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吴恩远

吴恩远:苏联解体原因综述

  2012年11月30日10:03  

三、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一些人否认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这种观点认为:“如仅仅停留在戈尔巴乔夫改革错误这一直接原因去分析苏联剧变,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戈尔巴乔夫“的责任只能是直接意义和浅层次上的,是表面性的,属于导因性质”。认为导致苏联解体主要原因在于苏联体制,无论是戈尔巴乔夫或是其他什么人谁也无法挽救这个体制。但这个观点甚至连戈尔巴乔夫也不能接受。

2006 年在戈尔巴乔夫75 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的时期,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2007 年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就此指出:当时的苏联体制百分之百地可以抵御外来危险:核武器排除了攻击苏联的可能性,任何军备竞赛方面的落后,并不能改变这条原则;而且,在避免自下而上的革命方面,也是有保障的———到处渗透的克格勃机关排除了出现地下革命活动的可能性。当然,会有一些自发的动乱,但是,缺乏革命性组织,这些动乱并不危险。没有外部入侵的威胁,也没有自下而上的革命,那么,不论是相对于西方的科技落后,还是由经济缺乏效力引起的经济困难,本身都不能导致体制更迭。

该书写道:苏联体制的激进反对派断然回答说:不! 体制是不可能改革的,只能将其摧毁! 随着经济困难的加重,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普遍。苏联解体似乎证实了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民主改革是不可能的。但是,15 年后,这种观点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说服力。断言说,体制不能改革、必须被摧毁,至少是非常幼稚的。瑏瑥应该说目前大多数学者赞同这个观点。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1999、2000、2001 年曾作了几次调查,占被调查者66. 5%、63. 2%、57. 6% 的俄罗斯人均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人仅仅占20. 3%、25. 4和30. 0%。2005 年12 月俄罗斯“全俄民意调查中心”对俄罗斯46 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 个居民点进行了民意调查,57% 的人则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说多数俄罗斯人并不同意“当时的苏联社会制度必然灭亡”的观点。

中外学者从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民族政策、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中所犯一系列错误及其本身素质的原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错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削弱、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对于改革的领导,最后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国家的解体。正如美国学者斯蒂文·科恩指出:“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党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于是,苏联的解体就不可避免,一句话,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苏联。”瑏瑦2001 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的民意调查肯定了上述观点:有64% 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

注释:

① 戈尔巴乔夫等主编:《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年版,第442 页。

② 普列汉诺夫:《在祖国的一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 年版,第207 页。

③ Ю. С. 库库斯金:《1917 年十月中的列宁》,载李慎明主编《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501 页。

④ Ю. А. 波利亚科夫:《俄罗斯历史中的1917 年10 月》,《20 世纪的俄罗斯》1 集。

⑤ А. В. 布兹加林,А. И. 科尔加诺夫:《斯大林与苏联解体》,莫斯科2003 年版。

⑥ 宫达非主编:《苏联剧变新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年版。

⑦ А. А. 达尼洛夫:《俄罗斯历史1900———1945 年》( 教学参考书) ,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08 年电子版,第125 - 126 页。

⑧ 吴恩远:《正确评价苏联模式》,《理论前沿》2007 年第19 期。

⑨ 2008 年6 月11 日米·伊·科京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⑩ 《苏联工人阶级史》第2 卷,莫斯科1987 年版,第426—427 页。

[11]瑏瑡《苏联工人阶级史》第2 卷,第198 页。

[12]瑏瑢《苏联社会文化经济史》第6 卷,莫斯科1980 年版,第225 页。

[13]瑏瑣А. 舒宾:《关于苏联历史十个荒诞的说法》,莫斯科2007 年版,第348 - 349 页。

[14]瑏瑤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945 - 2006 年》( 教师参考书) ,莫斯科2007 年版,第359—360 页。

[15]瑏瑥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945 - 2006 年》( 教师参考书) ,第361 页。

[16]瑏瑦斯蒂文·科恩:《问题之问题:苏联为什么不复存在了?》,莫斯科2007 年版,第47 页。

来源:史学史研究 2010年第3期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