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胡塞尔文集》中译”有望打开现象学研究新思路

记者  谢方2013年02月05日08:2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发起的现象学运动对20世纪以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世界”、“欧洲科学危机”、“交互主体性”、“现象学还原”、“本质直观”等概念,已成为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关键词。胡塞尔研究成为国内外哲学界关注的热点。

  近日,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教授倪梁康主持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开题报告会在广东省肇庆学院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举行,来自两岸高校的多位现象学领域专家出席,就胡塞尔著作的翻译及其思想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胡塞尔文集》中译”这一项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从总体上促进汉语世界的现象学研究。如今,胡塞尔现象学在世界思想史上仍广受关注。国内学术界的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以及胡塞尔著作中译现状如何?记者围绕上述问题采访了国内现象学专家。

  国内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方兴未艾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祥龙向记者表示,他为翻译《胡塞尔文集》的计划感到欣喜,因为这正是汉语哲学界所急需的。“我们对当代现象学运动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胡塞尔源头作用的重要。《胡塞尔文集》的陆续出版将使胡塞尔的思想形象更加丰富,时常能够带给我们超出预期的启发。”

  倪梁康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国大陆现象学研究发展势头强劲,汉语学界在文学现象学、历史现象学、法学现象学、建筑现象学、音乐现象学、文艺现象学、绘画现象学、医学现象学、教育现象学等领域展开了各种跨学科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内每年以胡塞尔和现象学为主题发表的研究论文均有近百篇;各重点大学哲学系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的现象学课程,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自2000 年以来,全国各主要高校以胡塞尔和现象学为主题撰写并通过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总计80余篇;近5年来以胡塞尔和现象学为主题的获批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含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共计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含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超过20项。由此可见胡塞尔及其现象学思想对于汉语哲学研究的吸引力。

  胡塞尔著作中译工作迫切

  胡塞尔在其长期研究中始终以笔思维,以速记稿记下其毕生所思,因此他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手稿。自1950年开始,设在比利时卢万大学的胡塞尔文库总馆陆续整理出版考证过的《胡塞尔全集》,现已出版至第四十一卷。其中,胡塞尔的重要书信收入《胡塞尔全集——文献编》出版,共十卷。胡塞尔的另外一些讲稿和手稿收入《胡塞尔全集——资料编》中,已出版八卷。目前正在编辑之中的胡塞尔文稿还有五卷。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向记者表示,“《胡塞尔文集》中译”项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胡塞尔是欧洲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哲学家,更因为经典哲学家的文献翻译是现代汉语哲学研究得以切实推进的前提。

  倪梁康表示,东亚的现象学研究如今在世界哲学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而且很可能是最重要的角色。当前,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有一批活跃的现象学家,他们将现象学方法运用于各个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哲学界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胡塞尔著作翻译方面,英译、法译胡塞尔著作都早已开展并持续出版,日本和韩国也已经开始着手翻译出版数十卷《胡塞尔全集》。反观汉语学界,胡塞尔著作的中文翻译虽肇始于1986年,但至今为止,已经翻译发表的重要著作尚不足十部。我们对胡塞尔著作的翻译不仅远远落后于英、美、法等国,也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因此,系统地翻译这位近代以来最重要思想家的著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入开展和拓宽胡塞尔与现象学研究的一个迫切任务。

  张祥龙说:“我看好现象学在东亚的未来,并相信《胡塞尔文集》中文版将带来许多新的研究思路。”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