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杨胜群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杨胜群 李捷 唐洲雁  2012年12月04日14:30  

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对我们党在新世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并没有就此中断。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把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道路继续推向前进。这就必须首先回答:如何看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第一个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是邓小平。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148-149页。)

率先突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的,是邓小平;毫不动摇地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也是邓小平。他深有感触地指出:“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同样的道理,“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至此,他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148-149页。)

正是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持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1980年10月中旬开始的党内四千人大讨论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言论,贬低或损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认为,在历史决议里“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8、299~303页。)

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指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注:《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2页。)。决议纠正了当时党内外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维护了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历史决议发表至今已经20年了。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表明,决议的基本结论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在这20年里,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决议的立场,并以历史决议为武器,同各种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的错误思潮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时指出:“现在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有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答了这些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284页。)1989年2月,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潮,他再次强调:“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284页。)后来的事实再一次印证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邓小平的重大历史贡献。江泽民对这一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个重大决策的魄力和远见。”(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1页。)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0页。)

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创新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早在邓小平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同时,就已经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生长点。众所周知,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对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得出的十条基本经验,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珍视前人探索的思想成果,这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中体现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

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还需要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不进行理论创新,党就没有了活力,就没有生机。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理论创新和不能丧失根本,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基础,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际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生前并没有作出这样的概括。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历史决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这个科学的概念,并把它的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样三个方面。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科学概括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

正是根据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的指导,党的十二大开始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无论是从文字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历史决议总结的“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已经溶入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开始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992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充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从九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其中头一条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概括中,“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就是历史决议总结的“三个活的灵魂”在新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看作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首要原因,不仅进一步说明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也深刻说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已经充分掌握了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论。对此,江泽民指出:“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注:199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把握了这个精髓,我们党在新的世纪就一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理论,开辟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80年光辉的历程。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又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产生了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等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能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是一个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她的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希望!

来源:《党的文献》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