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现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外资企业和私营经济所占比重不断扩大有关系。引进外资和发展国内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但事物的效应需从多角度考查。一方面,一些地方重引进、轻规则,重资本利益、轻劳动利益,造成的结果是私营、外资企业高利润、低工资。在不少私企和外企,工人劳动时间长而工资低,侵犯工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资产几十亿、几百亿的富豪不断增加,资产超过10亿人民币的富人,由2010年的4000名,增至2011年的7500名,一年增加85%以上。富豪总量已超过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二位。这么多富豪没有一个是从公有制经济出来的,都产生于私营企业。
根据有关数据,我国占总人口20%的低收入群,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高收入群,占总收入的份额达50%,后者为前者的10倍多。如果从财产占有量来看,我国最富裕的10%的人口,占有全国财产的45%,而最贫穷的10%人口,只占有财产的1.4%,差距为32倍以上。可见,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而且这个差距还在扩大。
私营和外资企业作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其资本和劳动、利润和工资天然是矛盾的。我国目前城镇职工在私有制经济中就业的高达70%到80%。资本利润侵蚀着工资。前几年,有些外资和合资企业,工资仅千元左右,而利润率很高。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中,约42%的外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其全球平均利润率,外资从中国汇出的利润达2506亿美元。私营企业的情况虽参差不一,但总的看来,工资一般低于劳动力的价值。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为17071元,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33233元,相差近一倍。有些学者赞扬私企、外企比国企利润率高,却不去考虑这与利润侵蚀工资有关。房价高涨,使房地产企业获得高额利润,而建筑工人的工资依然低下。房地产利润既侵蚀工资,也侵蚀购房者收入。由于城镇职工的70%以上在私企和外企中劳动,以按资分配为核心的按要素分配方式成为主体,两极分化不可避免。这正是多年来尽管力求扭转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但差距却继续扩大的根源;也是多年来力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搞好公有制经济,就不会产生贫富分化,可以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指标。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指致力于缩小、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也就是走向共同富裕;二是指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我国有些集体经济,可以说已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并向更高级的共同富裕发展。江苏华西村、河南刘庄等,可以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已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体中,大都是靠发展公有制经济来实现的。当然,从全国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继续发展。富人可以继续富,但穷人不能继续穷了。几十亿、几百亿的富翁可以继续增加,但应通过累进税和社会“光彩事业”等回报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应关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但这不是靠挤压非公有制经济来进行,而是靠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在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在自我完善与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如果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继续缩小,而私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和外资企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那么不管采取什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恐怕都很难实现。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等,固然是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而难以治本,高收入者依靠已有的高额存量资产,可以继续获得大量财产性收入;而低收入者群体只能从增量资产中多分得一杯羹。这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富分化格局吗?恐怕难以做出肯定的回答。
讲科学发展,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重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科学发展,就是说,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应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纳入科学发展的内容和体系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既包括生产力的科学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的科学发展,也应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科学发展,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科学发展。这样才能缓解和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减缓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实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和谐;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效防范和抵制西化、分化的图谋,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与繁荣。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