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与社交语料:语用学根基之所系
李军2011年11月29日08:4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 Morris)在《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术语,认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将语用与交际者紧紧结合在一起。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语用学逐渐成为研究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形成和理解及使用话语的型式与原则的一门科学。语用学研究的话语意义是语言符号、语境信息和交际者意图等的结合,其研究的领域包括话语含义及其推理、语用前提等。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是要研究运用语言的功能模式,如言语行为、礼貌手段、会话结构等;是要研究具体语言材料或表达形式的语用功能、语用色彩和语用环境,如方位指示的语用条件与功能等;是要研究社会文化环境对语用行为的制约规律,探讨跨文化中的语用问题,如言语行为模式的比较、社交文化冲突及调节等。
语用学理论来源于语言哲学的日常语言学派,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理解,这就决定语用学一定是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也必须是建立在日常真实社交行为上的语料收集和描写方法,以及基于自然条件的量化调查设计和统计方法。离开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社交语料,语用学也就失去了根基。
收集和描写日常真实社交语料 对社会语用领域的语用模型、语用原则的研究要以真实的社交语料为依据,从大量的自然会话资料中去归纳语用模式,寻找语用规律。真实社交语料的收集和转写构成了语用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真实社交语料的收集可以采用事后回忆记录、录音和转写、录像和转写等方式。目前最优越的方式是录像和转写,它保存了当时的语境信息和语用背景等丰富内容,能给语用行为的话语模式总结、语用机制的解释提供最多的证据。语料来源可以是对生活环境中的交际行为的记录,也可以是以自然为追求的带有专门研究目的的专题访谈、角色扮演等。转写的方法可以参考美国Sacks、Schegloff等提供的分析符号和规范,他们分析会话结构所使用的语料收集方式是社会语用学研究借鉴的范例。
目前,缺乏日常真实社交语料的支撑是汉语语用研究的软肋,要大力提倡调查社会语用行为,群策群力建立自然会话语料库。
贯彻社交语用行为的构成性分析原则 以社会文化背景为条件的语用行为是一整套系统,需要从构成性规则角度探讨其本质特点、构成模式和运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语法结构分析的局限,揭示语用交际行为的实质。这方面,塞尔的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系统功能的语义体现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塞尔的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视野较为宏观,包括命题内容规则、预备规则、真诚规则和本质规则。在我们的交际语用行为分析中虽然不一定全都要作这么宏观的探索,但一个语用行为的构成究竟哪些成分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所有这些成分以什么方式和顺序出现,能构成什么样的模型等则是构成性分析所必须要作的。如汉语的道歉行为,专门道歉词语、承担错误和补救措施是道歉的三种必要构成成分,可以单独也可以两两组合或是三种共现来构成道歉行为。道歉事实陈述、损害或不利行为的原因解释以及称呼语则是道歉行为的辅助手段,它们可以全部出现,也可以缺省。道歉必有手段与辅助手段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道歉模型。
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交际事件也需要进行构成性分析,系统揭示交际行为的整体面貌。韩礼德与哈桑对市场买卖行为的结构潜势分析就是示范,市场买卖行为包含打招呼、买卖引发、买卖询问、买卖请求、买卖依从、出价、购买、买卖结束、告别等成分,构成了买卖行为的全过程。
语用行为构成性分析不仅能描写语用行为的构成系统,还能揭示语用行为的本质性要件,深化人们对语用行为的认知。
运用自然环境下量化设计和统计 自然环境下的量化设计和统计主要用来探讨语用行为的社会情境制约、语用模式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规律等,是寻找语用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研究手段。如Krivonos 和 Knapp(1975)根据相识的程度把64名大学生分成16对熟人和16对陌生人,发现常用的非语言招呼有点头、对视和微笑;典型的语言招呼则包括开始话题、口头致意和提及对方;同时较之陌生人,熟人之间的微笑以及语言招呼更多。Marsha Wesler(1984)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非程序化招呼的实验发现,社会地位相当的熟人之间开始话题时常用评论或双方共享信息,而不是程序化的招呼语,他提出社会距离和对彼此生活了解的程度对非程序化招呼语出现的频率有强烈影响。这是语用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研究的成功例子。
语用条件和语用规律构成了语用行为社会性特征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关汉语语用行为的量化研究还显得不足,量化研究方案和分析方法需要改进和丰富。
确定变量:影响变量是社会因素,可以区分成社会权力、社会关系、社会阶层、性别等因素,被影响因素是特定语用表达模式,需要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好有哪些语用表达模式。影响因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语用行为的影响。
问卷调查与实验设计:量化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实验设计的方法。社会因素对语用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目前用得较多的是语篇填充方法,即提供情景让受试写出话语或是提供语用行为的一部分让受试完成另一部分,影响因素包括在情景和语篇之中。这种调查方法应设法模拟自然交际情景,消除对受试的选择暗示和语用行为的模仿。此外,还可以采用自然环境调查方式,一是跟踪记录,即有意识地去选择符合条件的受试和社交环境进行现场录音等记录,然后根据大量的记录材料,归类统计情景因素对语用行为的影响;二是设置自然场景,让受试依照情景或话题自由交流或进行访谈与角色扮演等。自然环境调查一定要隐藏调查研究的意图,让受试按照现实生活的情况去实施语用行为。
统计方法:范畴调查数据可以采用卡方统计方法。对于一般的社会情境影响分析,这种统计方法都可以胜任。如果调查设计时能将范畴性调查数据转换成连续性变量,则可使用t检测、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的方面和规律会更多。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责编: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