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开题简报

2013年03月07日16:02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2年6月5日,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批准号:12&ZD012)举行开题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赵修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少杰、上海大学教授张文宏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荣跃明等。特聘专家学者和项目组成员合计3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俞吾金教授主持了专家论证会。

首席专家童世骏教授代表课题组从选题背景与意义、课题预期目标、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最终成果及其社会应用等方面阐述了项目展开的整体规划。结合已有研究基础,童世骏教授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社会结构、人际交往和文化消费方式、央地各级政府文化相关公共政策、精神文化生活主体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等维度,着重阐述了本课题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变化,并指出项目组研究将更加注重长期研究、更加注重对象差异、更加注重交叉研究、更加注重国际比较、更加注重实践对策和更加注重主体反思。随后,哲学系教授陈赟针对课题数据库建设、各子课题架构和分工等情况进行了介绍。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文军就整个课题调查研究的设计以及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抽样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经过认真评议和讨论之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立足相关学科的前沿领域,合理设计了课题的总体框架,目标明确,逻辑缜密,各个子课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该类研究的最新研究特点,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意义、问题意识和对策意识,既注重探索问题讨论的研究方法,亦有探索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精神生活问题的理论构建与学术研究,其预期成果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水准。同时,与会专家们也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主要集中在研究范围圈定、调查对象选取等方面。

首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当缩小原定的调查范围和问卷数量,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其中,万俊人教授认为应当兼顾社会大众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刘少杰教授认为应当注意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异性及其表现形式,不能过于注重数据收集和看重数据的价值,认为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不能太大,可根据社会大众的不同层面和群体考虑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并结合案例研究,以更好地解释和解释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张文宏教授也认为应当考虑社会阶层的维度,并主张缩小课题的问卷调查范围;赵修义教授和俞吾金教授更是质疑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必要性,主张集中力量解决重要问题。

其次,在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专家们认为课题的研究范围也应当缩小一点,将重心集中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上。赵修义教授认为应当从界定“社会大众”和“文化”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怎么做一个本分人”和“到底追求什么”入手,利用社会年龄等维度将社会大众进行类型化操作,细分社会状况,分群体,结合当前政治和历史的影响以求更加真实有效地说明问题。刘少杰教授也认为应当对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充分界定,注意考察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注意分析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与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的联系。张文宏教授认为应考虑宗教等对精神生活的影响以及民间信仰(如宗教信仰等)与官方信仰(如意识形态等)之间的关系。万俊人教授建议课题组在社会人口流动中把握大众文化的本质,并结合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注重大众文化和社会信仰的建设、注重社会转型过程中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并研究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基本国民权利。俞吾金教授认为课题组还应当关注精神生活中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东西是什么、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人们如何理解信仰等问题。

专家组还认为课题组应充分发挥自身研究优势、优化研究方法,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多学科基础上,重点解决我国社会大众精神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成果要报》向上级决策部门报送最新成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进言献策并提出既富有学术价值且又务实管用的前瞻性理论成果。

最后,童世骏教授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与会专家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汲取专家们的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必要因素,进一步研究探讨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专题,以问题为主线把课题做好。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