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社科文库>>人文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调研报告之五——

走进生活 接轨国际 掌控渠道

——关于北京市文化“走出去”的调查

光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联合调研组  2011年10月13日09:35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走出去”既关乎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也关乎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究竟应该怎样“走出去”?怎样通过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名利双收?北京的实践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文化“走出去”要在文化交流中深入他国民众的生活,要在文化产品中融入国际标准,要通过文化投资掌控属于自己的渠道。

  作为一座国际化都市和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每年在国外的年度交流计划达到100多个,每年经北京市批准的中外文化交流项目达200余个,涵盖40余个国家,受众近3万人次。如果说文化交流更多在于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那么文化贸易则激活了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让整个北京文化市场充满了无穷活力。2009年北京全市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全国的26.5%,电影出口占全国的1/2,电视剧出口占全国的1/4,动漫网游出口占全国的60%。北京文化“走出去”为何如此给力,光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联合调研组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此份报告。

  文化交流深入生活

  “撒地轴”、“鹞子翻身”、“流星赶月三级跳”等花样名目是北京民俗风情“抖空竹”表演的不同招式。现居住于北京万寿路街道的刘振钰大爷,多次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了民族精粹文化的魅力。刘大爷说他们在英国参加“北京风情舞动伦敦”时,中国民间传统文艺节目表演倾倒了所有观众。每当他们把空竹高高抛起,人群就发出欢呼声。来到鸽子广场时,特意赶来观看表演的伦敦市长对空竹表演连声叫绝,带头在观众席上鼓掌。表演结束后,伦敦市民争相与他们合影留念,不少儿童拥上前来欲一试身手。刘大爷先后到悉尼、东京表演,演出的大街便道上和周边楼房的窗口都挤满了观众。“当地报纸报道有20万悉尼人观看了表演,我挺感动的。说实话空竹的响声不小,可沿途的掌声更大。语言不通,人家就朝你伸大拇指。”韩国、美国、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刘大爷的弟子。他说,“我在美国、韩国、南非等很多国家表演时,好多外国朋友都说咱们中国人的健身方式既好看,又好玩,还好学。”刘大爷深切地体会到,空竹已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和友谊的一座桥梁。到现在为止,北京已经和世界上100多个外国城市签订了交流协定,和近500个文化团体或文化组织有定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关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超过外交家的语言。近年来,北京市与一些国家的首都合作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对话周”、“文化艺术节”、“艺术家联展”等活动,促进了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开辟了新的形式。由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以“外国人眼中的人文北京”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于2011年9月在北京启动。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孟海东说:“要研究不同交流对象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使用对方容易接受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民间特色,展示民间文化风采,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德国有关方面合作,在德国科布伦茨市举办了以“对话、理解、和谐”为主题的“中德艺术家联展”,“对话——中国青年艺术家展览”针对外界对中国发展的一些误解,将活动的主题定为“误解的建构与解构”,北京艺术家们创作的一系列艺术作品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韵味,传递出“中德对话交流”的美好寓意,深受参观者的欢迎和喜爱,共进行10多场活动,吸引观众达3万多人次。

  我国的古装剧、家庭伦理剧是国外观众很喜欢的文化形式。“海外很多观众,对中国以及中国历史的了解,是来自电视剧的。”北京市海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旅美华人作家李硕儒如是说。影视剧的“送出去”迎合了国外“剧迷”的口味,但是国内观众与海外观众,彼此在认识水平上还是有落差的。李硕儒认为,文化的传递,是通过作品来潜移默化地实现的。真正的“走出去”,不只是剧卖出去了,而且是文化输出去了,我们的思想、文化被对方接受了。各种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不仅是“秀”给外国人看,更重要的是走进外国民众的“心坎”里。

  文化产品融入国际标准

  “做‘走出去’这件事首先需要做出国际产品,如咱们的动漫,首先要用符合国际市场的技术和标准来制作才行”,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武寒清很有感慨地说,“大多数中国动画电影根本不能算是动画作品,虽然近两年中国动画电影的作品数量有所增长,但综合质量与海外水平难以接轨,都达不到国际入门级水平。”不符合标准,就不具备对话的平台和竞争的资本,更谈不上“走出去”。

  2011年7月8日,由青青树制作的动漫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以下简称《魁拔》)在国内院线上映,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被国内网友评价“我看到中国动画的希望了”;随后,《魁拔》也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并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10月1日,青青树与日本合作方成功举办《魁拔》合作签约仪式,并入围11月份日本鸟曲动漫节竞赛单元。目前已有台湾、香港、东南亚华语市场的片商提出了购买意向。《魁拔》有了海外发行的保障,也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现代中国。正如德国领先的影视发行商Beta Cinema公司国际发行总监罗特鲍尔先生所评价的那样:“《魁拔》让我看到的中国,不是30年代的租界上海、民国时期的黄土北京,而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现代中国。”

  调研组发现,《魁拔》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以国际化的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用国际化的语言表达中国元素,并借中国元素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走出去”是手段,“融进去”是目的。

  “以汝之矛攻汝之盾”是日本媒体对《魁拔》的形容,这句谚语在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青青树吸取了日本和欧美的成熟经验精心制作的《魁拔》进军日本和欧美市场,从而真正地在国际上喊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美国独立动画电影制作人马克拜尔先生与青青树见面后说:“青青树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我非常敬佩你们的国际视野。通过19年的辛勤耕耘,你们已经完全具备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制作水平,很希望和你们一道登上国际赛场。”

  《魁拔》日语配音版的声优柿原彻说:“《魁拔》的故事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故事的展开很深入。我觉得现在的日本应该做不出这样的动画。这也让我对这种新类型的动画很是期待。”可以看到,中国题材和故事并不缺少观众和市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而言,中国文化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和源泉。

  在调研中我们体会到中国元素已是当下世界文化的热门词儿。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不少国外影片也纷纷把中国元素作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元素仅仅是几抹中国红,几笔中国字或几套中国旗袍吗?对此,正如美国著名独立电影制作人、发行人、影评人道特先生在为青青树写来的长信中所道:“拜青青树所赐,我有机会欣赏到《魁拔》这样一部高水准的动画作品。该片立意高远,对于很多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今天的世界需要听到来自中国的观点和意见。”也正如青青树动漫首席执行官武寒清所坚持的:“所谓中国元素应该体现中国核心精神和主流价值观。《魁拔》中,人物角色的表现可以西方化,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取向始终贯穿其中。”

  “为适应不同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走出去’除了考虑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更要遵照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把握不同国家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消费特点。”完美世界互动娱乐总裁竺琦如是说。《完美世界》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的网络游戏,游戏以盘古开天地为引子,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历史空间,具有史诗般的背景和波澜壮阔的剧情,为游戏用户展现了一个古老神秘、充满未知的奇幻世界。目前《完美世界》的网络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比例占全行业的40%,这样傲人的市场表现与完美世界公司对中国元素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他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不无关系。“在打入国外市场的时候,游戏武器的名字和服装设计等,都要根据当地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修改。”竺琦说,“‘龙’在东方和西方故事中存在天壤之别,在东方,‘龙’是正义和尊严的化身,它的本能法术是喷水;而在西方所有玄幻故事中,‘龙’都是邪恶的妖怪形象,天生能力是喷火。”东西方文化虽不是水火不相容,但文化产品若要真正“融进去”,不仅需要中国元素的国际制造,更需要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1】 【2】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