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关于马克思论科学技术的一段重要的话

  2011年05月13日14:26  来源:北京日报

  我们先从厉以宁教授的一次学术交流说起。

  7月9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城乡一体化专题考察小组”在威海座谈,组长厉以宁老师在发言中回忆起今年6月在日本中国使馆的一次学术交流。

  交流会上,日本内阁首席经济专家盛赞中国古代经济成就的“辉煌”。日本专家说1820年,中国经济的GDP指数约占世界总额的36%,比现在美国的份额还大。对此“辉煌”,中国学术界有人比为“落日的辉煌”。厉以宁老师则在交流会上将中国和英法做了比较研究。他说尽管中国的GDP大大超过了英法国家GDP的总和,但有三点落差,最终决定了中国的衰败和英法等国的崛起。

  首先,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其生产力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无明显变化。而那时的英法早已开始了工业革命,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诞生并大大发展了第二产业,中国的农业还是看天吃饭,看老皇历种地,脆弱的农耕技术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无法抵挡资本主义的大规模机器生产。

  第二,从人力资源的存量资源来看,中国已大大落后于英法等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但被西方悉数学去,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航海业、文艺复兴、殖民及开拓世界市场等方面。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世界观、价值观还非常陈旧,他甚至认为用竹竿横扫鬼佬的双腿,就可以打翻海西夷番,因为他们的腿不会打弯。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划时代的种种发明,借助欧洲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力,正如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世界带来光明。打败清政府的物质力量是蒸汽机,是热兵器。整个鸦片战争,英兵才阵亡十几人,中国则定海、广州、镇江、南京相继被占,英舰直逼京师。

  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看待由此而生的科技产业的呢?他说: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恩全集》十二卷第3页)

  在马克思看来,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布朗基都是反对资本主义现行制度的“革命家”,但却无益于历史的进步。当前我国倾向于民粹主义的“革命家”,沙文主义的“革命家”,要求再来一次文革的“革命家”,竟成增多渐长之势,但科技产业的革命家还不多。希望政府必须重视、爱护、培养这批真正的革命家,让他们无所顾忌地上场、参赛、展示竞技。

  目前上演的《天地民心》,我看过几集,道光皇帝给我印象很好。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毛泽东曾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欧洲某国工党,他指着道光皇帝写的“勤清慎”三字题匾说:三个字能够做到一个字,清朝也不会灭亡。应该说道光还是个守业极笃的合格皇帝,但即便他做到这三个字,以后的皇帝也做到这三个字,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没有现代化的进程,清朝还是要灭亡的。

【1】 【2】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