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回到中国文体语境解读中国文学——吴承学著《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简介

吴承学2013年04月23日13:35

吴承学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成果的结集,也是新时期以来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全书凡52万字,分上、下编。上编十二章,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研究,通过对文学史上一些重要文体学理论的深度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体系和民族特征。下编十二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体学史的个案研究,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原生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吴承学教授长期从事和倡导文体学研究,有着学术理念和方法上的充分自觉。在他看来,中国古代文体学不仅是文学体裁问题,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问题乃至本体性问题,是基于政治、礼乐制度与实用性目的之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文章学”视域下的文体学。“文章以体制为先”是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基本传统与原则。然而,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学传统,至近代开始日趋衰微,几乎成为一种“断裂的知识与传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文学研究沦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的附庸,作为文学本质要素的文体形式,几乎完全被忽视;二是受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文学史研究中所谓“纯文学”观占据主流地位,文学体裁主要限定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中,离本土传统“文章”实际愈来愈远,许多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本土特色的文体和作品被搁置甚至排斥,由此影响了对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与文本阐释。有见于此,吴承学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对古代文学本体、古代文学原始语境的回归,注重把文体和文体学的发生、发展置于传统文化与文章学的背景之中,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考察文体和文体学理论,在研究文体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文体和文体理论所反映出来的人类感受世界的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学史意义。《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正是践行这种学术理念的成果。作者对古代文体学体系建构、“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意义、辨体与破体、文体品位与破体通例、人体与文体、文体风格与才性、人品、地域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忏悔文、杂体诗、八脚词等文体形态的考察,对章句之学与文章之学相互关系的阐发,对宋明时期文章总集及《四库全书总目》的文体学价值的探究等,从研究内容到方法,无不迥别于西方文体学和国内一般的文学史、批评史,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本土性、民族性特征以及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

由于能回归中国文学的原始语境进行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在许多重要学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文学史通常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主要揭示诗歌创作的个性化特征与抒情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文学服务于政教的儒家诗教传统。而此书上编《诗可以群》章通过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些诗歌文体创作形态,如唱和、公宴、赋得、联句等,归纳出当时普遍重视文学创作的集体性、交际性、功利性的诗学观念。尽管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没有直接阐发儒家“诗可以群”的诗学思想,但在创作上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热衷于实践和发展着这种思想。只是这种思想是以文体形态显示的而非以明确的理论形态来阐述,因此,不容易被发觉和重视。又如,关于古文,一般认为是与骈文、时文相对的,以单行散句为主的散文文体。此书下编《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章通过宋编宋集收录文体情况考察宋人“古文”观念的复杂性,认为宋代“古文”以散体文为主,但不排斥骈体文与辞赋;面对“古文”与“近古文”两种传统,宋人更为推崇唐宋尤其是宋代古文,反映出对当代文学强烈的自信心以及对文章实用性的追求;宋代古文兴盛与科举考试有某种微妙的关系。这些论题,观点之新颖、识见之弘通、意蕴之丰富, 超迈时流,从整体上深化、拓展和推进了古代文学与文体学研究。

文体学与文学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回归古代文体学原始语境,意味着要以文体学而非一般文学史眼光审视文学史料。《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在文体学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上也有重要突破,如《任昉〈文章缘起〉考论》、《黄佐的〈六艺流别〉与“文本于经”的思想》、《贺复征与〈文章辨体汇选〉》诸章,对于几部具有重要文体学价值而不为文学史或批评史所关注的著作,率先以文体学眼光深入探究。《文体学史料的发掘和处理》章认为,古代字书包含着古人对文体语词的意义和语源的认识,类书以类编排的方式及相关内容的排列秩序,显示了编者的文体分类思想和文体价值序列,都是文体学研究的重要史料。这些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古代文学和文体学的史料来源,更为如何开拓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提供了范例,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理念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始终立足于“回归本土化和本体性”这一原则,在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具体语境中,对古代文体形态、文体史料、文体学理论等进行系统、深入的论析,揭示其发展历程和本土特征,既贴近学术传统,又富有现代意识,代表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在观念、材料和方法上都具有典范意义。 (何诗海)

吴承学著:《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原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7日 14 版)

何诗海 510275 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 hsshshh@mail.sysu.edu.cn

手机:15920914719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