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它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个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对象、性质、动力、道路等问题的阐述。它揭示了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封建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要推翻三座大山;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受它们压制的民族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民主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而无产阶级的领导又是通过它的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实现的;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也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最具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之一。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途径。创造性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具体做法是:通过以国家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其中对个体农业,采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走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逐步过渡的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终达到和平赎买的目的。这条道路,突破了用国有化实现“一举过渡”的传统做法,并使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赎买的方法来完成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从而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完全以和平的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先驱们的伟大设想,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创造能力。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不断摸索的目标。毛泽东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著作。在艰辛探索中,他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科学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关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法制,克服官僚主义;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提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行“双百方针”,重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国际交往方面,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要探索一条有别于外国、有别于他人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格外沉重。上述许多宝贵的思想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的在实践中甚至还出现了反复和失误。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已成为新时期继续探索的指南和借鉴,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武装斗争。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始终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军队,研究军事,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以较大的精力领导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他以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第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理论,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前所未遇的新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第二,关于军事辩证法的思想,应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第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把古今中外农民战争、工人起义中蕴含的人民战争思想的萌芽,发展成为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第四,关于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使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该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第五,关于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很不理想的问题,作出了成功的回答。第六,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回答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武装挑衅,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曾经说过:“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事实确实如此。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首创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在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中,强调了高度的革命组织性和纪律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和平时期,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发展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在激烈复杂的国际斗争中,阐明了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性。
——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政策和策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向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认真研究政策和策略的任务。毛泽东充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进与后退、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对敌斗争中,强调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大方向,不要四面出击;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统一战线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实行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路线。在国际战略和对外交往方面,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不在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既保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帝国主义的两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贡献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这些独特贡献的取得,关键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特贡献。
![]() | ![]() |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