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社会转型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实践为切入点”开题简报

2013年03月07日14:44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2年6月21日,以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转型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实践为切入点”(批准号:12&ZD007)开题报告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行。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委党校、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共40多人出席。

钟明华教授结合项目评审答辩过程中评委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前阶段的课题思考,进一步陈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他主要从选题定位、内容、重点难点三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释。首先,选题定位上,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任何道德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完成的,本课题定位于社会转型的场域;第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重在工程两字,要突出工程的可操作性;三,以广东为切入点,是本课题研究的抓手,但并非只是做广东的研究。其次,进一步阐释了课题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该课题对中央重大文件的学理研究和实践理路,重点强调同一性伦理场的构建与整合作用。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经验和局限问题的把握;以社会转型期广东为研究场域;学校、政府、社区、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为分析单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普遍方案。进而扩展为八个子课题,采用案例研究法、参与行动研究法、问卷研究法等进行研究。最后,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从现代化变迁的视域中如何诊断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广东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的实践,如何去总结;选定学校、政府、媒体、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不同的单元,各自对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积极化和消极影响并存,如何进行整合;服务和指导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如何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等。

根据钟明华教授的开题报告,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中山大学李萍教授主要围绕着课题的可操作性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开题只是课题研究的开始,在哪里做文章,怎么做文章,需要有大思路;第二,研究队伍的构建需更明晰,要有明确的分工、经费安排,要使课题组更快运作起来;第三,建议缩减子课题。广东省社科院温宪元研究员认为本课题重在“工程”二字,而非纯理论的研究,且需要考虑移民文化与城市发展,尤其是农民工的公民道德建设。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吴灿新教授认为,道德滑坡论是表层表述,而非深层的,怎么能够让老百姓道德素质能提升,公民道德建设需考虑科学性、实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规律性。华南师范大学吴全华教授提出需要从地球共同体、公共空间理论等入手去研究这个课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高定国教授认为本课题第一部分关于理论的阐释不是特别明白,到底是运用理论还是建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建构理论;教科所冯增俊教授提出两方面思考:第一,中国语境下的公民与国外理解的公民是否一样,要区分;第二,虽然叫做工程,但八个子课题全部要做恐难实施,如有个重点,整合在一起会更好,如传统道德、革命道德与公民道德之间的区分,而在这之中,中小学是当务之急。哲学系吴重庆教授认为讨论公民道德一是需与传统有所结合,如华人本土心理学的研究;二是需要与社会主义新传统结合,研究社会主义伦理,公平诉求是很重要的内容。政务学院蔡立辉教授则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公民是什么类型的人,需进一步审题;第二,方法与内容的结合需思考;第三,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第四,多学科视角构建道德建设的指导框架,要告诉人们公民道德是什么,怎么去研究是重点。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朱健刚教授指出:第一,公民道德需超越中西方的对比,工程很重要,但在于怎么理解原有工程结构中的问题;第二,在方法上,参与式行动研究很重要。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则认为课题首先要对公民道德进行界定,在概念性的问题上不能含糊,对一些新的公民道德行为也要有所关注。

对于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钟明华教授代表课题组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会参考专家们的建议完善课题计划,以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