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成果简介

2013年11月20日16:09

由西藏社科院孙勇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批准号08&ZD051)已于2012年6月结项。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边疆地区,在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方面具有特殊地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西藏在国家整体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助达赖分裂主义势力,以西藏地缘优势来为他们各自国家的国际战略利益服务,这是当代西藏政治地位能够凸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国内其他民族地区相比,西藏的民族、宗教以及反分裂斗争的特殊性,使得西藏的政治地位凸现出来。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的干扰和破坏下,拉萨多次发生骚乱,影响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3?14”事件,对西藏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反华势力与达赖集团相互勾结,一直从事分裂我国的破坏活动,是西藏社会不稳定最直接的因素。在多次骚乱中,其利用狭隘的民族意识和极端的宗教意识蛊惑人心,策动一些寺庙不法僧尼参与骚乱,诱惑一些民众参与,极大地破坏了西藏地区的民族团结关系和社会稳定。自2002年以来,虽然达赖方面与中央政府进行接触商谈过9次,但因达赖方面没有诚意,双方共同基础缺失严重,至今未果。目前,国际一些反华势力和对我国持有政治偏见的人士,依然支持达赖集团分裂我国,继续鼓励达赖集团搞“西藏独立”,而达赖集团内部也出现复杂情况,派系倾轧,加之达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流亡势力内部换届之后,事实上进入了“后达赖时期”,西藏与相邻省藏区应对分裂的情形将更加复杂,影响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的情形也将更加复杂。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的时期,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但也遇到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西藏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西藏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西方一些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颠覆,始终把西藏作为“分化”、“西化”我国的突破口;达赖集团也没有放弃恢复昔日统治地位的梦想,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我国在新世纪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重重困难;新世纪西藏要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走进全国的前列也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在西藏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维护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社会稳定,是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继续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无从发展,更无从科学发展。作为近代以来一直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染指的西藏民族地区,其稳定与发展更为重要,中央对西藏特殊的关怀,每一项政策都会牵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反华”、达赖集团“独立”的两根神经。研究西藏的社会稳定,实质上就是研究西藏的发展。西藏稳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西藏发展就不存在大的问题。从近代以来,西藏社会稳定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它既关联到国家的整体稳定与发展,也具体到西藏社会的方方面面。本项目研究就是要找准西藏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分析清楚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原因,找出能从源头上解决西藏社会问题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的对策,为实现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起到“思想库”应有的作用。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问题从理论上看,要上升到国家边疆战略的层面,对外涉及世界大国博弈的获胜,对内涉及新的边疆治理政策的实施;从实际操作上看,维护西藏社会稳定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边疆治理的体制机制,涉及中央治边政策策略以及西藏地方在经济、民族、宗教、意识形态、法制、涉外、干部、基层组织建设、援藏工作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本项目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个切合西藏实际的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具有综合性质的长效机制,为决策层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对策建议

本项目的成果最终形式为专著《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和《维护地藏地区社会稳定调研报告》两项内容。

(一)《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专著简介

该专著共包括绪论和十个章节的内容。本研究成果贯穿了从国家高层战略进行西藏社会稳定以及边疆问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的主线,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世界博弈中的西藏战略地位以及国家战略与西藏社会稳定、边疆治理中的西藏社会稳定和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工作对策三个方面。

第一,将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置于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中展开研究。西藏社会稳定问题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边疆问题,自近代殖民国家、帝国主义国家觊觎西藏地区以来,这一地区就成为国家安全隐患的区域之一,倾注了历代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由于西藏处在世界大国博弈的欧亚板块腹心地,所以从近代以来这一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区域。在近现代史上,英国、俄国、德国、日本、美国等都不同程度地介入我国西藏地区的事务,制造了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培植代理人势力,一直致力于分裂西藏,造成西藏地区近代以来的社会动荡。在当今西藏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骚乱事件,都是大国尤其是美国插手的结果。本项目研究中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以来尤其是当前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国际根因。本课题研究提出了西藏地区在世界大国的博弈中是我国领土边疆、地理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以及利益边疆和战略边疆的结合部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美国事实上把我国西藏作为了它的“前出边疆”的观点,与我争夺西藏这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地区成为必然,西藏地区社会出现不稳定状况在所难免。该内容主要集中在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九章中予以阐述。

第二,将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置于国家战略中展开研究。由于西藏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西藏社会稳定问题不是一般的区域性社会稳定问题,而是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社会稳定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实现国家政权交替的过程中,西藏地区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地方残存势力逃往邻国继续存在下来,使国家未能完成大陆地区的政治一体化进程,这种势力始终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破坏地区稳定的内部力量,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不停地支持分裂国家的地方残存势力,国家内部存在一种较大的破坏力量是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内部根因。内外两股分裂中国的势力相勾结,严重破坏着西藏区域社会的稳定。西藏社会稳定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已不是一般的区域社会稳定问题。该内容主要集中在绪论、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中予以阐述。

第三,从西藏地区自身工作展开研究。本课题研究认为,社会稳定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过程,由社会外控和内控两种形式互相产生作用才能形成有效的稳定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研究从西藏区域内的经济、民族、宗教、意识形态、法治、涉外宣传、援藏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关于社会稳定状况和问题的详细分析,并从所涉及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课题研究沿三层面展开而提出四方面对策,所有内容体现在绪论和所有章节中。本研究从这三个方面揭示出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规律性,即西藏社会稳定不仅仅是国家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而且也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也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大国博弈的焦点问题,同时是中国从现代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难点。如此,把对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本课题研究专著中,从上述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相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第一是战略层面的对策。由于我国政治一体化问题(消灭达赖集团势力)的解决与世界大国博弈问题交错在一起,因此维护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在第一层面上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即国家实施大边疆战略,在国际上制衡大国干预西藏事务;在国内要用若干年(30年内)剪除达赖集团、实现国家政治一体化。第二是策略层面的对策。在建构现代国家过程中,边疆治理的对策要打破我国传统的内陆—边疆的定式思维即中心—外围的边疆观念,确立起现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和均质化发展的理念,在国民中树立中华民族国族意识和公民意识,消除传统的边疆观念和单一民族意识,把我国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国家,使边疆地区成为国家发达的地区,与内陆、沿海结成永不分割的关系,使各民族结成血脉与文化相互融合、永不分离的关系,永久解决边疆稳定的隐患问题。第三是理论层面的对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西藏社会稳定问题,不仅是个以骚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问题,而且在这些具体表现的背后反映出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虽然中央和地方决策层在多年的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决策中,都有一些强硬的举措甚至是动员国家社会各种力量维护西藏地区稳定的举措,但威胁西藏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原因在于国家与西藏地方的思想库未能深刻解读一些涉及西藏社会稳定的理论问题,致使各级决策层缺少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和思想支撑,这与美国思想库为决策层提供的以“西藏问题”遏制中国的各项对策相比差距极大,基本不在同一水平上。本项目研究借鉴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边疆理论提出了当代国家治理边疆的新视角,即确立建设公民社会与实行区域治理相结合的新的治边观念,并成为全体国民应遵从的行为,向现代国家的构建方向迈进,以保证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期我国边疆(含领土边疆、地理边疆、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利益边疆、战略边疆等网络式边疆的内容)的全面安全。此外,本项目研究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涉及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意识形态问题、边疆法治建设问题、援藏问题、涉藏内外宣问题和边疆干部及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等十个方面,为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目的在于让决策层和执行者对维护西藏社会稳定问题在理论上有较为全面的清醒的认识。第四是具体工作层面的对策。西藏社会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地方决策层根据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以及治理西藏的相关理论制定政策措施并付诸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研究在对有关西藏社会稳定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从战略地位、经济发展、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意识形态、法治建设、援藏工作、涉藏舆情引导和干部队伍建设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构建网络式的长久机制的对策。

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在战略、策略、理论和工作方面的对策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对于当前和今后较为长期的西藏社会稳定问题,课题组从战略、策略和理论方面予以了深度分析,对具体的工作对策也予以了详细阐释。本项目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阐释,但更侧重于对策的实践应用,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目的是为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提供可行的能操作的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关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工作对策包括了九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特殊战略地位看,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是地理边疆、领土边疆、利益边疆、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的结合点与叠合处,在全球以及我国边疆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目前存在政治不稳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构建西藏社会稳定的网络体系和长久机制,即国家应以“大边疆战略”理念治理西藏,把保持西藏社会稳定列入国家安全大战略中,强势完成可预期时间内的国家政治一体化进程,由族际治理转向区域治理;加强国家控制力,发挥好国家机器的作用;建立与完善政治控制机制,保障政治稳定;建设公民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第二,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它是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增进民众福祉,不断化解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西藏社会的稳定。为此,妥善应对和处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问题”,既是发展自身的任务,也直接维护了西藏社会的稳定。妥善应对和处理“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农牧区;采取切实措施减缓社会整体的贫富悬殊;促进就业,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证社会稳定。区域发展方面,西藏受到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和自然环境两方面的重大制约。所以,在外部“输入性资源”强有力的支撑下,要打破区域自然演化格局与进程,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或者称之为跨越式发展)。第三,民族问题对于西藏社会稳定的影响,囿于相关理论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很多问题似是而非,难以被执行机构理解;也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未能得到完整、准确的落实;还囿于对民族心理缺乏科学的研究,未能审时度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导致政策实施效果递减。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必然要将民族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一要制定和执行淡化族群区别的制度性政策;二要加强对现代西藏民族心理塑造的认识;三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西藏民族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即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根本战略的严肃性;把握社会矛盾运动规律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在国家整体战略中加强西藏中观战略(长久之策)的谋划。第四,在西藏社会稳定的诸多问题中,最为复杂纷繁的问题是宗教问题。由于国际反华势力的介入和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分裂国家,藏传佛教界成为我们同分裂势力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之一,做好宗教工作是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千百年来的社会影响,西藏宗教具有集操控政治的实体、传承文化教育的载体、准司法裁决机构、半军事组织、庞大的经济管理体系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点。为此,决策层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应加强依法管理宗教和藏传佛教寺庙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积极为宗教改革创造条件,适时倡导宗教改革,彻底实现政教分离,彻底消解其五大功能中的四个半,将宗教回归到人类社会的道德领域中。第五,意识形态是文化边疆的重要部分,我们同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维护社会稳定重要的任务也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中国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所存在的大量问题,归根结底是多民族国家在未发育到现代国家时期政治整合的问题,其核心是走向未来的中国在区域均质化的过程中必须推进政治一体化。为此,要以构建国家安全屏障为目标,建设文化边疆;认真研究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情况,增强应对的能力;掌握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权,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各种社会思潮能力;按照现代国家结构要求,大力培育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国族意识;加强思想库、智囊团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法;协调意识形态控制的力度、刚度、柔度和致密度,使其符合社会控制标准。第六,国家政权是调控社会的强大力量,在调控中法治起着关键作用。努力建设“法治边疆”,是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对策。西藏在我国边疆治理之中,具有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法治建设,建设法治政府,重构法治社会基层的社区形态,是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为此,须健全边疆维护稳定的立法体系和法治机制,实现全国法制统一,贯彻国家立法,解决宗教与法律的冲突问题,结合风俗习惯建构边疆法律体系;坚持法治建设与社区建设并举,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与建设体制,探索城镇、农牧区和寺庙社区管理,以“主体组织”统领社区体制,以“专业组织”改进社区体制,以“自治组织”搞活社区体制,以“群团组织”加固社区体制,培育公民社会、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依法行政、实现边疆法治,将中央与地方政策法定化,规范政府权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七,60年来中央的治藏方略,在经济方面概括地讲就是“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中央关心”是国家建设西藏的本身职能,“全国支援”才是具体的援藏,是中央对西藏总体供给制度的一部分。援藏工作是在一国内部体系中基于平等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经济、文化交往与交流,它带来的是民族的交融,对于巩固边疆和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具有深层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一是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在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对口援藏工作,三是国家发改委积极发挥宏观协调作用,四是继续帮助西藏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五是援藏干部进藏前后要有系统的培训。第八,在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涉藏舆情引导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中,应凸现涉藏舆情引导的功能,将涉藏舆情引导作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重要平台,努力形成涉藏宣传影响力的扩张态势,发挥思想库在涉藏舆情引导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涉藏舆情引导中谋划国家形象战略传播布局,增强传播力。这一传播格局,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各级决策层,有谋划,有运筹,有实施方案。有关机构和媒介组织要制定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这个传播战略必须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突出对外而兼顾对内,达到内外本质和目的的一致,为维护西藏和相邻省藏区的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第九,涉及西藏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但关键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人”与“人的结构”问题,“人”的问题主要是干部队伍建设,“人的结构”问题主要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西藏干部队伍是由藏族(包括本地少数民族)干部、长期在藏工作的各族干部和短期援藏干部组合的集群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把思想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核心是把培养西藏干部队伍八种能力作为基础,即提高民族宗教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统战工作能力、民族团结能力、发展经济能力、自觉学习和学用结合能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反分裂反渗透斗争能力。基层组织是党在西藏执政的基础,也是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于:培养书记队伍,打造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加强教育培养,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创新服务群众模式,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强化能力培养,创造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加强西藏边境党建长廊建设;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为重点,加强民族社区党组织建设。

(二)《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调研报告》简介

本课题研究设计时提出了在形成专著的同时提交课题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是在对当前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的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西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成效的调查与思考》、《对“3?14”以来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建立一个良性的藏汉一体共融的干部体制》、《西藏拉萨哲蚌寺发生的历次闹事事件及其原因调研》、《拉萨市功德林宗教事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3.14”事件后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对西藏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关于未来一个时期对口援藏工作的调研分析》、《加强涉藏外宣工作的对策建议》等系列调研报告。这8个调研报告围绕西藏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寺庙管理、民族问题、援藏工作、涉藏外宣、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展开调研,对各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工作中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对策,供西藏相关部门参考。

西藏高校是培养西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关系人才的质量。《西藏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成效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以西藏大学为例,分析了达赖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渗透与我争夺青少年的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西藏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现状以及在政治立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把解决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作为重点,着力解决例如宗教信仰的难点问题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等。

《对“3?14”以来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的调研报告中,在了解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基层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基层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导致不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不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软、散、松现象严重,管理手段落后;村(居委会)干部经济、政治待遇低,有能力的人不想当,没能力的人当上又起不了作用,村干部出现严重断层现象;基层社区尤其是农牧区社区普遍反映,发展党员难,发展有质量的党员更难,年青人多不愿意入党;农牧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差,相比于旁边金碧辉煌的寺庙显得寒酸简陋,其作为农牧民参政议事、学习理论、学习科技、文化娱乐等场所的功能没法充分发挥出来;有的西藏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远比寺庙差;部分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缺乏财力,与职责要求不相适应,存在“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少向心力”问题。从培养书记队伍、打造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加强教育培养、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创新服务群众模式、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强化能力培养、创造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加强西藏边境党建长廊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

《建立一个良性的藏汉一体共融的干部体制》调研报告

分析了西藏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数量不足、能力滞后,分布不匀、流动不畅,合而不睦、和谐不够,建议必须尽快探索建立藏汉一体共融的良性干部机制,以打造一支稳定的有西藏特点的多民族干部队伍。第一,适当调整干部队伍的民族结构。汉族干部总量上可以适当增加几个百分点,但一定要从自治区、地区、县、乡镇四级对汉族干部按合理比例进行制度安排或调整,要增加基层汉族干部的比例。第二,建立区内干部大循环交流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激活干部活力,提升干部能力。第三,建立藏、汉族干部学习双语制度。第四,建立以汉族为主的内地干部下基层制度。第五,适当提高长期在西藏工作的内地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第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干部援藏机制,并形成长期性政策。第七,坚持以人为本,本着有利于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有利于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妥善处理解决聘用干部问题。

《拉萨市功德林宗教事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从未参与过任何骚乱事件的拉萨市功德林寺为对象,分析了该寺保持稳定的经验:一是建立了区、办事处、居委会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由统战部、民宗局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的宗教工作管理机制;二是在寺庙管理委员会中配备了强有力的基层党委书记参与管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三是及时清理有分裂倾向的僧人;四是建立僧人的职业管理规范和财务管理制度。《西藏拉萨哲蚌寺发生的历次闹事事件及其原因调研》以历次参与拉萨骚乱事件最多的哲蚌寺为调研对象,着重分析了此类寺庙发生影响西藏社会稳定事件的原因:达赖集团不遗余力地对寺庙进行参透和控制,反动经师追随达赖集团从而与党和政府争夺寺庙主导权,寺庙内部管理混乱(管委会软弱涣散,大权旁落外来学经人员大量流入,寺规戒律废弛,寺不像寺、僧不像僧,僧籍管理失序,财务管理混乱,周边社情复杂,环境脏乱差),寺庙僧人与社会不法分子相互勾连(寻机下山,接触不良群体,形成同乡圈子,传递有害信息,接受布施诱惑,念诵反动经文)等。2008年“3?14”事件后成立驻寺工作组开展法制教育,按照摸清人员底数、掌握思想动态、弄清班子情况、锁定骨干分子、找准症结所在、纯洁宗教队伍、整顿领导班子、建立正常秩序八个方面的要求,扎实推进工作,基本实现了中央提出的“进得去、站得住、见成效”的总体目标。上述两个寺庙管理调研报告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寺庙及宗教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稳定寺庙社区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3?14”事件后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对西藏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在对拉萨“3?14”事件后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肃藏区的民族主义倾向事件进行实际调查后,对除云南迪庆藏区以外的所有藏区的民族主义倾向事件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查找了原因,建议五省区藏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建立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地方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执行能力的建设,建立意识形态领域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四个认同”的教育,关注民生、加强民心工程建设,加强出入境管理、增强防控能力,创新寺庙社区管理机制,针对“流亡政府”改选新情况加强对策等。

《关于未来一个时期对口援藏工作的调研分析》认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中央要求加强援藏工作,并将援藏工作延长至2020年,这使对口援藏工作进一步机制化。与此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对口援藏工作的差异性。对此,调研报告对援藏省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作了比较,对“援藏省(直辖市)年度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在现行体制下,按该省(直辖市)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安排”的差距作了详细的分析,建议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援藏工作的差异性,建立受援资金差额专项补助机制,对现有的援助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

《加强涉藏外宣工作的对策建议》查找了当前涉藏外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涉藏外宣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明确涉藏外宣任务、着力加强宣传的内容、增强宣传的感染度和影响力、做好敏感问题的宣传预案增强舆论传播力、加强对涉藏外宣工作的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涉藏外宣工作的对策建议。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创新在于将系统论和系统研究方法贯穿于西藏社会稳定的对策研究之中,把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用于对西藏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际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采用多学科跨通研究方式,不仅仅研究西藏社会的现实,也研究今后可能的走向。不拘泥于边疆治理对策的传统,就资料论资料,就现象论现象,通过对一些事实表象努力挖掘背后的多维成因,提出理论和实践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成果的特色体现在视界的高、宽、远。高,指研究的起点放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之中,从现有条件的起点研究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对策;宽,指涉及的范围不仅限于边疆社会稳定问题,而且拓展到边疆发展和边疆安全,对维护西藏社会稳定问题宽领域地进行对策研究;远,指研究内容的时限不仅仅有回顾,有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更要有未来几十年(将未来时限放到30、40年)的视界。这个特色在国内的同类课题中尚属首次。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项目从政治学、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民族心理学、宗教学、历史学、法学、法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全方位研究西藏地区当前和今后至少30年内的社会稳定问题,形成较综合的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成果,这在学术界尚属第一次。本研究成果从当今世界博弈、国家高层战略、现代国家构建与边疆治理、西藏区域社会治理等逐层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因素中,进行了关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深层次的学理性研究,成为维护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学术基础和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工作对策,把学术研究运用于具体实践中,体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维护国家的安全、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研究成果对我国近30年内维护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提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对策与建议,供决策和研究部门参考,以期解决制约和影响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本研究成果中针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提出了加速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国家、实现边疆与全国各地区均质化发展等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现代边疆治理的重要主张和实践办法,对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以及在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国家安全将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根据专著中《绪论》的研究成果,由首席专家撰写《西藏社会稳定谋长久之策的理性思考》以《成果要报》形式上报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2010年7月27日,国家社科基金办编发《关于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长久之策”的几点思考》(第65期),并致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西藏社科院党委通报,指出:近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呈报后,孙勇同志的《关于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长久之策”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的重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孙勇同志带领课题组坚持正确导向,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了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国家社科基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家民委副主任杨晶对本成果要报作了批示。

本研究成果第九章《以国家形象战略把握西藏社会稳定的舆情引导》撰写完毕后,首席专家作为西藏社科院党委书记在主持科研工作中,运用其中“文化软实力”、“软权力”和“巧实力”理论及涉藏舆情引导的方法,于2011年9月召开“根敦群培和恰白?次旦平措学术思想研讨会”期间,以纪念爱国学者根敦群培及其学术成就与思想为契机,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内在《西藏日报》藏、汉文版刊登文章,在国内诸多网站上发表会议交流论文;对外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刊登文章广泛宣传,成功地打掉了达赖集团将根敦群培定性为“反中国学术斗士”并计划召开纪念根敦群培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图谋,挫败了达赖集团的学术渗透,为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项目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项目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分送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及领导,希望能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效益,在维护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中予以应用,发挥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应有的作用。

(课题组供稿)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