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开题简报

2013年03月12日15:20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6月14日,由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批准号:12&ZD037)开题论证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顾海良教授,中央党校哲学部韩庆祥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钰民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颜鹏飞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荣政教授等。特邀专家学者、校院领导、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近50人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为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题论证会由顾海良教授主持。首席专家佘双好教授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并从本课题的立项要求、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基本内容、课题结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计划安排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一致对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分别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提出指导性建议。

韩庆祥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学术水平和团队力量,并指出课题研究要着重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现实境遇问题。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程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工作存在着 “上热下冷”以及“宣传词句丰富华丽,行动上却保守不前”等现象;第二,造成这种现实境遇的原因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工作未能渗透到大众层面,未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改革的过程中某些民众的利益受损导致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持怀疑态度;第三,课题宏观理论框架问题。建议课题组引入两种基础理论,即关于中西方思想大众化的两种路径理论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形态理论,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及大众形态的统一;第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路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自上而下的普及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应借鉴西方思想的大众化路径,采取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方法、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基于大众立场、维护大众利益;第五,课题研究方式问题。鉴于本课题所处的顶层设计高度及其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要以大众的立场为立足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明化、深入化,通过“走转改”的学风转变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做到“既在书斋里,又在民众中”。

顾钰民教授围绕“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的题目内涵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一,对课题的“三性”及“三化”要求,即要以大众为基点,突出课题的应用性、操作性、可行性,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具体化、大众化、简单化;其二,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工作应侧重于不同的宣传内容;其三,应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创新更有效的普及途径;其四,要厘清载体和途径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以大众的利益为基点实现载体创新,通过载体创新进而保障民生;其五,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落实具体的不同的普及方法;其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细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实施主体。

梅荣政教授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对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出课题研究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理论问题,继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既要体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又要深化现有研究,首先要对本课题的研究角度及方位进行清晰定位,其次要明确界定“路径”、“载体”、“方法”这三个基本概念,明确三者关系,进一步优化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方面,首先应深入不同地区、不同战线、不同单位做有选择的调查和历史的、系统的解剖,要立足基层,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同时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般和重点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工作走向通俗化而非庸俗化;其次要利用多种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结合多学科知识,赋予本课题以新的特色。

颜鹏飞教授指出,首先,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对马克思“闪电理论”和列宁“灌输理论”的发展创新,实践意义在于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工作消解民众的理论冷漠感,维护社会稳定;其次,要进一步凝练、合并、优化课题研究方向;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表述要体现中国话语权,其传播和普及工作要走向大众化,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理论表述,并力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整合化与碎片化的统一;第四,应将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上升到更高点,体现时代意识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顾海良教授作为特邀专家组组长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根据6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精神,首先对课题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实质首先在于要在大众化过程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其次,在普及方式上,要通过文艺的方式、借助各种传播媒体、采用多种宣传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简约化、简单化,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方式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这三个范畴进行融合,用鲜活的事实将其粘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三位一体。

在课题组意见反馈阶段,课题组成员们结合专家组意见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抱弘提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问题,建议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现代与后现代话语系统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昆教授提出要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子课题做进一步简化工作,并加强与媒体、文艺界、各级宣传组织部门的联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众内心;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书臣教授提出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点与范围,一方面要实行三贴近原则,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工作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表述方式上实现通俗化、多样化、艺术化,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特点,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开阔视野,借鉴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及国外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经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工作有效开展。

会议最后,首席专家佘双好教授对各位专家的鼓励及期望表示感谢,表示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对课题组深化课题目标、提升理论境界、明确研究方法、突出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这次开题论证会议,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思路更加明确清晰,他还表示将在今后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吸收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进行细致分工,将各位专家的建议融入到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推进本课题研究工作继续深入、全面开展。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