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二是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以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四是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作用。
(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等几个方面的原理作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贡献。这其中包括,毛泽东通过《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更加明确、更加充实,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际关系问题的科学理论系统。毛泽东通过《矛盾论》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特别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更加明确、更加充实,尤其是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毛泽东通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特别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如今,毛泽东在这些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已经成了哲学原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应用哲学的层面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特别表现在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政治哲学、建设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中。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研究战争的方法论;战争中的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辩证法,以及兵民是胜利之本等思想。如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等著作中所阐述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又统一又斗争的方针;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原则等思想。如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所阐述的,中国社会的性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法;革命转变论和革命阶段论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思想。如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所阐述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重点与非重点;统一性与独立性;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等思想。这些思想中所包含的、渗透的、体现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再次,毛泽东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传播进行了重要探索。毛泽东多次讲过,要使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里和课堂上解放出来,使哲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这里特别应该提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我们现在从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工作方法十六条》等等中均能深刻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实质就是哲学的问题,它们是哲学方法论的具体化和转化形态。毛泽东提倡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学点哲学;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等等。
毛泽东为哲学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
他破除了哲学神秘论,哲学在人民群众的认识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从来也没有像中国这样影响大。
(二)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我们不能说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只有毛泽东哲学思想,而没有别的哲学。事实上,除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以外,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还有其他一些努力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其突出代表包括熊十力、金岳霖、冯友兰等等。熊十力著有《新唯识论》,改造了佛教唯识宗的学说,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金岳霖著有《论道》、《知识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建立了自己的形上学体系和知识论体系。冯友兰著有《新理学》,将西方的新实在论与程朱理学结合起来,也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都是爱国主义者,他们的哲学体系虽然总体上是不科学的,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和哲学体系中还是有着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具有参考意义。另外,梁漱溟、张东荪、贺麟等的哲学著作也有一定影响。在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研究领域不要太窄,不能采取简单肯定和简单否定的办法,应该在比较中认识真理。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的,那就是谁是现代中国哲学的主流?谁代表着现代中国哲学的方向?凭心而论,那只能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或者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中国哲学是在中西古今哲学的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因而流派众多,学说纷繁。在这繁多的学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最为中国人民所欢迎。在20世纪30年代,辩证法唯物论开始成为中国哲学界的主潮流,任何其他的哲学流派都无法与之相匹敌。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反映了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需求,代表了现代中国哲学的前进方向。
(三)对以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应该承认,正是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才有了自己的一套科学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才有了一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正是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乃至我国人民才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形成了空前的团结。
在这里,我们应该珍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的论证和提倡。如果说得再展开些,还包括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等。这些思想、观点成为我们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指南。我们党在历史上犯过错误,特别是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究其思想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哲学思想方面发生了动摇,用毛泽东的话就是:“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原理被肆意歪曲、篡改和践踏,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却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在宣传着、泛滥着。在新中国的哲学发展史上,这是一段被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
成为历史悲剧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曾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毛泽东,自1957年下半年起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同程度地违反了自己以往阐述过的许多正确的哲学观点,主观主义失误日益严重,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延续。但是,我们在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中,认识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重新恢复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权威,毛泽东哲学思想成了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开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思想武器。
(四)对当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基础部分、灵魂部分,它的基本原理不会因为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失去价值。事实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至今对于我们的哲学理论工作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都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就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来讲,是先有毛泽东哲学思想,后有包括邓小平哲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哲学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发展中来看,它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也是需要回答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大体上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相比,是一个独立的理论形态。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即是说,它们是同一个理论体系中的两个发展阶段。我赞成第二种意见。
应该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哲学思想自然而然地也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所使用的概念、命题基本上都是从毛泽东哲学思想那里沿用过来的,所阐述的道理也基本上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基本原理的恢复和发挥。邓小平当年所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动员人们重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学习,从而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权威;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明确阐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用了很大气力去阐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在江泽民、胡锦涛那里也有很好的表达,他们都十分重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学习,都一再强调要从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我们这里不是说,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没有自己的哲学,也不是说后来思想的提出只是毛泽东原先思想的简单逻辑推导,事实上它们包含着后来人对很多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但是就哲学理论体系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还是同一个理论构架,后来的发展是一个体系中的发展。
至于有人说,毛泽东哲学思想讲“斗争哲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讲“和谐哲学”,其实这是一种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看法。毛泽东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对立统一,是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结合。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时强调斗争,我们不能离开当年的历史条件去看这个问题。翻开《毛泽东文集》第三卷,那里收有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的口头报告,其中就说明了“斗争哲学”的由来。毛泽东指出:“有人说我们党的哲学叫‘斗争哲学’,榆林有一个总司令叫邓宝珊的就是这样说的。我说‘你讲对了’。自从有了奴隶主、封建主、资本家,他们就向被压迫的人民进行斗争,‘斗争哲学’是他们先发明的。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哲学’出来得比较晚,那是斗争了几千年,才有了马克思主义。”[25]放在当年的语境下,不难理解讲“斗争哲学”的针对性和真正用意。看看讲话的上下文,毛泽东讲“斗争哲学”是在讲我们对国民党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时说的,其中特别强调我们讲的斗争,是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反对的是要么放弃斗争只要团结、要么斗得不恰当这两种错误倾向。至于毛泽东晚年有些片面讲斗争的话,那是不能包括在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有人说现在我们改成“和谐哲学”了,其实,和谐与斗争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统一。离开矛盾、斗争,一味地讲和谐,那只能是自欺欺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因为有矛盾才提出社会建设的任务,而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别的,而是正视矛盾、研究矛盾、化解矛盾。我们所能够构建的和谐社会,也不是有人说的那样“没有矛盾、没有斗争”,而是一种有矛盾但不激化的社会状态。又统一又斗争,对于社会矛盾的解决来说,是一对永恒的关系,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的真理。
比起政治理论的发展来,哲学思想的发展要艰难得多。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哲学思想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体系。这种理论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发展有赖于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的理论抽象和升华,包括我们对这种规律概括的语言更新和层面更高。这种工作我们一直在做,而且还在继续做,它寄希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寄希望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广大哲学工作者的理论创新。
![]() | ![]() |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