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3日10:5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总体执行情况

1.1 课题概况及开题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11&ZD154)以王世福教授、张振刚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跨学科重大项目,也是城乡规划学领域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次成功申报。

该项目于2012年2月18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中山大学李郇教授和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组成了专家组。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的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建筑学院等单位100多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报告会。项目首席专家王世福教授关于课题设计、研究思路与框架、目标任务等内容的汇报后,与会专家围绕项目面对的现实问题、关键问题、研究方案以及如何推进项目研究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位专家对项目组的研究框架和课题组织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项目组能在关键问题上重点攻关,处理好项目研究模型中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研究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按全国社科规划办的要求力争产出高质量的成果。

本课题主要针对中国进入城市社会主导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在城市空间上继续集聚,城市将面临许许多多的社会管理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空间环境问题、政策制度问题、资源能源问题的背景而设立。我们必须结合信息化、全球化的宏观大背景和资源条件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自身特殊性,做深刻的自主思考。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协同研究是本研究的特色,尤其是工科领域的城乡规划学与信息科学,以及与传统社科领域的协同,既有利于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发展理念、策略和制度,也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在空间策略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可操作性。

项目组搭建了超越信息化视角、以智慧城市全面应对新型城市化的动态均衡研究模型,根据广义的智慧城市理解以及工作定义,构想了由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空间体系的五体系“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五个体系相互交互关联,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实现策略和措施的融合,共同构成智慧城市战略研究的总目标。

本课题依据课题申报书的进度安排,已完成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文献整理工作与子课题调研工作。课题组每月举行研讨会,交流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总课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有效地开展跨学科的协作研究。

1.3 课题阶段成果完成情况

1) 高质量学术论文41篇(原计划总计20篇,中期完成10篇)

2) 研究报告3个(原计划总计5个, 中期完成2个)

3) 书籍出版物6本,其中著作4本、译著1本、教材1本(原计划总计2本, 中期完成2本)

4)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在站博士后一名,已形成4篇博士学位论文(原计划总计培养20名, 中期完成10名)。

2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2.1子课题一 中国城市社会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1)子课题按照计划书的时间进度安排,正合理有序地推进。目前已经完成该子课题研究所要进行的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的综述整理、官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正在着手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

2)完成以顺德为案例的社区发展情况调研,已经对相关调研数据进行的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并撰写了2篇相关的论文并投稿;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并完成相应的综述,撰写了1篇综述性的论文,拟投稿;分别以地区、省、市为基本统计单元,系统收集整理了有关城和乡的官方统计数据,建立城乡差异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完成了初步的分析,并形成了2篇相关的论文初稿,正在修改完善中;有关研究成果,拟在今年的中国地理学会年会、规划学会年会等会议上宣读。

2.2子课题二 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子课题二进展:

该子课题的任务是剖析智慧城市的概念,理清它的内涵,最终对智慧城市的设计与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清晰的工作概念。

工作进展:

1)持续追踪国内外智慧城市热点,参加了三次智慧城市调研或国际会议。

2)形成约10篇/本学术成果:

①着手翻译《伟大的城市法则》(The Grand Urban Rules)和《超越智慧城市》(Beyond Smart City)两书,目前已经完成翻译初稿,并已取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书号;

② 完成《自媒体影响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研究》、《城市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思辨》、《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探悉》等研究,并正在杂志投稿中。

③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项目““形动”耦合视角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研究”(批准号:51208202)(2013.01-2015.12),在研。

3)重要观点与结论:

本子课题从城市化的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首先通过对智慧城市现象的解读,提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本文接着从社会、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革新等四方面总结了我国智慧城市的挑战。并指出,我国未来的城市化应该是“智慧的城市化”,这些挑战应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重点关注的需求。进而提出四个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应该关注的方向:关注人的发展,实现“智慧资源”共享;以新媒体为契机,释放社会力;重塑城乡职能,焕发中小企业活力;建立环境与社会的责任感,推动“精明增长”。

2.3子课题三 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

本子课题进展较为顺利,总体上完成了大部分研究任务,下一步是研究成果的发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基于软系统思想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了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内涵与主要特征;二是以中国35个主要城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三是以产业分工与智慧为主题分析了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源泉;四是对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产业智慧指数计算工作。

主要观点:①从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和舒适性四方面来回答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②通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2002年-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索洛余值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初步核算,通过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仍是以资本投资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技术的推动作用较弱,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城市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一过程,虽已完成了经济的初步转型,但智慧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③从十五时期至十一五时期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有86%的城市的产业结构已达到“三二一”型,50%的城市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其中的15个主要城市的智慧产业已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④中国城市产业智慧指数并不高,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上海以1.99得分一枝独秀,北京(1.29)、深圳(1.13)、东莞(1.10)、苏州(1.03)、广州(1.01)等五城市次之。

2.4子课题四 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

子课题之“社会管理”。本子课题团队于2011年成立,由吴克昌教授负责,成员包括1名教授(朱一中)、3名副教授(钟玉英、韩莹莹、张树旺)和3位讲师(王欧、刘红波、梅冬芳),7位成员有博士学位。团队具有在公共治理、电子政务、政治学理论、社会政策、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领导科学和公共服务等研究方向上开展团队性项目的能力。团队主攻方向是以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善城市问题。该子课题的主要任务是:搭建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体系,研究构建原则和路径、创新手段与方式等。

(1)资料搜集阶段工作已完成并形成了文献综述。通过购买、借阅和网络下载等方式搜集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和文本材料,并就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一站式政府等相关领域进行了详尽的文献综述。

(2)积极开展同外单位协同研究。为了能够真正了解政府在社会管理智慧化方面的需求,针对社会应急管理的智慧化建设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软件学院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开展协作,共同探讨社会冲突的仿真系统和决策模拟系统的建设研究。

(3)积极参加国内会议及国际会议,探讨和分享智慧城市研究的新近情况。课题组委派成员参与了3次学术研讨会,其中2次为国际会议。提交了与智慧城市社会管理相关的参会论文并汲取了其他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拓展了研究视野。

(4)公开发表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课题组已发表和被录用论文6篇,其中2篇为EI全文核心检索,3篇被CSSCI来源期刊的扩展版收录。

(5)依托该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申请立项了1个省级课题:刘红波主持,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KB07);

已形成以下初步观点

1)城市社会管理的智慧化不仅仅是手段的信息化或更新;更重要的是它在前提上确立了自由平等的公民价值,并将促进城市社会治理方式的积极转变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2)相比较工业城市而言,智慧城市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协同,社会自组织和国家他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构建有序和谐的社会。其中,政府的服务性的发展方向为一站式政府建设,社会的自主性的发展方向为社会自组织建设,只有实现两个方面的共同进步才可整体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3)研究过程中,对一站式政府的概念、特征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和提炼,对一站式政府的演进轨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系统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4)城市行政环境的变更及公共安全现状对传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探求科学、高效、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政府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智慧城市的提出与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操作空间,为有效控制公共安全事件注入新的理念和能量。从制度和技术双重维度对智慧城市进行研究,提出了智慧安全作为新型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希冀改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和无组织状态,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5子课题五 智慧城市的信息支撑系统

1)通过文献调研与资料整理,深入了解与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智慧城市信息支撑系统的建设情况与进展;

2)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一份,已出版,书名为《广东省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及政策研究》。

3)通过学生竞赛、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挖掘面向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开发、应用及运营模式,为信息支撑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2.6子课题六:智慧城市的空间体系

该子课题的重要任务是规划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体系,系统提出智慧城市的多层次空间体系及其“智慧”策略。目前该子课题已经完成了以下内容:

1)完成了城市群层面的多中心实证研究。以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为基础,结合全球城市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总结了地域功能分布的基本模式,并从区位商、职能强度、产业异同性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功能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从1996—2005年,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主要核心的生产服务业集聚城市,邻近上海的苏州、无锡成为技术密集产业集聚的城市,南京、杭州、宁波等核心城市也具有较高产业价值区段的职能,这6个城市成为了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地域;其余的城市为附加价值较低的外围区域,也是城市功能趋于非结构化的同质化区域。

2)完成了全国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研究。借鉴世界城市网络(WCN)的概念框架,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体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区位竞争不再仅依赖于线性地拓展腹地赢取空间垄断地位,而是以网络化的布局模式在核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城市节点层面,上海、北京成为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沿海的城市群则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域,内地的大部分城市处于生产性服务业链接程度相对较低的外围;在城市网络层面,城市之间关联网络中的首位效应(北京—上海的关联)非常明显。

3)完成了互联网世界中大都市地区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市民对巨型城市空间要素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材料的传播,各类媒介所建构的城市功能等级序列表征了特定群体对空间意象的选择性传递。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媒介文本中地名词频的统计分析,来探索不同的互联网媒介所蕴含的空间意象。研究发现:城市中心地段和重大事件所在地均是两类网络媒介的重要关注对象,表征了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单中心结构,但是互联网新闻文本中的空间意象更具有结构化的集中分布特征,而市民网贴文本中的空间意象则呈现出相对破碎化的离散分布特征。

二 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1 课题调研情况

依照课题进度安排,各子课题大致按照“区域——城市——社区”等三个空间层次进行案例与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广州、上海、重庆、深圳等重点城市,以及这些重点城市中的典型社区进行案例研究。

区域层面,以数据挖掘与数据整理为主要内容,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主,结合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以及省域与市域层面的年鉴进行搜集与整合,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特别是对城乡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初步的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考。此外,从区域轨道交通对城市社会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北京、天津、长春、上海、苏州、广州等城市进行了大量的交通出行调研工作。

城市层面,对广东佛山市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针对佛山强边缘弱中心的现状,通过调研,提出建构佛山城市中轴线,佛山市增强中心城区服务能力的战略设想,已经为佛山市政府采纳并且实施;对佛山南海区西片区的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进行总体调研,根据生态优先、文化领先的原则,提出城乡空间互动发展策略;对佛山南庄镇进行产业与空间分析,提出该镇产业升级、环境优化、服务提升的策略;对顺德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普查并分析,提出该区未来土地利用的策略。

社区层面,主要关注社区尺度的生态、社会与地域性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对广州芳村花地生态城进行生态与产业空间分析,进而提出该地区生态、产业、社会协同发展的空间策略;通过对岭南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的详细调研,提出广州智慧城的未来空间发展战略;同时开展佛山狮山镇产业工人的调研,提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差异化的包容外来务工人员的策略;开展清远连山县贫困山区社会调研,找出外来工输出地的人口移动规律等。

自2012年年初以来,以上调研工作总计完成调研样本2.2万人,参与工作人员超过1500人次。部分调研内容已直接发表于学科权威期刊如《城市规划学刊》与《地理学报》,EI期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

2学术交流情况

1)2012年12月3日,课题组于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城市化与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论坛。论坛邀请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蔡宇畧院士、倪明选院士、陈嘉正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林兴强教授等进行主题报告,会议围绕中国城市化、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智慧城市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

2)2013年1月27日,课题组于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智慧城市国际论坛”。论坛邀请台湾高雄大学曾梓峰教授与Dr. Ing. Bernd Streich德国教授,分别以《智慧城市永續發展中智慧向度的觀察》与《Smart Cities and Knowledge Society》为题作学术报告并展开讨论。

3)2013年7月18日,王世福教授出席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规划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副省级城市规划院联席会,以《智慧城市与新型城市化思辨》为题向来自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规划院的负责人及国内城市规划界的知名专家,以及珠三角地区的部分高校学者、专家介绍本课题项目组的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

4)2013年7月16日--7月30日参加了由台湾高雄大学创意设计与建筑系举办的荷兰、德国都市与建筑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行程总计参访了50多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开发与建筑设计案例,其中包括了各个城市在市民社会、都市更新、生态城市、未来乡村、历史保存等议题上的最新探索实践。

基础研究板块的子课题一及子课题二

2012年1月,参加北京“2012智慧城市论坛”;

2012年7月,参与广州科信局对武汉、上海的智慧城市调研;

2013年4月,参加北京“2013智慧城市论坛”;

2013年8月,参加上海“技术改变生活—新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2013技术案例研讨会;

完成“自媒体影响下的规划公众参与”调研,已形成研究报告;

子课题三 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

收集了中国大地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并从经济增长动力、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智慧城市产业指数等角度进行计算与分析

子课题四 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

(1)举办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共省内60所高校433支队伍参加,竞赛有关成果将促进我省智慧城市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2)于2013年1月和5月,举办广东省平板电视产业技术路线图专家研讨会4场(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邀请龙头企业与海峡两岸高校的专家学者研讨智慧城市下平板电视产业发展态势与关键核心技术分析。

(3)第三届华人公共管理学者论坛:公共治理与政府创新,山东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6月1日—6月3日;会议议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冲突、公共财政与政府绩效、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区域治理机制创新、环境治理)。提交了论文《网络时代政府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从碎片化服务到一站式服务》

(4)“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2年8月3日—8月4日;会议议题(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政务与政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供给、电子政务与政府能力提升、电子政务与政府绩效改进、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交了论文《一站式政府的演进轨迹与转型机理》。

(5)第二届IEEE计算机科学与服务系统国际会议(CSSS 2012),江苏南京(南京大学),2012年8月11日—8月13日;会议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通信,网络与安全 、服务科学,系统与管理 )。提交了论文《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E-government System in the Views of One-stop Service: A Solution of Systematic Interoperability》。

(6)2012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软件学院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开展协作,共同探讨社会冲突的仿真系统和决策模拟系统的建设研究。和其他单位的协同研究为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社会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子课题五 智慧城市的信息支撑系统

(1)于2013年1月和5月,举办广东省平板电视产业技术路线图专家研讨会4场(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邀请TCL、创维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以及清华、北大、中大、香港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海峡两岸高校的专家学者研讨智慧城市下平板电视产业发展态势与关键核心技术分析。相关开会成果以绘制成广东省平板电视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形成约8万字的调研报告,预计在今年九月份出版。

(2)与顺德区政府合作,举办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共省内60所高校433支队伍参加,竞赛优秀成果已在顺德区开展试点应用,竞赛的举办促进了我省智慧城市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子课题六:智慧城市的空间体系

(1) 建立的相关基础资料库、专题数据库和案例库情况构建资料库:

①完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的企业区位数据的收集,一共获取约200万家企业的区位空间数据。

②完成了巨型城市区域的高铁城际交通调研工作,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广州—佛山/深圳、长春—吉林的高铁流数据收集,一共获取问卷数据约3500份。

③通过佛山顺德的调研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资料库的建设,重点就信息技术下的城市发展、社区发展、市场运营进行了基础调研,一共获取问卷约3900余份。

(2)2012年2月赴纽约参加2012年美国地理协会年会

(3)2013年7月于深圳参加Eco-City国际工作坊,并作主旨汇报

(4)2012年获批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智慧城市视角下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导引设计》

三 代表性成果简介

3.1《创建“智慧城市”需要发挥创造性智慧》 发表于《光明日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刊

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属于概念构建期,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层面,各大媒体出现的“智慧城市”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营销的手段,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事实上,“智慧城市”应当是对城市美好前景的综合描述,技术进步是“智慧城市”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从超越技术进步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应做到,在动态均衡中创建“智慧城市”,在城乡互哺中创建“智慧城市”,在提升空间自组织能力中创建“智慧城市”。

相关成果:《释放社会力,平衡经济力》

3.2《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 发表于《规划师》杂志,被引用11次

中国的城市化既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普遍性,又具有后发展人口大国处于全球化、信息化交织的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智慧城市作为基于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型城市理念和实践,开展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该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广义智慧城市的认识、智慧城市研究的概念模型及多学科协同的研究方法准备等。

相关成果:《破解城市病不妨从信息化入手》;《亚洲伦理城市主义——一个激进的后现代视角》

3.3《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组织能力》发表于《广东建设报》,并被收录于《中国发展模式研究-各地发展经验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制造业优先,工业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提出构建城乡和谐,实现乡村的现代化,提升乡村的设施、服务等刻不容缓。乡村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以城乡一体化的方式一步步消灭乡村从而实现城市化,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对乡村的输送,而应该对乡村实现人才反哺,通过对乡村人力资源的回馈,提升乡村的自组织能力,从而提升乡村决策这一涉及面最广、参与决策人数最多的决策方式的力量。

3.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发表于《经济管理》杂志,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银行业知识型员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到有效样本225份,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情感承诺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组织情感承诺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企业对顾客的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组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最后,本文结合有关理论与实际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3.5《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与发展研究》发表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战略设计是智慧城市的顶层建构。其中,如何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进而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开发院作为创新型企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高级部门,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内容,它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于对广东20多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实地调研和考察,本文从能力、机制、平台、队伍、文化五大层面系统归纳了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和企业发展内容,以期为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提供推进参考和有益启示。

3.6《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发表于地理学权威杂志《人文地理》

城市群是区域思想影响下,随城市集聚发展,城市的功能影响范围超过行政边界,城市区域协作出现并逐步加强而产生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指出,城市群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结果,是人口、经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通过综述国内外城市群相关研究进展,本研究指出,国内城市群研究应统一概念,明确边界,尽可能获取准确的城市群统计数据,进而探究其本质特征。在深入研究产业、人口等因素对城市群的作用机制之外,还应考虑个人、经济组织和政府的影响,正视城市群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关成果:《巨型城市区域的复杂网络特征》

四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2013年3月27日,王世福教授署名文章《创建“智慧城市”需要发挥创造性智慧》刊登于光明日报十五版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光明网、新华网等重要政府媒体以及搜狐、和讯网等门户网站全文转载。

新闻报道链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227/c352106-20613882.html

2. 2013年3月23日,王世福教授署名文章《破解城市病不妨从信息化入手》刊登于广州日报,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强调信息化技术在解决快速城市化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病的重要作用,并被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重要政府媒体与网易、搜狐、凤凰网等门户网站转载

新闻报道链接:人民网,破解城市病 不妨从信息化入手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323/c159301-20889004.html

3.2012年7月19日,王世福教授参加广州日报主办《以“我爱广州”为新型城市化加油》论坛,并以《释放社会力,平衡经济力》为题发表观点,刊登于广州日报。

新闻报道链接:以“我爱广州”为新型城市化加油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7/19/content_1788005.htm

4. 2012年9月11日,王世福教授署名文章《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组织能力》刊登于《广东建设报》,并被收录于《中国发展模式研究-各地发展经验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新闻报道链接:华工王世福教授:充分发挥乡村的自组织能力, http://www.gdcic.net/GdcicIMS/Front/Message/ViewMessage.aspx?MessageId=124311

5.2012年6月17日,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张振刚教授受聘担任决策“智囊”,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言献策。

新闻报道链接:广州探路新型城市化发展,聘34位智囊挑刺 http://gd.qq.com/a/20120618/000091.htm

6.2012年8月31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广州市委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2012广州论坛?新型城市化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张振刚教授在“创新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分会场作了题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论思考”的报告,以“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为主要思路,从智慧城市的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公共支撑体系和城市空间体系五个层面对智慧城市进行了深刻剖析,获得了参会者的高度评价。

相关报道链接:广州论坛·新型城市化发展高峰论坛今举行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8/31/content_1870929.htm

7.2012年12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智慧城市学术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召开,张振刚教授为论坛致辞。

新闻报道链接:

关于举行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智慧城市”学术论坛的通知http://www.scut.edu.cn/publish2/news/AcademicEvents/17h50hg27m0hv8.html

8.2013年5月,张振刚教授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丛书》作序,出席参加了5月20日在广州召开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丛书》出版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做了精彩发言,从哲学层面、方法论层面和理论层面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二)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闻报道链接:探索新型城市化:从观念到行动http://news.hexun.com/2013-05-26/154516642.html

9.2013年6月26日,在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会议上,张振刚教授做了题为“广州城市国际化的思考”重要发言,围绕广州国际化这一议题,对广州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与定位,以及如何从创新角度推进广州国际化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与好评。

10.2013年7月,张振刚教授在湛江市委党校开展的新型城市化培训项目上担任主讲,培训授课课程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的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等,获得了积极良好的反响。

11. 2013年7月10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与广州地区五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建立“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签约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张振刚教授作为华南理工大学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并参加了相关活动。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创建“智慧城市”需要发挥创造性智慧

王世福

报纸

光明日报,2013年2月27日11版

3千字

 

2

破解城市病, 不妨从信息化入手

王世福

报纸

广州日报, 2013年3月23日.

1千字

 

3

以“我爱广州”为新型城市化加油

王世福

报纸

广州日报, 2012年7月19日

4千字

 

4

城市设计建构具有公共审美价值空间范型思考

王世福

期刊

城市规划,2013,37(3):19-23

8千字

 

5

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

王世福

期刊

规划师,2012,28(196):19-23

1千字

中国知网被引用11次

6

广佛市民地铁同城活动的空间分析

王世福,赵渺希

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2012,3:23-29

9千字

 

7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总量控制方法研究——以广州为例

费彦, 王世福

期刊

城市规划, 2012, 36(12):28-51

9千字

 

8

市场体制下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建构

费彦, 王世福

期刊

规划师, 2012, 28(6):66-69.

7千字

中国知网被引用1次

9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模式探讨

费彦, 王世福

期刊

规划师, 2012, 28(9):61-64

7千字

 

10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

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

期刊

科研管理.录用日期:2012年10月

 

 

11

企业市场创新的概念框架及其基本过程[J].科技进步与对策

张振刚,张小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录用日期:2013年4月

 

 

12

企业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张振刚,张小娟

期刊

企业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13

加快推进广东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张振刚,余传鹏,陈志明

论文集

汪一洋.广东发展蓝皮书2013.广州:广东省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278-290.

 

 

14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组织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

张振刚,余传鹏,林春培

期刊

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10千字

2012年5月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5

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院的组建与发展研究

张振刚,林春培,陈志明,余传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6期.

8千字

2012年9月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6

技术能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以金发科技为例

张振刚,郑少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录用日期:2013年4月

 

 

17

Housing Differentiation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in Nanjing, China

Liu, Y.T., He, S.J. & Wu, F.L.

期刊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64(4):554-571,2012

9千字

 

18

国内外边缘城市研究进展与述评

刘玉亭, 程慧

期刊

国际城市规划, 28(3):43-49, 2013

7.5千字

 

19

小城镇人口集聚的比较研究及其合理规模浅析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28(5):14-22, 2013

9千字

 

20

基于城市吸引力的市域总人口预测方法的完善

李嘉靖, 刘玉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28(5):71-76, 2013

7千字

 

21

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

刘玉亭, 王勇, 吴丽娟

期刊

人文地理, 28(1): 62-68, 2013

7.5千字

 

22

开发区导向的中国特色“边缘城市”的发展

程慧, 刘玉亭, 何深静

期刊

城市规划学刊,2012(6):50-57

8千字

 

23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

吴丽娟, 刘玉亭, 程慧

期刊

经济地理, 2012(4): 113-118

8千字

 

24

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研究

刘玉亭, 王勇, 黄忠庆

期刊

规划师, 2012(7): 63-67,86

7千字

 

25

Evolving enclave urbanism in China and its socio-spatial implications, the case of Guangzhou

He, Shenjing

期刊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14(3):243-275,2013

9千字

 

26

Two waves of gentrification and emerging rights issues in Guangzhou, China

He Shenjing

期刊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4(12):2817 – 2833,2013

8.5千字

 

27

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优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邓昭华

期刊

《南方建筑》2013.2

8千字

 

28

广东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格局研究

丁焕峰

期刊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80—85

9千字

 

29

TRIZ技术系统演进视角的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架构研究

李牧楠

期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9 (2):309-318. (EI-JA)

9千字

 

30

Co-opetition Pricing Gam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Incomplete Information Cournot Model

李牧楠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Vol. 4, No. 18, pp. 424 ~ 432, 2012. (EI-JA)

8千字

 

31

A novel method of model composite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李牧楠

期刊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2, 8, Vol 4, No. 15:317-324.(EI-JA)。

7千字

 

32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WH migration model.

李牧楠

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WCICA. 2012,8, vol.2,pp:4016-4019.(EI-CA)

6千字

 

33

广州亚运会区域关联相应的信息流的表征

赵渺希、窦飞宇

期刊

《城乡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6

15千字

 

34

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媒介表征

赵渺希、刘欢

期刊

人文地理,2012,27(5):36-41,82

8千字

 

35

基于SD法的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研究

赵渺希、林韵盈、徐露

期刊

南方建筑,2012,1:43-45

7千字

 

36

全球化进程中长三角区域城市间功能关系的演进

赵渺希

期刊

经济地理,2012,32(3):50-56

9千字

 

37

基于地铁出行的广佛城市功能联系研究

赵渺希、王世福、张小星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152-158

9千字

 

38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

赵渺希、刘铮

期刊

城市规划,2012,301(9):23-28,33

9千字

 

39

长吉区域一体化的城际轨道交通出行表征

赵渺希、刘珺、陈 晨

期刊

城市观察,2012,5:86-95

8千字

 

40

巨型城市区域的复杂网络特征

赵渺希,朵朵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8千字

 

41

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城镇空间感知差异

赵渺希,邵琳

期刊

旅游科学,2013.4

9千字

 

42

建筑业务视角下珠三角区域的功能联系研究

赵渺希

期刊

南方建筑,2013,3

7千字

 

43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特征

吴康方创琳赵渺希陈晨

期刊

地理学报,2013,2

12千字

 

44

广东省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促进政策研究

章熙春、   徐向民

著作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书号ISBN 978-7-5623-3468-3

120千字

获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成果鉴定

45

创新型企业创新路线图制定的理论与实践

张振刚

著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305千字

 

46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南(第2版)

张振刚

著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320千字

 

47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指南

张振刚

著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296千字

 

48

《城乡规划导论》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系

教材编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80千字

 

49

《亚洲伦理城市主义》

林少伟著,王世福,刘玉亭译.

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63千字

 

50

肇庆城市特色研究报告

课题组

报告

 

20千字

 

51

佛山新城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研究报告

课题组

报告

 

20千字

 

52

顺德城市风貌研究报告

课题组

报告

 

30千字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