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邓伟志:带着新理念走进改革“深水区”

2014年01月06日08:49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带着新理念走进改革“深水区”

  近来在中国人的话语中,改革“深水区”是一个高频词。由于在“深水区”是看不见石头的,因此,加强对改革“深水区”的理论研究,提出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摸到石头”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要更加强调: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最大多数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为第一要素的人要有生产技能,还要有与生产技能密不可分的人的素质。如果生产上去了,人的素质下来了,那也是背离了改革目的的。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骂的不大会是“肉”,而最可能是因为忽视改革目的而导致的社会失范。

  在看到社会失范问题以后,尤其是在端正了改革目的以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从源头上抓起”。这是很有见地的。从源头上抓起,事半功倍;不从源头上抓起,事倍功半。在走进“深水区”时更要注意从源头上抓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源头在哪里?长期以来我们是不是从源头上抓起了?如果是从源头上抓起了,为什么没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门口设置岗哨,不能不认为是对儿童的关心;在医护人员办公室请保安把门,也不能不认为是爱护医护人员。可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绝不是从源头上抓起。那么,引发社会冲突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在于社会结构不匀称。我们的城乡差距过大、地区差距过大、阶层差距过大,一句话,贫富差距过大。马克思和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阐述过“差距就是矛盾”,差距过大就会酿成社会冲突。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占有上的差距,会拉大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上的差距,有时还会表现为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当然,大量的是在尊严上的差距。在尊严上的差距一旦拉大,就是移干柴近烈火,离过激行动就不远了。因此,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一定要从社会结构这个源头上抓起。深化改革找到了源头,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把下一步改革比作“深水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深”者难也。为什么难?说白了,是因为深化改革的举措会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触动某些人的“将”得利益。常言道“利令智昏”,是利益把一些人变成了改革的绊脚石。

  当然,深与浅是相比较而言的。有些水未必深,只因水质不好,才觉得深。“深水区”对于游泳高手来讲,是“到中流击水”的好水域。完全可以相信,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我们会把“进水”“用水”“排水”的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与农民的现代化问题研究”负责人、上海大学教授)

(责编:赵晶、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