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李兴山

正确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李兴山  2012年11月27日14:08  

二、我国改革发展现状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正确地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机械照搬。所谓不能一概排斥,是因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虽然从根本上说暴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情况下所必然产生的问题,但也暴露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情况下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因此,吸取这些教训,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警惕和防止市场失灵,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所谓不能机械照搬,是因为各国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制度,同时还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因此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不能用同一药方来治不同疾病。前面,我们从一般意义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些教训。就我国来说,虽然也应引以为戒,但有些情况并非完全相同。

首先,从国家干预和金融监管来说,我国的总体情况还不能说是干预不够,而是干预不规范;还不能说是监管不严,而是监管不科学。应当承认,自实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来,我国市场化的程度已有很大提高,政府职能也有很大转变。但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来看,资源配置方式还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服务型的政府还未真正建成,宏观调控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直接管理和行政手段。仅以行政审批为例,据最近公布的中国社科院关于《审批改革,腐败治理与市场完善》报告反映: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中央和各地政府均削减了为数不少的审批事项,但留存下来的数量依然很庞大,而且留下来的审批事项还有许多是政府不该管、属于市场范围内的事情,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基础并未根本触动。此外,一些项目名义上取消了审批改为备案制,但企业申报备案更加麻烦,所需周期更长。至于金融监管,我们不仅是不够和不严的问题,我国金融系统有三大监管机构,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规章制度也不少,但为什么有时效果不明显呢?主要是监管不科学。所谓不科学,主要就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关系,有的是下级监督上级,有的是自己监督自己,有的处于更为复杂的关系之中。

其次,从虚拟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虚拟经济,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都有了很大发展,虚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都有空前提高。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局部上说,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一些泡沫现象和乱集资的行为,但与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相比,总体上说还不是发展过快,而是不相适应的问题。金融创新也不是过度,而是创新不够的问题。固然,我国金融系统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相对来说受冲击较小,甚至依然呈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方面确实与这些年我国的金融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金融开放不够、发展水平不高有关。因此,不能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再次,从消费水平来说,我国情况就更加不同。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高收入、低储蓄、高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而在我国,虽然在有些方面也存在着奢侈浪费、甚至超前消费的现象,但就总体上说,还是一个低收入、高储蓄、低消费、高积累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靠国家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以及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来说,与国外,特别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机械地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也不能照搬他们的应对措施,而是要紧密结合本国实际,从眼前与长远相结合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那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抛开其他方面不说,仅从经济层面来看,主要是四大问题:一是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三是发展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四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所谓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就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虽然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目前许多既定的改革目标还远未达到,改革正处于关键的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真正下决心去触动和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就会使我们的有些体制长期处于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所谓转换阶段。而体制如果长期处于似是而非和不伦不类的转换状态,恰恰又是漏洞最多、问题多发的阶段。例如,目前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强调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行政审批和“跑步(部)前进”,这就难免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官商不分、权钱交易,腐败问题就可能防不胜防。又如,我们一方面强调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许多重要产品的价格又不能真正放开或者是实行双轨价格,各种要素市场不能真正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不能真正反映出来,宏观调控也很难有准确的信号依据。又如,我们一方面强调市场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垄断企业和体制上的二元结构,这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和效率。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就是改革开放30年,虽然经济一直快速发展,GDP连续翻番,但总体上说,我们的增长是粗放经营方式基础上的增长,高速度也付出了高代价。首先从投入产出来说,我们基本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和资本投入来维持高速度。许多消耗指标,例如单位GDP能源的消耗,不但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世界平均水平也有成倍的差距。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如,从劳动生产效率来说,我们基本上是靠低工资、多用工,即靠劳动力便宜和人海战术来维持高速度,劳动效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几十倍。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的浪费,也是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再如,从技术水平来说,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本上是靠技术引进、设备进口、贴牌仿造、加工出口等来维持高速度。许多产品,例如汽车、电器、甚至医药、服装等,虽然产量大、产值高,但自己的品牌少、专利少、核心技术少,因此只能是薄利多销。所谓发展不全面不协调,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诸如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确实提高了效率、加快了速度,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多方面拉大了差距、加剧了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全面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协调反映在很多方面,但最突出的不协调就是城乡相对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一矛盾的加剧,不但影响城乡发展的这个局部,也影响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实现的这个全局。至于发展中的不全面,也可以列举很多,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总体上说,我们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有些旧的社会矛盾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缓解和消失,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又在不断产生和加剧。在这里,有一个观念必须要转变,就是过去我们始终认为,发展经济最重要。只要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社会就会更加稳定。现在看来,这一认识有一定道理。这是因为,毕竟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是,如果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这是因为,人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动物,社会问题也并非都是经济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需要层次会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因此,如果我们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相应的社会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不能随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所谓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就难免产生,有些社会矛盾就会加剧。这恐怕也是个规律。这也是为什么中央提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还要更加重视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原因。所谓收入分配不公,就是改革开放30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收入水平,包括国民收入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存在“两个过于偏低”的问题,即在初次分配中工资性收入比例过于偏低,在再分配中居民收入比例偏低。又如,在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中,存在“两个过于倾斜”的问题,即在建设性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中过于向建设性投入倾斜,在城市投入和农村投入中过于向城市倾斜。再如,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两个差距过大”的问题,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过大,某些精英和特权阶层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距过大。所有这些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存在,不但会影响经济发展,削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且也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应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保持了30年的高速发展,使过去贫穷落后的中国由温饱迈进小康、由农业大国迈进工业大国,确实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间奇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这些变化和奇迹,有些是在特定情况和特定条件下发生和创造的。从长远的观点看,如果一些体制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发展就难以持续,甚至会成为隐患。这就是我们的根本问题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从眼前应对金融危机,还是从长远发展来考虑,总体上说,我们主要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深化改革,二是科学发展。所谓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勇于触动和解决体制与机制的深层次问题,打好改革的攻坚战,真正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同时搞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这是进一步解放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扎扎实实做好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的基本精神,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各个地区、各种行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当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措施;但在“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的这一基本要求上,任何地区、任何单位,都不能搞特殊、讲价钱。目前,全国上下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低估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真正能得到贯彻落实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目前情况看,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还要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只有认识真正提高了,思想真正统一了,再加上有一整套的体制机制有效保证,才会有真正自觉而积极的行动。否则,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和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应付上。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