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开题会召开

2013年03月18日14:20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3年1月5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二楼206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中心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昌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副主任赵志军研究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水涛教授、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董光辉副教授参加。此外,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的子课题负责人、成员及上述各高校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立项过程以及多个院校合作组织的形式,并对课题研究对象、多学科协作方式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也谈到以往在这一领域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多数学者各自为战,对中国西北地区关注度不够,新疆地区的考古资料发表不多,对于南亚次大陆、中亚乃至西亚和西南欧地区的了解有限。特别是欠缺对俄文资料的深入了解和挖掘。目前,国内热衷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但却缺少联系早期东西文化交流领域的讨论和研究,这是个很大的欠缺。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整合国内的资源和研究力量,推动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并争取把邻近国家的一些考古资料介绍进来,并争取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随后,各个子课题负责人依次向各位专家介绍了课题成员组成以及研究思路、方法、计划、预期研究成果等,并对课题存在的研究难点及希望课题组统筹协调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本项研究共设如下四个子课题:

1)北京联合大学韩建业教授承担“史前时期中国西北地区与中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子课题;

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梅建军教授承担“史前时期中西方冶金术的交流与影响”字课题。

3、四川大学考古系吕红亮副教授承担“史前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次大陆的文化交流”子课题;

4、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靳桂云教授承担“史前时期中西方农牧业的交流与影响”子课题。

应邀莅会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史前卷)主编、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水涛教授认为,本项选题主动避开了语言学、种族人类学等难以操作的问题,五年之内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是可行的。但仅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而言,有些地区在年代上存在的缺环和系统的测年数据缺乏将是本课题研究要面对的难点。针对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水教授还给予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副教授董广辉认为,甘青地区的材料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有显著的积累,问题是如何使其他科技考古手段尽快参与到考古工作中来,并争取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最后,应邀莅会的几位史前考古、科技考古与年代学、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方面的专家王昌燧教授、周昆叔研究员、严文明教授等先后发言。先生们对于课题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当前我国的考古学研究进已经进入到不应该只埋头研究中国,也要放眼世界、探讨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交互影响的阶段。开展这项重大课题研究,是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和资料的积累达到一定积蓄后的大势所趋,令人欣慰。本项课题所涉及时空范围广,要本着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要指望“计日程功”,而要通过这个研究项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好具体工作,为推动后续的研究积累经验,打下基础。此外,先生们还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对本研究项目的时空范围界定、冶金史、环境与人地关系、人类的行为以及技术、信息和文化维度等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吴小红教授、考古所科技中心副主任赵志军研究员也分别就考古年代学的标本采集及史前农业和牧业方面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会后,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下一步的事务性工作进行了内部研讨,包括数据库的建设与资料共享、外文材料收集、翻译以及展开对外合作及出版物的编纂等。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