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系列研究成果
长春师范学院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供图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女真人自辽、金以来在北方民间传习的古老的长篇说唱艺术,满语俗称“乌勒本”(ulabun),以讲唱部族英雄业绩为基本主题,内容涵盖满族及其先民社会生产、生活和氏族发展的广阔历史图景与生存轨迹,是中国北方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满族民众为何叙事?所叙何事?如何叙事?潜心其中,笔者有些许断想如下。
满族说部系列叙事堪称满族民众用心记忆、凭口流传的民族兴衰史。它以史诗般的气势,反映了从南北朝至清末民初1500年间满族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它的内容建构与播衍蕴含着丰富的族群历史及文化变迁的质素,是我国北方民族生命意识的艺术展现与诗化歌颂。对满族说部进行深层透视及剖析,在一定意义上复原和再现满族文化自然积累、发展的原生形态,能够引导现代人另辟蹊径进入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深处,以独特视角洞悉满族社会发展及族群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
“文人”与“精英”联袂是满族说部传承人的文化特质。满族说部系列叙事之所以能够成为让世人惊羡的泱泱巨著,除北方族群社会与历史的独特背景因素之外,历史上或在当地为官、或流放到北疆的一些满汉齐通的大家、学士、编修等有较高文化的人士参与润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他们堪称满族说部创作、传承与完善的文化推手。可以说,满族说部叙事是无数位“文化精英”与民间讲述者、听众一起共同完成的与民族历史及文化构建相关的历史记忆书写。
“史实加故事”及“类型化叙事”是满族说部的叙事谋略。一部部说部叙事亦真亦幻,叙事的情节既因依附于某些史实而显得真实可信,又使处于沉积状态的族群历史因为黏着了故事、赋予了人性与情感的温度而显得更为生动,便于记忆和传承。在满族社会历史的漫长孕育中,满族说部系列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几乎都清晰地显现出承袭传统的特征。此中,“类型化叙事”是突出表现之一。满族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及历代满族听众的审美汰选是满族说部类型化叙事特征的形成动因,正是古往今来无数说部讲述者与听众的“合力”,使得满族说部的文本内容与叙事形式呈现出今日之完善与考究。
满族说部的叙事旨向在于真实袒露满族历代民众的心灵历史。满族说部创作者及传承者的叙事旨向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展现北方民族或族群的苦难历史;勾描北方族群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及进程中的跌宕与延展;讴歌民族或族群英雄,表现其坎坷的命运与百转千回的人生际遇;揭示民族精神与道德兴衰的动因;彰显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叩问,对自我与人性的省察与反思等等。在满族说部叙事的深层结构中,可以体味到此中所凝聚着的民族心智、哲学思考与价值倾向。
满族说部对历史文本具有激活与重释之功用。满族说部对历史的表述带有鲜明的北方族群的思想与文化印记。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用自己的声音记述的族群的历史,对满族及其先民各个部落、氏族重大事件往往有生动描写与细致记录,此中大都是有据可考的真实历史,是满、蒙各部族祖先的亲身经历,很多历史事件与实事鲜为人知,具有见证历史的特殊价值。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民间的许多历史记忆与宏大历史不相干,往往被历史排除,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是反历史的。事实上,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应尝试从更多的角度、以更多样的方法复原和阐释历史,将以往忽略的底层社会的历史、普通民众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历史和民间文化史掸去灰尘,重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承传至今的满族说部叙事已经蓄积成为一个个意义增殖的文本。满族说部系列叙事虽然历经了若干世纪的反复传讲,但叙事的主题与情节结构却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究其原因,盖缘于满族说部的叙事主题彰显了满族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叙事中的英雄模式符合满族社会的基本观念意识与伦理规范,叙事模式根植于满族社会的文化传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着满族社会的精神伦理与价值取向。今人应直面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建构做出当下的价值评判。
气势恢弘的满族说部叙事,犹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人,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资讯,已经矗立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审视、解读与研究,才仅仅是开始。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族说部研究——叙事类型的文化透视”负责人、辽宁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