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王泽应

王泽应:论人的尊严的五重内涵及意义关联

  2012年11月29日15:28  

三、人品尊严:修身达善之德的价值呈现

人道尊严执着于人的关系性对待和规范性诉求,人品尊严则凸显人的德性修炼和主体自身的精神提升,它意味着人的尊严必须通过挺立人的德性、培育德行、陶铸道德品质来达成。人的尊严的实现更多地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汗水、成就与人品去赢得,只有这样,人的尊严才更为持久,更有力量,更具有建设性意义。

人品尊严注重从人品和人的德性的角度来考察尊严,认为尊严本质上是修德达善的产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天赋尊严,特别是从社会角度评价的尊严更是如此。人有人的品格和品质,人的品格和品质决定着人是否有尊严和有什么样的尊严。人的全部尊严和幸福就在于人有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德性。

人品因人的修为而体现出不同的层级或差异。依据德性的攀越性和精神境界,我们可以将人品区分为常态的、美好的和完善的三种层级。常态的人品是指大多数人在正常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人品或德性境界,其基本的要义是己他两利,最起码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美好的人品意味着人们在处理人我、己群关系中能够自觉地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将他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能够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自觉地做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以促进道德的进步。完善的人品是具有导向性质的崇高道德品质,意味着个人达到了道德上的完善或臻美,诸如忘我牺牲、无私奉献等。应该说,常态的人品是有尊严的,但是美好的人品和完善的人品则更有尊严。如果我们把常态的人品归之于常德,那么美好的人品和完善的人品则可以归之于美德和至德。美德是道德品质系统中同卓越与高雅相关的优秀品质,它是人类精神情操的集中体现和美好心灵的呈现,是个体道德生活的灵光。至德或圣德是美德的升华和集中体现,代表了人品的最高境界和至善目标,无疑是最有尊严和最具荣光的。

人的尊严与品格和美德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品格、美德赋予人以尊严,人因为有品格和追求美德而显示出自己的尊严。马克思指出:“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⑩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指出,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和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人的良好意愿和人的尊严方面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人们——虽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是,他们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因此,在生活中区分良好的品质是必要的,这样,勤劳、美德和善行就应该是最高尚的品德,具备这些品德的人也就是一流的人。”(11)人的尊严是人的德性的一种确证,人通过涵育德性、锻铸道德品质而获得自己的尊严,而能够赢得人们发自内心敬重的往往是人们的人品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四、人格尊严:安身立命之德操的彰显与实现

人格尊严是人性尊严的升华,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凝结和彰显,意味着人在道德上应当追求、建树和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不能执着于荣华富贵而忘却乃至放弃人自己应有的气节和操守。每个生而为人者均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具有内在的道德人格和尊严。人们对人之所以为人之道的认识以及德性品质的培育形成人格尊严。

在中国古代,表示人格尊严的词语是“德操”、“气节”和“浩然正气”。德操,亦称节操、气节、志节,是守义不移的一种道德恒持心,也是保持高尚人格的精神力量。荀子指出,“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荀子·劝学》)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仁人,应该具有独立的志节与人格的尊严。他赞扬伯夷叔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亦即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其本质是保持人格的尊严,不屈服外在的势力。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传统,提出“立位”和“乐道忘势”等命题,主张培养“大丈夫”的人格。所谓“立位”即是确定自己在天下的位置,也即肯定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位”不是官位,而是人格的地位,孟子亦称之为“天爵”。他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孟子·告子上》)天爵即是人的道德人格。孟子又引述曾子之言说:“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这一观点,其实质是肯定人格尊严,认为有道德的人决不屈服于权势。即便是乞丐,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都是不尊重对方的人格,不把人当作人看待,这是乞丐也不能接受的。基于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孟子颂扬“乐道忘势”的圣贤之士。他说:“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孟子·尽心上》)这种乐己之道,忘他人之势的风范,体现了“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操守气节。

坚定的德操与信念,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这种德操和信念,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就能为捍卫真理和正义而抛头洒血,历经磨难而不衰,屡遭坎坷而不馁;就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文天祥的《正气歌》即讴歌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操守的一系列伟岸杰出人物,他们的人格尊严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