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如果这种主体和主导地位被动摇和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就被动摇和否定了。邓小平反复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专门阐述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他指出:“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任何动摇、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做法,都会脱离社会主义的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和壮大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偏离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偏离党中央精神的理论观点。现在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绝不搞私有化。有人公开宣扬“人间正道私有化”,或是完全否定国有经济存在的必要,或是否定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甚至将其贬斥为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有人把“国退民进”当成“改革方向”,他们只要国有经济“退”而不允许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而不是搞掉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应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只能退不能进,只能“不为”,不能“有为”。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坚持包括国有经济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靠的是有效的改革措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搞好国有经济,可以切实发挥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和骨干作用。
为什么我国一定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呢?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如果直接回答说: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虽然回答也对,但显得简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着眼的。这里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从而消除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破坏生产力的经济危机,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其经济总量只及美国的8%,在苏维埃政权下,实行公有制经济,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迅速缩小。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年代,苏联未受影响,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从工业产量来看:以1929年为100,到1934年,苏联增至240.1,而美国降为66.4,德国降为79.8。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经济遭到严重损失,但战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苏联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实行私有化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倒退和停滞了10多年,昔日与美国较量的雄风不再。新中国建立后,消除了“三座大山”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30年中,尽管受到“左”的干扰,经济发展的成就也超过旧中国的几百年。改革前的国有经济的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一时期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主要是靠国有经济支撑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也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取得的。
2. 为什么中国不能搞私有化
可从两方面回答。
第一,如果搞私有化,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便不存在了。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如成为主体,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被抽掉了。
第二,搞私有化是不是可以使中国经济社会更快地发展,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呢?事实证明情况相反。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一切私有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解放前的旧中国是多种私有制存在的国家,并没有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而是沦为积贫积弱、经济落后、内忧外患的贫弱国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对中国历史现实的反映,它绝不是一句空话。世界上存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大都实行私有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10%左右,而大部分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远不如我国。某些主张私有化的人常以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大、经济发展快为例,用以证明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他们应该回答:为什么私有化的俄罗斯的发展远不如实行公有制的苏联?为什么解放前的旧中国,多种私有制经济未能把国家引向强盛、富强,不如实行公有制的新中国?为什么世界上多数私有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远不如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再考虑,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独具优势,发展得很快?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发展得很快,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国家给以种种扶持政策,鼓励和促进其发展。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以建立私营和外资企业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国有企业不仅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还长期承担了高税率和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
3.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
社会主义要结束几千年来人剥削人的阶级对立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要让人民“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要使劳动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凡此种种,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方能实现。私有制经济为主体,不可能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 |
(责编:高巍)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