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网络文化通论》的学术亮色

朱丹红2013年03月20日10:51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起源于美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现象,引起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浙江大学李文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络文化通论》(2012年学习出版社出版),正是一部探讨网络文化景致的顺应时势之作,呈现出鲜明的学术亮色。

首次将网络文化纳入通论范畴

《网络文化通论》对网络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阐释,采用文化基本理论界定网络文化概念,搭建了包括网络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心态、网络文化制度和网络文化传播在内的网络文化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体系。全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的交叉视角,立体审视网络文化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元素。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文化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新型传播工具,网络发展为全世界瞩目。

该书从文化学的角度,对网络文化进行界定,解析了网络文化的基本结构,揭示出了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诠释文化与网络文化、现实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完善了网络文化研究的范围。同时作者引入经济学相关理论,并将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分别视为文化的存量和增量,探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作为该书的亮点,作者还从新兴“增量文化”分析中,寻找诠释人类文化现象新的突破口,并同传统的“存量文化”相辅相成,力求点亮一座新哲理的思想灯塔。

探讨网络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

该书从网络文化传播的本质特征出发,以大量篇幅,论述了网络文化传播遵循的基本规律。在理论上,为当前我国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等现实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该书还从数据资源入手,分析了由网络时空无限扩展带来的网络文化行为的多样性,以及由此决定的网络行为的约束性——从伦理规范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行为的社会控制。在分析网络行为时,还引入心理学相关理论,以网络流行文化为着眼点剖析网络文化心态。

该书引入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网络文化个案,对理论进行充实和完善,分析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并对网络文化的现象学提出批判。书中不仅针对“网络综合征”展开网络文化的批判性反思,还针对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网络文化与非网络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概念进行反思,探讨了网络文化传播的效果与公信力,并对网络文化的媒介文化学进行了批判。

增强理论著作的针对性与可读性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该书并未拘泥于单纯的理论探讨,而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均进行了精心建构。一方面,结合网络发展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文化现象,选取网页浏览、博客、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等一系列案例,进行特定时期网络文化发展的解析;另一方面,又截取互联网中普遍关注的相关话题等页面进行展示,使全书的版式更为生动活泼,在增强著作可读性的同时,也令读者对网络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作者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