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规范化研究”召开讨论会

2013年04月24日11:06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2年4月20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规范化研究”课题组第一次内部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举行,旨在统一思路,全盘部署研究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课题总负责人、各子课题负责人以及主要研究成员共18人参加此次会议。

开题研讨会首先由六个子课题及专题负责人分别介绍每部分的研究设计。随后,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设计进行集中讨论,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课题组成员就课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和工作方式等进行讨论。

复旦大学程晓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子课题一的研究设计,认为该子课题侧重理论研究,涉及整个支付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需要从整体角度把握,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医疗支付制度的内涵研究、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医疗支付制度系统性改革理论框架以及支付价值模型框架。研究计划于2013年6月完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在子课题一研究中需要确定经济理论基础,阐明支付制度中的基本概念,并对后面各子课题中的相关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上海财经大学俞卫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二的研究设计,主要从财政补偿方面进行研究。该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解各地财政对医院的补偿现状;分析价格和成本调整对医院收入的影响;评价财政补偿的绩效。主要的现场调查工作预计在2012年9月前完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子课题二从广义的视角开展研究,并关注财政投入与医保支付制度的衔接。

复旦大学陈文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三的研究设计,主要研究门诊支付制度。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门诊支付制度的现状;门诊支付典型案例研究:提出2020年发展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的实现路径。同时会关注门诊服务与住院服务的衔接。2013年6月前拟完成现场调查。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研究门诊支付制度时需对门诊服务进行适当分类,最终提出几种可行的、可推广的模式或方案。

东南大学张晓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四的研究设计,主要研究住院支付制度目前的管理模式和绩效,关注区域、制度和机构间的差异性,最后产出为住院支付制度的规范性设计,拟于2012年底完成第一批资料收集。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住院支付制度与门诊支付制度研究产出尽可能保持一致,提出可供选择的支付制度及配套制度。

上海社科院胡苏云研究员介绍了子课题五的研究设计,主要研究支付制度的支撑体系。研究包括6方面内容:法律法规、社会介入、信息系统、竞争和谈判机制、医疗支付方式如何与需求相匹配以及就医文化、就医心态的形成。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对支撑体系进行分类,一部分是支付方式需要的支撑,如信息系统,谈判机制;另一部分是整个制度需要的支撑,例如法律法规。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熊先军秘书长介绍了子课题六的研究设计,对我国医疗支付制度的典型案例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归纳各地的做法;总结实践经验;对研究建议进行实际验证。目前已开始收集各地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拟于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进行现场调研,2013年下半年撰写报告。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将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地区纳入调查对象,以观察支付制度的变化。

复旦大学应晓华副教授介绍了专题研究的思路和设计,期望了解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了解支付制度发展的体制因素。研究包括四方面内容:国内外主要支付制度特点及风险分担情况;卫生系统特点与支付系统的关系;医疗保障系统和支付系统的关系;典型国家和省市支付改革对服务提供者的影响。典型国家和地区拟选取德国、英国和台湾地区。讨论中,课题组成员建议专题研究适当选取典型国家和地区分析,不宜太泛。

此外,课题组成员还讨论了可能的样本选点、资料来源、项目组内工作方式、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拟于今年年底待各子课题开展调研获得初步成果后召开下次讨论会。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