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新闻链接

章传家:论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与“体” (2)

  2011年11月09日08:34  来源:光明日报

  二、着力强化当代中国文化之“体”对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

  当代中国文化有其“魂”必有其“体”,“魂”与“体”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的,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文化之“魂”是文化之“体”的“主心骨”,它决定着文化之“体”的支撑力和生命力。离开了“魂”,“体”就缺失精神价值的统合和滋润,就会空洞无物、苍白无力,失去根基性和思想性,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之“体”是文化之“魂”的“承载器”,它决定着文化之“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扬,文化的精神价值就难以实现,从而也不可能真正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化的“魂”与“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前者无疑必须重视,后者同样不能轻视。“魂”强则“体”健,“体”健而“魂”愈强。无论现在和将来,客观形势越是要求看重文化的“魂”,就越要同时把强健文化的“体”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这些“体”作为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具有广泛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的功能作用。拿国民教育体系来说,它具有以经常化、规范化和机制化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扬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团体、各个社区、各个乡镇、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去的功能作用。这些年来,正是凭借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我们党大张旗鼓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代中国文化之“体”还远远不够强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扬因受某些条件制约展开得还不够充分,甚至还面临着挑战。因此,大力强化文化之“体”对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个问题,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首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之“体”难以适应文化之“魂”需求的现实矛盾来看,强化当代中国文化之“体”对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不可回避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个阶段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文化之“体”相对落后,离文化之“魂”对它的现实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这样那样不合理的环节,因而文化之“体”建设发展难免受到掣肘,由此导致国民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体系还不够成熟,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还不够充裕,等等。特别是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类似情况,必然会使当代中国文化之“魂”的广泛传扬受到影响制约。而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完全解决的。也正因如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大做强文化之“体”,从而使它愈加发挥好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

  其次,从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文化之“体”强势加紧对我实施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渗透侵蚀来看,强化当代中国文化之“体”对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势所必为的应对之策。一个时期以来,开放的中国遭遇了这样的现实:落后陈腐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乘隙涌入国门,甚至招摇过市,对我国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弘扬构成一定威胁和挑战。究其原因,除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之“体”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比如,当下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优势品牌,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年收入总和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如今我国虽已牢牢占据物质产品输出大国地位,但同时却又无奈地扮演着文化产品输入大国的角色。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日趋频繁的国际背景下,与文化产品逆差同时而来的,必然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只有结合国情着力强健文化之“体”,使它能够以强劲态势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高地,打好抵御西方价值观念渗透侵蚀的主动仗。

  再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的选择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来看,强化当代中国文化之“体”对传扬文化之“魂”的功能作用是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日趋明显日趋突出。多样化的存在,意味着选择性增强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价值取向的选择性将越来越强。而人们对价值取向的主动选择,既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也同他们的情趣爱好有关,同他们基于情趣爱好所自觉接受的价值理念及相关信息有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和弘扬,必须在关注人们利益问题的同时,更加倚重于文化之“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事实上,现在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领悟和认同,除了借助于有关教科书以外,更多的是通过深入接触为自己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之“体”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文化之“体”的强健多姿,文化之“魂”再崇高再伟大,也难以走进社会大众。特别是在我国文化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承载异邦价值理念的外来文化之“体”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同我们争夺受众对象的竞争,如果我们的文化之“体”不强健,那就很有可能“败走麦城”。所以,人们价值取向的选择性越强,社会上可供人们选择的蕴含不同价值理念的文化之“体”越多,我们就越要把自己的文化之“体”打造得更加出色,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得以广泛传扬,不断深入人心。

【1】 【2】 【3】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