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简 报

2013年04月23日14:20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简 报

(2012年 第七期)

2012年10月20日在昆明召开子课题研讨会,对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文稿进行专题研讨,同时,会议讨论了首席专家伍雄武起草的全书《编撰要则》(讨论稿)。出席会议的有:傣族章责任人罗昆、刀承华,布朗族章责任人吴之清,阿昌、德昂两族章责任人罗秉森、罗莹;项目首席专家伍雄武,项目组成员杨志明、杨树美、李煌明、钟宝云、杨燕同、肖耀辉,办公室秘书和金权。

首先,本次会上,仅只阿昌族章提出了完整的文稿,其余各章只提出写作提纲,而布朗族章甚至连提纲都差距甚大。这种情况,引起与会者的严重关切。本次会议要求上述各章务必于明年(2013年)3月,完成初稿,另行安排专题研讨。

会上,罗秉森汇报了阿昌族章文稿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罗昆汇报了傣族章研究进展,特别是对一些傣族文献的考订、研究,对现今提纲的新意及问题做了说明。吴之清对布朗族章提纲做了简要说明。大家对文稿和提纲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附后)。

对《编撰要则》(讨论稿),与会者一致赞同,认为是本项目进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对个别地方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传送到项目全体成员,请大家在撰写或修改文稿时认真执行。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项目办公室

 2012年10月28日

附:关于阿昌、傣、布朗族(章)初稿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阿昌族章文稿的意见和建议

(一)在深入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充实,现稿基本达到项目要求,但在以下方面还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阿昌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历史上曾与景颇等族同一母体,后来又与汉、白、傣各族相交融,因此历史、源流及族际关系均较复杂,而基于这种历史与族际关系的思想与文化发展过程,也就十分复杂。现稿在这方面论述还较为粗浅,须再进一步梳理、研究,加以提高、完善。

(三)阿昌族思想与文化的特点,就存在于上述历史与族际关系的复杂性之中。该族既保持着原始、古老的《遮帕麻与遮米麻》的精神,同时又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某些宗族制度和族规;既有原始的多神崇拜,又有土主、财神、关公的崇拜,以及南传佛教的某些信仰。由这种多样性,至使人口不多的阿昌族,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信仰与习俗。这些方面都须做出进一步的梳理与研究。

二、关于傣族章提纲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纲第一节聚合傣族的概况、历史发展阶段、文化发展阶段、哲学思想发展阶段几方面的内容,相互交错、重叠,须重新梳理,构建新的逻辑结构。

(二)关于傣族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按照萌芽、形成、发展三阶段来论述是合逻辑的,但是缺乏历史实际的支撑,由此就可能变成空洞、生硬的论述。故须注意对傣族思想史有重大意义的事实,根据这些事实来构建傣族思想史的发展逻辑,这样才不至于空洞、生硬。这些历史事实是:景龙金殿国、麓川等政权组织的建立;佛教的传入及其与故有传统的冲突与融合;近代帝国主义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外界思想的大量传入。

(三)第二节应题为:傣族哲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论述中的概念应认真考究其内涵与外延,如:“早期哲学思想”、“原始哲学”、“哲学的萌芽”,“早期宗教”、“原始宗教”、“原始崇拜”,等等,据此才能做出较确切的论述。

(四)第三节“傣族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包含内容太多,已成为本章的一个“大肚子”,须考虑分为二节或三节。从提纲看,本节主要不论述“发展”,而是按思想类别(宗教、伦理、政治、文学、科技)来横向展开。应力争突破这种论述方式。

(五)应注意不同地区傣族的差异与同一。西双版纳地区和德宏地区都要注意,滇东南、滇西北的傣族都要顾及。

(六)目前学界对《论傣族诗歌》这样重要著作的真伪有争议,由此本章的研究和论述中,要特别注意《论傣族诗歌》、《寨神勐神的由来》、《巴塔麻嘎捧尚罗》等文献的考订,对其真伪的问题作确实的说明。

三、关于布朗族章提纲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目前提出的提纲,在框架、内容、基本概念等方面均未达到项目的要求,请作者抓紧时间,阅读开题论证会上首席专家的报告以及各种文件,参考两年来本项目所发布的各期《简报》,参考情况相近的其他民族章的文稿(例如,同属孟高棉语族的佤族章文稿),在今年(2012年)内完成新的提纲,并发送至项目首席专家或办公室,再次进行研讨。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