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破解城乡难题
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京召开
记者 冯宇2012年05月31日09:2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5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中国科学院拉开帷幕。针对如何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格局,并以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难题,与会代表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新指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构想是城市发展模式和创新机制的重要突破。通过“双轮驱动”实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民生科技”的“人本关怀”和“普惠创新”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治理,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举措。
“双轮驱动”促城市全面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据了解,目前,北京已经跨入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5%的发展阶段。按照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经济发展波段理论,这一阶段属于知识和创新驱动阶段。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秘书长冯刚表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进入了新的转型期,要求我们按照新的价值观和城市标准对城市进行建设、再造以及有效管理,实现城市生活福利的最大化。与会专家认为,依靠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永指出,我们要推动环境建设文化理念创新,促进环境建设资源整合。推动信息网格城市管理创新,促进城市管理协同发展。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提升“民生科技”的“人本关怀”和“普惠创新” 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中国即将进入中等缺水国家行列,人均水资源低于联合国制定的两千立方米的缺水线,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200立方米,低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认为,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的实施非常重要,人们可以从人文的角度解决城市水管理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水生态和水文化“双轮驱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表示,依靠科学技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文化的支撑。例如,老年服务呼唤根本性的创新,这需要技术、模式和文化等协同创新才能实现。
制度创新是破解“双二元”难题的关键 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和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现象,是城市管理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制度创新是破解‘双二元’难题的关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城乡二元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我国制度设计的问题,城市化不但要考虑土地的使用、工业的发展,更要考虑人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有所创新。创新主要体现在:公民身份认证的机制、市场用工机制、社会福利机制、国家和地方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锐认为,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在于质量提升,而不是规模扩张。他认为,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变现在的“双二元”结构,针对新市民之间观念的反差、文化的冲突、价值理念的博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惠理念,促进协调发展,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在城市层面更多促进多元分配,实现财富的公平;创建居民自治和公共治理两种体制,形成政府行政功能同自治功能互补。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共同主办。
(责编:秦华、陈叶军)