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会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平。毛泽东深有寓意地将其比喻为赶考。赶什么考呢?总的来说,是赶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考试。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深知,要考试合格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他要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除了十分重视利用高等院校和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之外,还从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考虑,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知识、学业务的热潮,较快地提高了文化素质,相当多的人掌握了管理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业的本领。短短3年,党就领导人民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迅速把一个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新中国。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过去之后,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的战略任务。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他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必须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国外学习,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应该说,在当时情况下学习苏联,对于促进我国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党对于苏联经验中的一些弊端和错误,逐步有所了解。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明确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戒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这一探索,贯穿于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的10年中。这1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的10年,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学习和认识的10年。其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犯了错误。而对错误的纠正,仍然离不开学习。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取消商品生产、忽视价值规律的“共产风”错误。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全党纠错,办法之一就是号召和组织广大干部读书学习。1958年11月,他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干部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要求大家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两本书。通过读这两本书,广大干部对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界限,对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运用价值规律等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当时,毛泽东感慨地说,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毛泽东号召全党读两本书后不久,鉴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深感各级干部缺乏政治经济学知识,他自己也觉得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于是又建议领导干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带头读,先后用两个月时间读完该书。在他的带动下,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认真地读了这本书,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这次读书学习活动,还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说:“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事实证明,这次读书学习活动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产生了长远的重要影响。
四、重新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邓小平郑重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为什么要重新学习呢?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结论作了教条式的理解,甚至把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当作了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重新学习,使思想认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是因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领域的知识过去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重新学习去获得经验和新的知识。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开始,这次重新学习从各方面展开。从1978年5月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到1982年召开党的十二大,通过全党的学习讨论,恢复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整个中国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浓厚氛围。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冲击;国内,由于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加大。这些都对党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93年9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全党迅速兴起了学习热潮。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这项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党中央部署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集中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三讲”活动,首先是“讲学习”,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党性、党风教育结合起来的一次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针对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在各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成功开展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部署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紧迫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学习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国际经济知识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极有效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胡锦涛同志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一直坚持集体学习,为推动全党学习起到了示范作用。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往往是局外人看得更清楚。曾经多次访华的新加坡资深政治家李光耀,在2002年发表谈话说,中国人的求知若渴令他大为震惊,是中国人的“奋发好学推动了中国的进步”。2005年4月,见证了苏共垮台的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访华回国后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蓬勃发展的集体,因为他们“愿意并正在向所有人学习”,“吸收现代文明中一切好的东西”。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另外一个政党公开宣布把自己建成一个学习型政党。中共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又一次将中国共产党以一种新的面貌推到了世界面前。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