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 (3)

孙正聿  2011年05月13日14:38  来源:光明日报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时代性课题。

  在哲学层面上研究“发展”,首先应当关切的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基于对“发展”的评价标准而构成的在实践中作出顺序性选择与安排的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人类历史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片面性”是它的“发展形式”,即历史总是以某种“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身的“进步”。历史过程中的任何进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任何“正面效应”都会伴生相应的“负面效应”,任何“整体利益”的实现都意味着某些“局部利益”的牺牲,任何“长远利益”的追求都意味着某些“暂时利益”的舍弃,由此便造成了反观历史的“大尺度”与“小尺度”的矛盾。历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反观历史的尺度;与此相对应,历史的“小尺度”,则是以人的“非根本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为出发点的规范人的历史活动的尺度。“发展观”蕴含着一对根本性的矛盾,这就是发展的“标准”与“选择”问题。“以人为本”和“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它为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标准,为发展中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这个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是巨大的。对人来说,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实判断,而是某种目的、理想、价值的实现。确立发展的标准,并依据发展的标准而确认实践中的价值排序和行为选择,具有不容回避和不可忽视的巨大的实践意义,并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重大课题。

  

  发展问题不仅是从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出发的,而且是以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反思为基础的。

  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必然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最为严峻的迫切问题。面对现实,当代哲学所取得的一 个基本共识是: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充满由衷的敬意,与人类休养生息的大自然亲近融合,并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培育起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哲学层面上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面对的重大哲学课题。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严峻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地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还表现为以巨大的社会代价和生态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因此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一项重大课题,是对发展的哲学反思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1】 【2】 【3】 【4】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