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4年02月12日16:35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突出农民工文化需求和与之相关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调查总结,采取“需求与供给”相对应的分析框架,研究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的特点,特别是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变化,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尺度衡量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突出“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一主线的探讨,突出分析实现这一过程的政府行政责任范畴、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社会合作机制和产品服务供应系统,提出新的经验研究和可行的政策思路与建议。截止2013年7月,本课题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顺利,各子课题按照预期的要求和计划开展研究:

(一)子课题之一:理论、制度与实践——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本子课题就整体研究提出一个主题报告,明确整个课题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点和实践路径,因此本子课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子课题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总体上是要在其他各子课题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故本子课题目前主要围绕农民工问题开展深度调查和访谈,已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访谈了101位农民工,形成调研访谈,提炼为调研论文,并在《南方日报》刊载《101位劳务工他们在想什么?》,对本项目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路径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

(二)子课题之二: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本子课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修订,设计了包含300多个变量的调查问卷,同时设计了抽样方案和具体调查实施方案,并于6月底开始,在深圳、广州和东莞展开实地调查。本项目实地调查采用一对一访问的方式,调查对象界定为“农民工”。目前已经在深圳市10个区完成深圳市的抽样调查2400份有效问卷的访问,广州市完成了800份问卷调查,东莞市也完成800份问卷调查。至目前问卷调查已全部完成,并开始数据库设计,将于8月10日前完成全部问卷调查的数据录入工作。预期在2013年11月底完成《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初稿,在此基础上完成数篇研究论文及成果要报。

(三)子课题之三:网络媒体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

经本子课题组多次会议及踩点,本子课题已按职业、地理位置、文化及媒体发展情况等变量在深圳不同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确定了多个重点调研社区。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过程中。调研数据正在继续搜集,其中部分小规模问卷调查已完成,并写出论文,通过评审正在等待出版。主要成果包括对微博公共性的探讨、微信使用因社会阶层差异而发挥不同功能、网吧与网游的管理政策、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对音乐、视频、阅读的供给与需求研究等。除了学术成果,本子课题还促成重D音工人乐队来深圳大学演出,观众包括来自各重点调研社区的近两百位打工者,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步入高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下阶段本子课题组调研将进一步集中于新生代农民工使用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的情况。在上阶段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身份认同、公共领域、特别是文化政策相关议题。

(四)子课题之四: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政府责任及考核指标研究

本子课题按照本课题研究的有关要求及子课题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研究计划。目前,本子课题已完成的计划任务有:(1)前期资料收集阶段结束,资料分为三类,国内外著作类、国内外论文类、调研报告类,共有相关著作约15本,论文及调研报告40余篇;(2)本地调研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其中包括对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本地企业的调研、访谈;(3)中期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计有《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近10篇论文发表或即将出刊。

下一步,本子课题将按照研究计划进入深度调研及初稿写作阶段——根据已经列出的提纲分工合作,各成员负责各个章节的写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及补充调研。

(五)子课题之五: 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研究

本子课题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业已完成,去相关政府部门如财政系统、劳动人事系统调研工作也进入尾声,目前正在进行资料及数据分析工作。初步的主论证报告正在写作,争取在10月完成主论证报告,并据此开展下一步的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和支持的研究和讨论。

(六)子课题之六: 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按照课题组研究计划,本子课题首先开展大量的调研和考察,主要是去深圳市各区的工会、街道办工会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和访谈,主要就企业员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情况、企业工会在提供文化服务方面的责任、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享用和参与、农民工对文化服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引导农民工心理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等做了考察和了解。

(七)子课题之七: 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

本子课题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有关供给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资料作为分析材料,待课题组农民工文化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出来之后将进行深入研究。本子课题目前已初步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由于受资料所限,目前主要对中国部分省市的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及问题做了分析探讨,但也基本反映出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状况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身的,有些则涉及范围更广的制度设计背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上做更深入的探讨。目前,本子课题先在理论上对农民工文化需求做了分析分类,建立了针对农民工公共文化供给内容的设计,预计后期研究还要将进一步归纳完善。本阶段,重要的进展是确立了供给链上——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组织间的结构安排及相应的互动机制,及建立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混合供给模型。这一模型中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目前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国情深入探讨可行性。

本子课题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2013年内召开与农民工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相关的学术沙龙或小型研讨会,探讨相关制度设计的可行性。

二、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调研情况

2012年7月,项目组在首席专家吴予敏教授的带领下,考察和参观了深圳广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广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的成立缘于深圳市政府的民生工程——“180工程”,即利用IPTV解决深圳市180万农民工看电视难的问题,并在2011年底开通了第一个工业区IPTV服务,2012年2月23日开始面向全市3000户进行商业试运营。调研及考察内容主要有:双方就《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项目与深圳市农民文化服务工程“180工程”对接、项目研究与农民工文化新媒体频道节目研究与栏目制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并就双方进行合作进行了意向性的协商和探讨。

2012年10月,项目组于晓峰副研究员与湖南省绿光明工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王建军先生会谈。湖南省绿光明工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民工文化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全国的农民工提供教育、文化、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服务。该公司推出的农民工样板工程“绿光文化工程”旨在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服务。双方就将来可能的合作方向和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2012年12月,毛少莹研究员、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刘洪霞副研究员等前往深圳知名企业富士康公司调研,并开展大量的深度访谈,就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职业心理及文化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访谈。

2013年1月,项目组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和王琛副教授等赴深圳市蛇口街道总工会调研,在街道总工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三家企业,主要了解企业员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情况,企业工会在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做了哪些事情,遇到哪些困难。

2013年3月,项目组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和王琛副教授等赴深圳市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服务中心调研,主要了解了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参与、外来人口服务等情况。

2013年4月,项目组在首席专家吴予敏教授率领下前往深圳市总工会进行课题调研工作。针对深圳市农民工的工会工作,深圳市总工会介绍了近年来深圳市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首先从工会的枢纽职能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市总工会在“新市民,新工人”理念指导下展开的一系列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益广告宣传。其次介绍了市总工会为农民工组建工会、维护权益等工作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最后也谈到工会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存在的困难,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经济保持发展和增长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项目组就深圳市农民工基本状况、深圳市关于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改革、深圳市对于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供给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和了解,为项目组进一步的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指导。

2013年4月,项目组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和王琛副教授等赴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调研,主要了解了农民工对文化服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

2013年5月,毛少莹研究员、刘洪霞副研究员前往立维柯科技公司工会调研,就工会工作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进行考察和了解。

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项目组丁未教授、邱林川教授和刘晓燕副教授等按职业、地理位置、文化及媒体发展情况等变量在深圳不同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确定了四个重点调研社区,分别对深圳的白石洲、龙井村点(针对特区内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龙华点(特区外制造业农民工群体)、大浪点(特区外混杂型农民工群体)、布吉点(特区内外交界处的建筑装修业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抽样调研和深度访谈,主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对音乐、视频、阅读的供给与需求等。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项目组周林刚教授等前往深圳各区及东莞等地开展深度调查和访谈,目前已在深圳、东莞等地访谈了101位农民工,形成调研报告,并在《南方日报》刊载《101位劳务工他们在想什么?》,就本研究课题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路径展开探讨。

2013年3-7月,项目组在首席专家吴予敏教授的带领下,总结分析调研资料,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最后设计了调研抽样方案和具体调查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对象为涵盖生产性企业、服务性、建筑业及其它劳动集中行业的农民工、调研总量为4000人,包含300多个变量的调查问卷,其中深圳文化生活需求调研(2400份)、广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800份)、东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800份)。目前问卷现场调研已结束,正进入数据分析整理阶段。

(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2012年6-9月,重点开展了前期文献和数据研究工作,汇集迄今为止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学术专著(46部)、学术论文(190篇)、博硕学位论文(22篇)、机构研究报告(35部)、相关文件和法规等(12件/部),国外相关英文文献学术专著(8部),学术论文(45篇),建立课题组共享的信息资源库,信息互通有无,同时积极关注新近出版和刊发的相关文献资料。

此外,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不同,积极整理和推荐相关研究文献,方便各子课题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

(三)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2年5月18日项目组精心组织了开题报告会。由全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教授、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南大学凌继尧教授、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蔡禾教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发玉教授、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姜安教授等著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组所作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和领导认为,课题组充分利用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践经验,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问题意识突出,研究目标明确,可望经过扎实的经验研究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深圳大学近年来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思路明确,措施得力,连续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反映了该校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开始发力。希望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更有效地凝练学术方向,更有力地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社科研究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术创造力和影响力。

2012年6-7月,项目组召开多次会议,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主要包括(1)讨论研究核心概念,确定本项目综合调研计划思路;(2)研讨各子项目研究计划及目标管理;(3)讨论项目运行管理模式、文献资料和经费管理办法;(4)确定了以深圳地区为主要调研区域的调研方案,并开展实地调研。

2012年12月29日,项目组举办第四届深圳学术年会(2012)“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商学院、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深圳社科院和深圳大学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就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本次研讨会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来自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毛少莹研究员、深圳大学王晓华教授、复旦大学周葆华副教授、深圳大学丁未教授和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张昕就“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主题做了相关报告。报告内容多是从农民工文化需求入手,从影响外来劳务工幸福感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意见表达及信息需求方面,分析调查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研讨会休息阶段,与会代表观看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学生拍摄创作的纪录短片并荣获“青春中国——大学生纪录短片征集计划”评委会特别奖《女保安》,反映的是一个新生代的农民工——女保安的感情故事和工作生活。研讨会第二阶段,来自深圳大学周林刚教授、劳资关系发展论坛吉峰先生、广东商学院刘佐太教授及深圳社会科学院王为理研究员就“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题做了主题发言。吴予敏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做了专业点评及闭幕总结。他指出,农民工问题是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的问题,首先要对问题的研究对象有结构性的把握,此次研讨会对此达成共识,渐有雏形;其次,对问题要有聚焦,要聚焦在一个点上,即文化需求与文化公共需求供给关系上;再次,要对问题进行细化,研究层次、研究材料都要细化;最后是要对问题进行深化,发现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达到研究目的。因此,他认为深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公共文化供给指标体系的设计,2.通过制度性改革破除现存制度的某些障碍,3.找到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有效供给的方案。

2012年12月14-15日,项目组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合作,在上海召开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国际学术论坛上,提出系列专题报告:香港中文大学邱林川教授的专题报告《新生代农民工与信息城市》(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丁未教授的专题报告《网络社会与自我认同——以深圳的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为个案》(项目组成员)、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王琛副教授的专题报告《少数民族外来工与传播科技》(项目组成员)。这一组论文报告的专题内容是:立足深圳这个独特的城市状况进行分析。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一个靠移山填海平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今天,这个城市有着全中国最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其IT产业尤其是手机制造业不仅位居中国第一,而且也是世界重要的IT技术生产、供应和外贸基地。从信息化城市角度看,深圳无疑是中国信息化城市的龙头。但是,这也是一个流动人口占总人口将近90%的城市,它的主要GDP由这些被称为“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所创造;在这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精英的分化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区隔,似乎象征着新兴的信息化城市与庞大的农业人口之间暂时无法弥合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全球化的今天急于寻找自己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城市,它生机勃勃的表相之下,流露着高度焦虑这一现代城市特有的症候。因此,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有效沟通渠道的建立,都离不开“传播”两字;而深圳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信息化城市,理应为可沟通城市作出自己的榜样。

2012年5月10日至11日,项目组吴予敏教授、刘佐太教授应邀前往浙江省东阳市参加由文化部主办、浙江省东阳市承办的“全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社会文化工作的领导、各地区负责人、全国农民工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共180人。文化部杨志今副部长、文化部社文司于群司长及文化部、浙江省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比较集中的展示了全国各地开展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对项目组考察全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状况颇有助益。

2012年7月,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参加中国社会学年会(银川),并在“移民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探索”分论坛做主题演讲,就深圳的移民(包括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展开理论分析和探讨。

2013年7月,周林刚教授、徐道稳教授参加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贵阳),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探索”、“流动人口与城市融合”等分论坛做主题演讲,探讨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和城市融入问题。

(四)国际合作

项目组负责人吴予敏教授利用出访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机会,多次和这些国家的大学及学术机构就国际劳工移民等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并积极收集资料和文献;项目组成员邱林川教授、丁未教授、周裕琼教授和尹连根副教授多次出国参加学术活动及访学,包括美、法、英、爱尔兰等国家,合作交流的大学有斯特拉斯堡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掌握了大量国际劳工移民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上述国际交流及合作,极大的促进了项目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简介

1.吴予敏、朱超勤:《新生代农民工QQ使用与社会资本之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调研报告,2013年6月。

调研报告认为随着农民向城市大量迁移至今,农民工群体内部开始出现代际差异。成长于在改革开放环境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较高,对家乡的认同更为淡薄,向往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但是他们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意愿与城市生活的弱势地位形成反差。然而,身处信息化时代的他们对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型媒介的主动采纳率较高,其中对社交软件QQ的使用成为他们信息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可以将原有的社会关系移植到QQ中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QQ的不同加好友功能进一步拓展在线的社会关系,QQ为他们重构社会网络,获取社会支持,进而提升其城市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调研报告采取社会网络的研究视角,选取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他们的QQ使用与社会资本获得之间的关系,即(1)新生代农民工使用QQ建构的虚拟社会网络与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现实社会网络是否存在差异,使得其QQ的线上社会资本要高于线下社会资本?(2)新生代农民工如何才能获得更高的线上社会资本,其QQ使用行为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与其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周林刚:《101位劳务工他们在想什么?》,《南方日报》,2013年7月15日。

通过对珠三角101位劳务工的深度访谈,就劳务工的生存状况、社会心理、收入分配和文化需求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劳务工问题形成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政府支持的方向,对本项目研究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路径的探索带有引导性的作用。

3.“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项目组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最后设计了调研抽样方案和具体调查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对象为涵盖生产性企业、服务性、建筑业及其它劳动集中行业的农民工、调研总量为4000人,包含300多个变量的调查问卷,包括“深圳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广州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东莞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抽样调查的实施,为整个项目组研究提供了内容主题、数据基础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突破性的意义。

4.Jack Linchuan Qiu:Network Societies and Internet Studies: Rethinking Space, Time, and Labor, William Dutton (ed). (2013).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ternet Stud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邱林川教授在回顾文献基础上,结合近年深圳信息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深圳信息城市建设的主要人群,在包括网络建设、产品制造、服务提供、内容消费、文化参与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由此提出几个关键问题:信息城市的崛起一定代表工业城市的没落吗?信息城市社会的主体除了精英,是否可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是,怎样包容能达致多元主体的共赢局面?此过程中,各级政府能扮演怎样的角色?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什么是和他们最息息相关的新型信息媒体?他们在参与信息城市的过程中,面临怎样的问题,最需要怎样的公共文化政策支持?这些问题是研究当今中国信息城市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将结合深圳实际,进行初步探讨和反思。

5.丁未:《流动的家园——网络社会下的另一种媒介化生存》,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即出)。

自我认同被吉登斯等社会学家认为是现代性社会的产物,它来自现代社会时空关系转化之后因脱域(disembedding)而造成的信任危机和现代人的反思性特征。曼纽?卡斯特在20世纪末提出了网络社会这一概念,不仅是想强调信息技术范式下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再建,而且他预言了网络与自我(Net/Self)之间将出现深刻的分裂,这也意味着在网络社会,自我认同将呈现更加复杂、更具抗争性的特征。循着这些理论轨迹,作者试图探讨在传播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品足以令城市流动人口(例如作者长期关注的深圳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形成自己的社会网络的同时,为何他们长期生活于现代城市,却又禁锢于传统乡土的社会关系网络,这其中文化、制度、劳资关系、社区结构等因素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与此同时,这种传统的社会网络与他们的身份认同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此外,城市生活和新媒体技术的社交性如何开始侵蚀他们的信任与两性关系,从而令他们在对现代城市进行反思甚至抵制的同时,强化了他们对乡土身份的浪漫化想像和回归的渴望。对此,或许城市应该做出真正的反思与改进。

6.王为理、任珺:《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析》,《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即出)

论文从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及问题入手,探讨农民工基本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确立供给链上——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组织间的结构安排及相应的互动机制,建立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混合供给模式,保障农民工拥有平等的文化发展机会及权利。间接研究成果包括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内容,如公民文化参与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公共文化的公共治理问题等等,农民工虽然是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放在公共政策中,特殊群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也同样需要关注公民参与、治理及供给绩效等。

四、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从2012年5月起,累计向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发送《工作简报》7份,分别为:文化部主办全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情况通报;《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情况通报;《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工作会议情况通报;深圳市总工会调研情况通报;“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会议情况通报;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讨会情况通报;“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调查问卷的形成及实施方案确定情况通报。

项目组前期主要进行的是文献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进而是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大量的成果及论文都在酝酿及完成的过程之中,下半年将迎来成果的丰收期。2013年9-10月,将进行《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数据整理报告发布会、为项目组成员丁未教授的专著《流动的家园——网络社会下的另一种媒介化生存》召开出版发行会。2013年11月,将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等成果。

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字数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1

101位劳务工他们在想什么?

 

周林刚

调研论文

《南方日报》2013-07-15

1万

《南方日报》为广东省委机关报,调研论文的核发有着政策引导和示范的意义

2

Network Societies and Internet Studies: Rethinking Space, Time, and Labor,

Jack Linchuan Qiu

论文

William Dutton (ed). (2013).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ternet Stud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万

 

3

Cybercafés in China: Community Access beyond Gaming and Crackdowns

Jack Linchuan Qiu

论文

Library Trends 2013年底出刊

0.8万

SSCI

4

超越网游与控制,看网吧的社区接入角色

邱林川

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3期

0.5万

CSSCI

5

结构·呈现·互动: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

尹连根

论文

《新闻大学》2013年第2期

0.7万

CSSCI

6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毛少莹

论文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0.5万

 

7

2012年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毛少莹、杨立青

论文

《2012深圳文化发展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万

 

8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与制度安排

毛少莹

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万

 

9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

毛少莹

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5万

 

10

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经验

毛少莹、陈鸣

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2万

 

11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

杨立青

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8万

 

12

公共治理与文化参与

杨立青

论文

《2013年深圳文化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0.75万

 

13

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和公共政策干预

徐道稳

论文

《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万

 

14

社会工作者就业准入制度研究

 

徐道稳

论文

民政部2013年民政论坛

1.5万

获2013年度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15

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析

王为理、

任珺

论文

《学术研究》2013年第8期

0.9万

CSSCI

16

文化治理推动文化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任珺

论文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3)》,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0.75万

 

17

欧洲文化治理政策实践

任珺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6日

0.5万

 

18

当代西方文化政策价值取向及政策选择

任珺

论文

《文化战略与管理》(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0.95万

 

19

公民文化参与和公共文化管理创新

刘红娟

、任珺

论文

《文化创造活力与城市文化实力——2013年深圳文化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万

 

2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测度及绩效评估

任珺

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5万

 

21

捷径的狂想: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及对社会网络的想象

张昕

论文

《今传媒》2013年10期

0.5万

 

2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

刘佑铭

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3期

 

1.06万

CSSCI

23

财政分权激励与土地财政、保障性住房的内在逻辑及其调整

王根贤

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0.85万

CSSCI

24

理性预期还是适应性预期

陈淼

论文

《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1.2万

CSSCI

25

新生代农民工QQ使用与社会资本之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

吴予敏、朱超勤

调研报告

 

3.5万

 

26

新生代打工妹手机消费与身份认同研究——以深圳服务行业为例

丁未、王婷

调研报告

 

3万

 

27

深圳新生代工人音乐供需与身份认同研究

刘晓燕、程醉、袁倩洁、陈尚、陈爽、陈胤、许泽丹

调研报告

 

3万

 

28

深圳市新生代工人视频需求与供给研究

刘晓燕、黄素雯、曾 瑜、许卓佳、杨思禹、王洁茹、陈 婷

调研报告

 

3万

 

29

深圳市新生代工人阅读供给与阅读需求研究

刘晓燕、何顺贵、叶佳蕙、李家安、刘力、黄欣、常迪

调研报告

 

3万

 

30

深圳市工会工作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毛少莹、刘洪霞

调研报告

 

0.8万

 

31

城中村文化的结构与变迁——以深圳为例

田欢

调研报告

 

1.1万

 

32

非政府文化资源的利用整合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杨立青等

调研报告

部分发表于《深圳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

4.5万

 

33

他们在想什么:101位劳务工的深度调查

周林刚等

访谈

 

45万

 

34

关于对富士康工会的访谈

刘洪霞、熊秋悦

访谈

 

2万

 

35

关于对立维柯科技公司工会的访谈

熊秋悦

访谈

 

1万

 

36

《女保安》

郭熙志、陈惠芳、韦佩欣、严菲菲、庞文超、

纪录短片

首届“青春中国——大学生纪录短片征集计划”

30分钟

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联合颁发“特别奖”

(课题组供稿)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