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多来,国内外对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从各个层面做了很多研究和分析。比如从社会制度层面,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从人的品性层面,认为这是由于人的贪婪本性和道德缺失所造成的;从经济运行和管理层面,认为这是由于政府推行经济自由主义、疏于金融监管所造成的等等。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并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于是国外也有许多溢美之词,有些甚至是戴了许多高帽子。国际上的各种说法,虽然有些并不是毫无根据,但总体上说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正确地看待别人,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沾沾自喜。
经济危机犹如自然灾害,既是不可避免,又有其两面性。所谓两面性,就是一方面,它会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它也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经济规律的大好时机。综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完善,差不多都是在每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才取得重大突破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如果说这次金融危机的危害是百年不遇,那么其研究的价值也是百年不遇。在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紧密结合本国的实际,正确地吸取危机的教训,既不能泛泛而论,也不能机械照搬。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深入地分析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实际,正确地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涉及我国当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而且也涉及我国如何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问题。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抛开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不谈,仅从经济运行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主要教训,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证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这“两只手”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关系,也是最难处理好的关系。
综观西方经济学,从主流学派来说,基本上就是两大学派,即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所谓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和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所谓国家干预学派。可以说,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基本就是这两大学派的斗争史。二者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此消彼长、各领风骚,既相互否定,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影响政府和经营者的决策。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西方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的争论,也并不是主观随意和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其一,两者的此消彼长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背景下发生的,也就是当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干预过多、市场调节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时,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就会占上风;而当国家干预不够、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充分暴露时,主张强化国家干预的观点就会占上风。其二,无论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其基本观点和主张从来没有绝对化,即从来没有绝对地主张经济自由和绝对地主张国家干预。例如,亚当·斯密主张用看不见的手调节,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国家干预,只是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相反有些国家干预的主张恰恰是他首先提出的。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也并不否定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而是主张让国家之权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应当说确实与美国政府长期来就奉行减少国家干预、对资本市场放松控制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连格林斯潘也承认:过去错误地相信自由市场可以调节金融体系而无需政府加以监管,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末后,则迅速膨胀。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应该注意到这一高风险金融产品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危害。尤其是当这种贷款被金融机构制作成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大肆流向市场时,更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惜自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代开始,美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就占上风,使大量金融证券机构置经济安全于不顾,利用宽松无边的环境肆意进行投机并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也正是这个原因,美国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并通过注资拯救一些关键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虚拟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5%左右,但国际流动资本增加了25%,全球股票总价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达140万亿美元,约为当时各国GDP总量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平均流量大约1.5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毫无疑问,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但大大扩展和丰富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容,而且对于加快流通速度、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改组联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益等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虚拟经济毕竟是一种服务型经济,它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并要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变成单纯的价值符号交易,即如马克思所说的为了赚钱,企图绕开生产过程,由G-W…P…W-G′,变成单纯的G-G′,就会形成狂热的泡沫经济或虚假经济。
虚拟经济过大地脱离实体经济,以致形成泡沫经济、虚假经济,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从次级贷款到华尔街金融衍生产品的打包倒卖,都表现了这一点。据有人估计,美国金融机构发放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美元,而与实体经济发展无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却高达400万亿-600万亿美元。又据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为100多万亿美元,而到2007年就暴增到51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就占340万亿美元。近十多年来美国的经济越来越虚拟化,特别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并游走于正常渠道之外,缺乏有效监管,使泡沫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扩大内需与超前消费的关系
最近几年,为了启发我国老百姓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水平,我们经常讲美国老太太超前消费的故事。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才使我们进一步发现,原来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源头,就是因为几乎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把许多贷款发放给了那些几乎没有偿还能力和抵押财产的老太太。据有关统计,2001年全美25%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给了那些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2006年这个比例上升至45%。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人。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美国金融机构或有关部门对这种消费方式还大加鼓励纵容,使得越来越多并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低收入人群,都可以通过次级贷款来购买住房。而华尔街金融机构又把这些次级贷款转换成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出售,这就把全球的金融资本都吸引到次级贷款的泡沫经济制造的过程中。据估计,美国当前的债务高达53万亿美元,是GDP的4-5倍,平均每个居民就有20万美元债务,而且美国人这种超过现实支付能力的消费,是在基本没有抵押、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是超前消费、寅吃卯粮的问题所在,也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弱变强、不断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的经济,而企业家就是创新的代名词。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管理学也要研究创新的问题。实际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整个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创新又总是与相应的风险相伴而生。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任何创新都有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因此必然要有代价、有成本、有风险。二是任何创新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等的推广和使用都既会带来新的效益和效应,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因此必须要与相应的监管和控制相配套。例如,各种交通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明必须要与不断改进的交通规则相配套,否则就会带来更多的交通事故。
有人认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金融创新过度、监管不力所造成的。说监管不力,这是事实,因为像美国这样一个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却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监督机构有效地行使对整个金融监督的权力。至于说是否是因为创新过度,这就要具体分析。所谓创新过度主要是指金融的发展或创新过大地超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监管能力,成为泡沫经济。如上所述,这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产生和蔓延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来看,其所作所为有些并不是创新,而从头到尾都是不合常理、不符常规的违规操作。所以进一步地讲,这不仅仅是创新过度的问题,而是虚假过度、投机过度、贪婪过度、不讲信用、道德缺失的问题。例如,从道理和规则上说,银行发放贷款是要有抵押、有信用或有一定条件的。但是,美国发放的大量次级贷款,不但门槛规定得很低,而且有些是没有任何证明文件的情况下发放的,有的甚至是如美国经济学家所说是“说谎人的贷款”。这就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祸根和源头。又如,按传统,放贷银行应当把贷款数额列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由银行本身来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为了转移风险并从中获利,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又运用各种所谓的金融技术,将这些证券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成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这样,提供次贷的银行就像变魔术般地消除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资金,从而把风险转移了出去。
表面上看,通过这一系列的所谓金融创新,可使各方获利,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这一系列的所谓创新,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只不过是打着创新的旗号,使泡沫越来越大,链条越拉越长,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关心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真正的基础是什么,也不知道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认为只要倒腾那些五花八门的证券,财源就可滚滚而来。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原本是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又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违约掉期(CDS)。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起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产品,由此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而一旦其本源即次级住房贷款出现问题,整个建立在其基础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就会如空中楼阁,轰然倒塌。这就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祸害如此之大、蔓延如此之迅速,实是百年不遇的原因。
更有甚者,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金融评估机构也弄虚作假、为虎作伥,它们对那么多“说谎人的贷款”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大量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视而不见,有的只是用电脑进行所谓自动化评估,从而使一些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为“优等”,这就为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用。
![]() |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