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目前已基本完成研究计划从开题到基础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各个子课题已经进入主体工程的研究中,大致建立起了统一的体例,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认识,并制成了比较可行的研究纲目,为接下来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此间,课题组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搜集整理等途径,充分掌握基础研究所需的各类材料;并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就所需的各项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同时和外地学者及国外学者进行密切交流,就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讨论,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及时改进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课题组的统筹安排下,各个子课题已经开始了各个部分和问题的研究,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内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共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围绕马王堆汉帛、郭店楚简、上博楚简、北大汉简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出土简帛展开了综合研究,在充分解读出土简帛文献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展示了简帛文献为我们提供的古代哲学思想的新视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在此前阶段的基础上展开中心研究工作,就课题的各个重要部分展开攻关,并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同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阶段性成果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发或出版时间 | 字数 | 转载、引用、获奖等情况 | 
| 1 | 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思想世界新视野(上下) | 王中江 | 论文 | 《学术月刊》,2012年第9、10期 | 16000 | 
 | 
| 2 | 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 王中江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 22000 | 
 | 
| 3 | 北大汉简《老子》的某些特征 | 王中江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16000 | 
 | 
| 4 | 《诗》学与心性学的开展 | 王博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12000 | 
 | 
| 5 | “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 | 梁涛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 12000 | 
 | 
| 6 | 二重证据法: 疑古与释古之间——以近年出土文献研究为例 | 梁涛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12000 | 
 | 
| 7 | “二重证据法”与古书的反思 | 梁涛 白立超 | 论文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 8000 | 
 | 
| 8 | “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北大简《老子》研究的一条进路 | 曹峰 | 论文 | 《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3期 | 12000 | 
 | 
| 9 |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黄老道家研究 | 曹峰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12000 | 
 | 
| 10 | 先秦思想多元性及其研究方法论问题——以新出楚简文献为契机 | 曹峰 | 论文 | 《史学月刊》2012第12期。 | 7500 | 
 | 
| 11 | 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刍议 | 曹峰 | 论文 | 《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 9500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3期。 | 
| 12 | 《恒先》的气论:一种新的万物生成动力模式 | 曹峰 | 论文 | 《哲学研究》2012年第5期。 | 14000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2年第8期。 | 
| 13 | 出土早期易学材料与《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 | 丁四新 | 论文 | 《社会科学战线》,2012 年第12 期 | 14000 | 
 | 
| 14 | “察一”(“察道”)的工夫与功用——论楚竹书《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的哲学思想 | 丁四新 | 论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1期 | 15000 | 
 | 
| 15 | 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变及其与“思想”之相互作用 | 丁四新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 年第2期 | 14000 | 被引频次1 | 
| 16 | 《古书通例》补论 | 李锐 | 论文 | (香港)《人文中国学报》第十八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 16000 | 
 | 
| 17 | 对出土简帛古书学派判定的思索 | 李锐 | 论文 | 《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 | 12000 | 
 | 
| 18 | 子学与经学的传承比较 | 李锐 | 论文 | 《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 11000 | 
 | 
| 19 | 对出土简帛古书学派判定的思索 | 李锐 | 论文 | 《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 | 12000 | 
 | 
| 20 | 北大汉简《老子》初研 | 李锐 | 论文 | 《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3期 | 12000 | 
 | 
| 21 | 从《周易》的角度看《保训》《中庸》的“中” | 欧阳祯人(张杰) | 论文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03期 | 12000 | 
 | 
| 22 | 《匿简之际——以简帛〈五行〉篇为中心》 | 孟庆楠 | 论文 | 《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2期 | 8000 | 
 | 
| 23 | 出土简帛文献与先秦思想世界 | 丁四新;王博;曹峰;梁涛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 22000 | 
 |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