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丰富创新中国梦的话语阐释方式

吴琼2013年08月19日15:5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继“复兴之路”展览上首次阐发中国梦之后,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再一次详细论述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我们需要把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为此我们应当不断研究中国梦的话语运用策略,采用不同的言说方式对中国梦进行话语阐释。

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相结合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梦的大众化表达,让人感觉亲切美好,而且能够给人鼓舞与力量,由此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大众化传播方式,而且还要采用不同的宣传话语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对于中国梦的宣传,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说理话语,透彻地将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以历史叙事的方式讲清中国梦的来龙去脉,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含义准确地投入到历史与现实中明白分析。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渗透和灌输这两种思想工作方式,由于过于强调话语主体的主观价值,将教育对象置于被动的场域,说理教育中情感力量的介入不明显或者成效不大,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叙事手法,引发叙事者观念和立场悬置、内隐,产生对教育对象润物无声的影响。在丰富多样的叙事话语类型中,以文字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叙事、以视觉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影视叙事和以听觉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生活叙事话语,在中国梦的宣传中都可以加以运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可以作为描绘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复兴之路》、《中国之路》等电视系列片就以全球视野观察中国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及其内涵。文艺创作者应该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创作更多催人奋进的反映中华文明、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主旋律作品,发挥多种艺术载体、多样化的艺术门类作用去表达、彰显、宣传中国梦。

理性话语与情感话语相结合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N. 利奇将语言意义分为理性意义和情感意义。描述事物本身的状态、传递客观信息的语言就是理性意义的语言,表达人的情感、态度的语言就是情感意义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意义可以达到不同的语言目的,理性意义的语言在于陈述事实,情感意义的语言意在表达价值。任何事实的陈述都以表达一定的价值为目的,而任何价值的表达都需要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事实承载价值,价值包含事实,二者共同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意义。在中国梦的传播中也要合理运用语言的不同意义,在理性意义的基础上表达情感意义。

中国梦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可以说,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而且具有改革创新的鲜明时代特点。我们可以从情感意义的话语这一方面着手实现对于中国梦的宣传,但仅仅依靠情感式的宣传并不能够全面而深入人心,我们需要借助理性意义的话语,以理性意义话语为基础和铺垫,在动之以情的境况下突出“晓之以理”的理性色彩,实现动人而深刻的传播。如中国梦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体希望。这种宣传话语就是理性意义话语与情感意义话语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陈述事实的过程就是价值表达的开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中国梦之所以是人民的梦,因为它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它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在中国梦的宣传中,我们必须深刻地阐明这样的道理,将中国梦准确定位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上,从而实现对于中国梦从观念到理念直至信仰的思想跨越。

学理话语与通俗话语相结合

在中国梦宣传阐释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认清受众知识水平的同时选择相应的话语传播方式。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发展和传播的核心人员,知识分子既是中国梦的诠释者,也是中国梦理论传播的首要受众。

从中国梦的基本构成来看,中国梦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众多维度,因此从这些方面来阐释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需要进行学理性探讨。对于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来说,中国梦的传播需要通过理性的认知,严密的逻辑论证,深刻的洞见,专业的、学术的形式来进行传播。因此传播的语言就要相应地使用专业、学术话语。而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则需要以通俗化、简单、贴近生活的语言内容进行传播。列宁曾经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但是通俗化不是绝对的简单化,也不是不注重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而是这种话语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关,能够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习惯、听得懂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通俗性话语的语言艺术是民俗化的、生活化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通俗的话语形式体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大道理。从不同受众的接受程度,从传播对象的不同需求出发,合理、合情、合意地运用适当话语传播中国梦,需要传播者自身具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需要传播者自身提高传播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用最为妥贴、恰当的方式完美地传播我们的梦——中国梦。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研究”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