学校体育的各个层面都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另外,国(海)外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无论是时间上梳理,还是在空间上来把握,研究的范畴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叉。在研究中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后阶段,是本课题研究重要时期,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各子课题的研究主题,准确把握各自的研究方向,在研究材料的选取,研究内容的安排,以及相关创新观点的提出等方面应更加围绕课题的要求,同时,在“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方面,也要更加突出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在有关子课题研究中,国外材料的获取方面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一系列国外最新成果,尽可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有关人员的学术交流来获得,但相对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准确理解“新课标”,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杨文轩

论文

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4期

6000

 

2

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以探索身体运动对原始文化形成的作用为例

胡小明等

论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0000

 

3

首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启迪

孙岳,胡小明等

论文

体育学刊,2011年第6期

10000

 

4

以共享运动理念促进我国青少儿足球发展

谭广鑫,胡小明

论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8000

 

5

中国体育的运动会问题

胡小明

论文

体育学刊,2012年第1期

3000

 

6

当代中国体育价值体系的构建

张细谦,杨文轩

论文

体育学刊,2012年第1期

8000

 

7

当代中国体育价值体系的构建

张细谦

论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0000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