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编译局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于2010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编辑出版的一部经典作家的重要文论文本,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须在实践中予以深刻领会。理解马克思文艺观的深刻内涵要有历史视野,其中,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回归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不单纯是回到经典作家的文本,更是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视野,毋宁说这种返回的步伐是迈向前进方向的,是进入新的历史语境回应时代的挑战。
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政治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迎接我们的是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发生了变化,文化、创意在新的经济形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凸显,甚至有学者断言:文化引导未来。在新的经济形态主导下产业越来越下游化,而人的需求和消费越来越上游化,社会形态越来越高端化。在创意经济、虚拟经济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未来社会形态中,人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也越来越注重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类存在物的人越来越能直观到本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学、美学作为人生成为人的一个维度,并不远人,它就在人的本质生成中,马克思的伟大理想——彼岸世界的蓝图越来越昭示出某种可能的现实图景。这种着眼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指向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论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历史语境,在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前瞻性与批判性可以有效地应对现实的挑战。
当前文艺呈现多元格局,多种文艺样态并存,特别是文艺与数字化技术相交融生成很多文艺新业态,这不但改写了传统的文艺观念和存在格局,还以其强势和蓬勃的生命力扭转了人们看待文艺的态度,文艺新业态不再是传统文艺形态的延伸,相反,传统文艺形态要在文艺新格局中才获得意义和价值。这种视野的转变深刻影响了文艺理论研究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文论只有在转向中切近文艺现实才能拥有话语权。伴随文艺与生活的相交融、社会与文化的互文性,文学的界限不断模糊,文学的界域不断泛化,以什么样的观念来引领文学的发展,在文化凸显的历史语境中显得愈发重要。伴随文艺格局的改写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有可能迎来文艺理论的再次复兴,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对人自身的关注在文艺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会愈加显示出不竭的生命力。新视野下的文艺新格局及其文学存在方式(新业态)的变化很可能会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生命力,会激发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深层思考。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