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洪大用

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

  2012年11月27日14:44  

二、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影响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因素很复杂。笔者曾经将这些因素大致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个体层次的因素,一是结构层次的因素。当然,这两个层次的因素有时也对环境意识的产生共同起作用。

从个体层次看,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可能受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工作单位、家庭居住地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结构层次看,公众的环境意识还受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问题状况、环境科学发展水平、主导价值观念、政府管理体制、大众传媒的渗透程度、环境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等因素影响。限于篇幅,笔者仅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

首先,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人环境意识水平有所不同。男性被访者中, 环境意识水平在50分以下、50—59分、60—69分、70—79分以及80分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3%、30.6%、28.1%、16.6%和8.3%;而女性被访者中的相应比例分别为:23.1%、35.4%、23.4%、12.7%和5.4%。大体上,女性被访者中处于环境意识低得分段的人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被访者中的相应比例,接近6成的女性被访者环境意识水平不及格。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发现是不同的。也许可以解释为:中国社会基本上还是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妇女的实际社会地位比较低,整体上受教育的水平也相对男性为低,所以在环境认知方面与男性相比有差距。

其次,环境意识与年龄的关系比较密切。笔者将25岁以下的被访者看成青年人, 把25—35岁的人看成壮年人,把35—55岁的人看成中年人,把55岁以上的人看成是接近老年的人。数据分析表明,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意识水平有着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这既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在观念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年代人在获取环境知识、信息的能力与机会上的差异(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的人环境意识水平比较环境意识得分50分以下50-59分60-69分 70-79分 80分以上总计

年龄段

25岁以下12.1% 26.5% 28.8%22.2%10.3% 100%

25-35岁 16.8% 26.8% 28.8%16.8%10.9% 100%

35-55岁 21.6% 35.3% 24.8%13.1%5.3%100%

55岁以上22.4% 37.7% 23.0%12.3%4.6%100%

再次,本次调查表明被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其环境意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再次验证了以前有关调查的发现。被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他们当中就越有更多的人处在环境意识得分的高分段,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中,超过7 成的人环境意识是不及格水平,而在接受大学本科以上教育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达到70分以上(见表2)。

表2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环境意识水平比较文化程度小学大学本

环境意识得分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科以上

50分以下 34.4% 23.2% 15.4%9.8% 7.2%

50-59分39.8% 38.0% 32.4%23.5%15.8%

60-69分18.3% 25.0% 28.6%30.6%24.9%

70-79分5.9%9.8%17.7%20.6%32.4%

80分以上 1.6%4.0%5.9% 15.5%19.8%

总计 100%100%100% 100% 100%

第四,一般而言,随着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改善,公众会越来越关心环境保护。本次调查数据大体上对此假设有所验证。我们采用个人月收入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两个指标来分析它们与环境意识水平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两个指标都与环境意识有着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在最低收入组(个人或家庭人均月收入200元以下), 有近四分之一的人环境意识得分在50分以下,而在最高收入组(个人月收入1200元以上或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元以上),只有八分之一的人得分是50分以下。相应地,在最低收入组,环境意识得分在80分以上者仅占4%左右;而在最高收入组, 这一比例在13%左右,相差约9个百分点。

第五,在失业问题被认为是首要问题的今天,我们有理由假设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在环境意识方面要逊色于有工作的人。数据分析表明,被访者工作状况确实与环境意识有一定关联。在有工作者中,环境意识得分在50分以下、50—59分、60—69分、70—79分以及80分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7.5%、29.0%、27.6%、17.0%和8.9%;而在没有工作者中,相应比例分别为26.0%、39.4%、22.4%、9.3%和3.0%。但是,对于将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在校学生而言,其环境意识水平是相对最高的。在他们当中,上述比例相应为:8.5%、22.7%、24.8%、25.5%和18.4%。换句话说,在校学生中,接近7成的人环境意识水平在及格水平以上。也许,他们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没有体验。

第六,数据分析表明, 居民对于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与其环境意识水平有一定关系。这一点在以前的研究中似未提及,但是合乎逻辑。大体上,越是感觉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其环境意识水平有越低的倾向。在感觉自己生活“非常不幸福”或“不幸福”的人中,环境意识得分在50分以下、50—59分、60—69分、70—79分以及80分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5.5%、38.8%、21.3%、9.6%和4.8%。换句话说,有超过6成的人环境意识是不及格水平。 而在那些感觉自己生活“幸福”或“非常幸福”的人中,上述相应比例则分别为17.9%、30.0%、27.7%、16.5%和7.9%,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环境意识水平达到70分以上。

第七,考虑到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环境压力也就越大, 我们有理由假设越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受其客观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环境意识越强。如果我们把调查城市划分为三类: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那么,数据分析表明以上假设大体上成立。在直辖市,被访者环境意识得分在50分以下、50—59分、60—69分、70—79分以及80分以上所占比例依次为15.9%、33.7%、26.8%、15.7%和8.0%;在省会城市,上述比例依次为17.7%、32.3%、26.6%、15.5%和7.9%; 在其他城市,上述比例则分别为22.5%、33.2%、24.7%、13.7%和5.8%。但是,关于居住地与环境意识的关系很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