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基金专刊(人民论坛)>>期刊内容

调整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 (3)

沈 伟  沈扬扬  2011年10月11日13:4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思路

  我国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总体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一是以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0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按库兹涅茨“倒U”原理人均收入差距变化标准判断,一直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将逐步出现下降的趋势。顺应收入差距“倒U”变化趋势,我国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的指导思想要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因为,虽然库兹涅茨“倒U”理论假说揭示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差距将开始下降,但经济运行实际中收入分配差距究竟能否下降,还取决于执政党的政府能否顺应经济规律,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高收入者的过高收入,严厉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努力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⑧

  二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全面重视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有对立的一面,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多是相互促进的。效率是公平的源泉,公平是效率的保障。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是整个分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从初次分配就开始注重公平,有助于从经济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多方面、全方位考察收入差距状况,制定对策。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除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外,还在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缺乏规范性,收入分配的源头较为混乱。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初次分配中就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⑨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全面重视社会公平,确保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公平,清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三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提高居民收入的前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要转变收入分配观念,改变把劳动报酬单纯看作成本,认为劳动报酬提高,就会加大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理念。树立提高劳动报酬是维护社会稳定、扩大社会消费、促进发展和增加就业决定因素的理念。二要参照国际社会分配关系的变化规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目前,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达3/4,我国工资占增加值比例仅为25%,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三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改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逐年下降趋势。

  四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就不可能有公平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一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大力提高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增强低收入劳动者进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可能性,确保职工工资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二要限制企业高管收入过快增长。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就要适当限制企业利润和高管收入的过快增长。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激励机制限制高管收入增长过快,通过调整企业与个人所得税约束资本报酬的增长;三要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贯彻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施行办法》,鼓励劳资双方就企业的内部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为保证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顺利推行,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维护职工利益。

  五是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目前我国农业产值在GDP中占比每三年下降两个百分点,大量的农业人口分配越来越少的农业产值,收入不可能提高。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占比的关键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二要把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六是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是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问题及提高其低收入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是,大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推动高,而民众创业、中小企业发展和劳动密集型推动的经济增长程度低。世界解决就业的普遍规律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当前重点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二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三要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落实好国家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七是健全调控体系,增强政府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一要发挥政府对低收入劳动者的保护功能,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及时调整工资指导线,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依据;介入劳资谈判,完善劳、资、政三方协商仲裁机制;把对劳动者保护纳入政绩考核,而不只是看人均收入和GDP指标。二要加大政府对过高收入的调节力度,推进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建设,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严堵高收入者个税漏洞。⑩三要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秩序的监管职能,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调控垄断收入。四要完善社会保障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社会统筹层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不同群体社会保障待遇差别过大问题。(作者分别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结项号:20110808)

  注释

  ①Chen zong-sheng, The Impact of Illegal and Abnormal Incomes Inequality of Chinese Residents and Its Economics Analysis,Paper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chieving Growth with Equity,14-15 December 2001, Shanghai.

  ②“国家发改委称,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大且不合理”,《新浪网》,2006年2月7日。

  ③钟瑶奇:“重庆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湖南社会学网》,2009年12月10日。

  ④权衡:“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文汇报》,2010年10月26日。

  ⑤沈伟:“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双重分析与对策选择”,《学术交流》,2004年第1期。

  ⑥刘国光:“到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的时候了”,《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1日。

  ⑦陆学艺:“中国中产阶级所占比率已达22%~23%”,《中国经济网》,2009年8月17日。

  ⑧沈伟:“提高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成果要报》,2006年第41期。

  ⑨林毅夫:“初次分配中就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国证券报》,2007年3月23日。

  ⑩中宣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1页。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