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前,我党就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呼声;上世纪八十年代则在认识上又提高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则又提出“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理念。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落实,如何从思想观念上来个彻底的大解放。我认为应该有破有立,彻底弄清楚,科技产业的地位是否应该高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我的认识是肯定的。
这个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问题。首先,科技产业的发明创造是人类知识的不断突破创新,它是超国界的,也是超所有制的。其次,把科技的发明运用在产业上,这是各国、各类企业竞争、进步的结果,它们都是竞争的主体,为竞争设立不平等待遇,没有一个明智的政府会出此下策。第三,也就是马克思所言,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即是最大的革命者,它将不断引起社会生活、生产新的变化,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也将引起革命性的变化。最后,我国要想从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不大力鼓励发展科技产业,我看别无他途。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机器制造业一百多年来还未赶上西方国家,在信息产业上,硬件芯片和软件程序设计上离发达国家还有二三十年的差距,但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家、最大的几家网络运营公司,却已都是民营科技企业了。目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上,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不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行业还走在世界的前列。如光伏电池、生物能源、无井气化采煤技术等等,几乎都是民营企业领军。这是相当可喜的形势,但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资源的信息不够对称、分配不够公平、评价认定体系不够科学,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匮缺,过于偏重于理论而忽视企业创新的现象仍是大量存在的。否则我国的信息产业中,成功的民营企业为何多是从国际金融市场中获取资金呢?为何诺贝尔奖的得主台湾有、香港有,而大陆却无一个呢?反而假文凭伪科研却大行其道呢?
如果只用世上的资源和当前的经济对比,就会发现人类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悲观的,因为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如果使用科技和当前的经济对比,那么就会发现人类经济的发展是无限的,因为科技的发展,将不断发现取之无尽的再生能源。在这种趋势下,科技产业的发展难道不应置于企业所有制之上吗?有无这种概念,对“科技兴国”国策的贯彻有极大区别。这句话的本意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底线,不管国内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均以此底线为起跑线,在底线跟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让各类企业备受保护地、充分自主、自由地追逐科技发明、科技创新,同质企业的竞争只能使利润趋于零,科技企业的竞争,才能获得真正巨大的社会红利和经济红利。(胡德平/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