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丝绸之路申遗与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张安福2014年01月15日10:38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要重点突出文物部门保护文物古迹的专业职能,对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能进行严格界定,进而形成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丝绸之路申遗”是跨国合作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重大工程。2012年9月,中国国家文物局更新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跨国申遗中国遗址点入围”,丝绸之路新疆段有北庭故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千佛洞等6处历史文化资源入围,其中5处位于天山南麓的环塔里木地区。如何系统调查整理和保护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丝绸之路申遗的关键。

丝绸之路申遗新疆段需系统整理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

“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历经两年时间对丝绸之路中道、南道的古城址,如唐焉耆都督府统治博格达沁古城、汉“龟兹故城”及唐安西都护府旧址龟兹古城等;烽燧,如闻名西域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汉时的孔雀河烽燧群等;宗教遗址,如西域现存最小佛寺达玛沟托普鲁克墩小佛寺、莫尔佛塔等;墓葬遗址,如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资料信息收集,但在资源整理的标准化、文化古迹历史底蕴的挖掘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因此,可以按照丝绸之路申遗的国际化标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多学科的调查与研究,采集数据影像、建立缩微模型、完善电子档案,形成相对完善的资料汇集与信息数据库,为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工程夯实基础。

丝绸之路申遗保障需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纳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面对全球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新疆也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在推进“三化”建设的进程中,务必要把历史文化遗存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切实协调好文化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审慎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和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新疆文物古迹众多,同时也是一个油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所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涉及新疆经济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虽然油气矿产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油气矿产资源具有可替代性,而历史文化资源是唯一的,一旦破坏,就无可替代。所以,需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与能源开发发生矛盾时,审慎取舍。

其次,要重视农业开发中文化资源的保护。绿洲农业开发中,民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是重中之重,要防止为了增加绿洲用地而将文化遗存破坏甚至全部损毁的现象出现。在绿洲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物遗迹的周边地区,要慎重建设水库、水窖等影响地下水位上升的工程;同时,大力推广新疆先进的滴灌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尤其要重视排碱渠等设施的建设,防止因水位上升和盐碱化而破坏历史文物古迹。

再次,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减少对历史文化古迹的破坏。要从源头上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不要为短期内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所诱惑,减少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尤其要重视工业排放的酸性气体和被污染的水质对环塔里木土质历史文化遗迹的破坏。从世界范围看,即使是混凝土质地的文物古迹,一旦被破坏,修复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如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治污复原工作,目前仍在进行。

丝绸之路申遗关键是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制度

在现今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亟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制度,加大丝绸之路新疆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

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制度,强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完善的保护制度是历史文化资源得以长期保护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有些地方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联署办公,许多历史遗存甚至由旅游局管理,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文物保护。因此,要重点突出文物部门保护文物古迹的专业职能,对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能进行严格界定,进而形成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互补,确保经济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均衡发展。文物保护需要国家和地方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合理行使政府权力,同步进行经济持续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同时,要切实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尽量减少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功利性、应急性,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的危机感,在保持历史文化资源真实性的前提下,科学运用现代化手段,达到保护、修缮、还原历史的目标,进而做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并行不悖。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首席专家、石河子大学教授)

(责编: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