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规范化研究》简报

2013年04月24日11:08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第二次内部讨论会成功举行

2013年1月2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规范化研究》课题组内部第二次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行。本次会议是自2012年项目正式实施以来举行的第二次内部研讨会,旨在总结2012年总课题及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讨论研究中存在的疑惑和发现的问题,统一思路,全面协调研究方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课题总负责人、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主要研究成员共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题研讨会由课题总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文教授主持。首先由各子课题或专题负责人介绍其所负责部分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随后,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在所有子课题和专题的介绍和讨论结束之后,课题组成员就课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和工作方式等进行了讨论。

复旦大学程晓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子课题一的研究进展。该子课题涉及整个支付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从整体角度把握,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医疗支付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作用研究、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理论框架研究以及支付价值评价理论模型研究。研究的第一部分已基本完成,其余部分计划于2013年5月底完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在子课题一研究中进一步明确支付制度中的概念内涵,并为后面各子课题中的相关内容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上海财经大学俞卫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二的研究进展,主要从财政投入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研究。该部分研究回答三个问题:财政投入在医院运营中的作用如何?财政政策能否改变医院运营的激励机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机制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整?目前已经完成对上海市级医院财政补偿制度的调研,后续工作和报告预计在2013年12月完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子课题二从全国财政投入进行研究,并关注财政投入研究与原项目设计方案的结合。

复旦大学陈文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三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门诊支付制度。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门诊支付管理现状;门诊支付制度的规范化研究;门诊支付典型案例研究;规范化门诊支付制度设计与改革路径优化选择。目前已经完成广东、宁夏、杭州和上海的现场调研,以及相应理论和实证分析。下一步计划完成门诊支付方式的成效研究、机制分析和配套支撑措施分析等。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综合考虑不同实施条件、不同支付机制下可能面临问题的对策。

东南大学张晓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四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住院支付制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支付制度变迁的调研,支付方式选择的逻辑框架。目前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相关概念,并且完成了大部分城市的访谈,拟于2013年11月底前完成各城市数据收集与分析和专题报告。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归纳主要的住院支付制度模式,对其在典型城市的绩效进行评价。

上海社科院胡苏云研究员介绍了子课题五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支付制度的支撑体系。研究包括5方面内容:法律法规、医疗组织体系、技术及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谈判机制。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聚焦于重要的法律法规,并且需要一个理论框架来明确对支撑体系和主体系之间的功能划分。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熊先军秘书长介绍了子课题六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医疗支付制度的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性收集了国外不同医疗保险管理模式下支付制度情况的文献资料,并对国内部分典型地区进行了调研。拟2013年再选择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实践性研究和改革成效分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选择不同的典型地区分别进行观察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并将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地区纳入调查对象。

复旦大学应晓华副教授介绍了专题研究的进展,重点关注国内外不同支付方式的发生背景、约束条件、风险分布改变,以及特定混合支付方式的风险分布和特点。目前已完成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德国和台湾的关键知情人访谈,并拟于2013年2月完成初稿。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同时强调风险的分布和处理,并且说明中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与国外的不同之处。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讨论了2013年的项目计划、各子课题间的协调、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发布以及经费使用事宜。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完善项目组内研究成果的交流,课题组决定从2013年起各子课题每季度提交一次进展报告,进行组内交流。

通过本次内部讨论会上的交流和讨论,在各课题组成员配合、协调、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分享了子课题和专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讨论完善了下一步研究计划,有助于推动2013年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